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回火工艺对15CrNiMo渗碳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洪军
陈俊豪
+4 位作者
路明
苏盛睿
李佳康
迟晓明
王永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主要研究了15CrNiMo渗碳钢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渗碳后直接回火工艺和二次淬火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直接回火工艺是将渗碳淬火后的试样直接进行低温回火处理,而二次淬火工艺是试样在渗碳淬火后经过高温回火后再...
主要研究了15CrNiMo渗碳钢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渗碳后直接回火工艺和二次淬火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直接回火工艺是将渗碳淬火后的试样直接进行低温回火处理,而二次淬火工艺是试样在渗碳淬火后经过高温回火后再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工艺的试样和冲击断口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种工艺的试样进行了表面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试样渗碳层与过渡层组织结构差异不大,直接回火工艺试样的心部为贝氏体组织,拥有较好的冲击韧性,而二次淬火工艺试样心部存在双相组织,其中包括另一种形态的贝氏体组织,对冲击韧性产生负面影响。二次淬火工艺试样表面硬度由于碳扩散作用导致硬度下降。直接回火工艺的试验钢表现出更良好的性能,表面硬度为59.5 HRC、冲击功192 J,较二次淬火工艺试验钢的分别提高了6.5 HRC和3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后热处理
直接回火
工艺
二次淬火工艺
冲击韧性
表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回火工艺对15CrNiMo渗碳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洪军
陈俊豪
路明
苏盛睿
李佳康
迟晓明
王永金
机构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大孤山球团厂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文摘
主要研究了15CrNiMo渗碳钢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渗碳后直接回火工艺和二次淬火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直接回火工艺是将渗碳淬火后的试样直接进行低温回火处理,而二次淬火工艺是试样在渗碳淬火后经过高温回火后再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工艺的试样和冲击断口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种工艺的试样进行了表面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试样渗碳层与过渡层组织结构差异不大,直接回火工艺试样的心部为贝氏体组织,拥有较好的冲击韧性,而二次淬火工艺试样心部存在双相组织,其中包括另一种形态的贝氏体组织,对冲击韧性产生负面影响。二次淬火工艺试样表面硬度由于碳扩散作用导致硬度下降。直接回火工艺的试验钢表现出更良好的性能,表面硬度为59.5 HRC、冲击功192 J,较二次淬火工艺试验钢的分别提高了6.5 HRC和32 J。
关键词
渗碳后热处理
直接回火
工艺
二次淬火工艺
冲击韧性
表面硬度
Keywords
post-carburizing heat treatment
direct tem pering process
second quenching process
impact toughness
surfacehardness
分类号
TG1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回火工艺对15CrNiMo渗碳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于洪军
陈俊豪
路明
苏盛睿
李佳康
迟晓明
王永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