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线轮胎二次法成型过程仿真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国林 周伟 +1 位作者 周海超 梁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9-182,共4页
为实现轮胎成型过程的可视化,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12.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二次法成型过程。轮胎成型过程主要分为帘布筒部件贴合、一段鼓部件贴合、带束鼓部件贴合、生胎成型和硫化机内定型等5个工序。生胎成型过程采用轴对称模型模... 为实现轮胎成型过程的可视化,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12.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二次法成型过程。轮胎成型过程主要分为帘布筒部件贴合、一段鼓部件贴合、带束鼓部件贴合、生胎成型和硫化机内定型等5个工序。生胎成型过程采用轴对称模型模拟,运用ABAQUS/Standard隐式求解器求解;机内定型过程采用三维模型模拟,运用ABAQUS/Explicit显示求解器求解。将仿真轮胎和实际生产轮胎的材料分布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材料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内定型过程中带束层帘线的帘线力分布和帘线角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二次法成型 施工设计 帘线力 仿真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髓术一次法与二次法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摘要)
2
作者 宋黔英 史俊南 王鑫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39-239,共1页
选择外伤或龋病等需做去髓术的前牙、前磨牙370个,共274人,年龄11~72岁,随机分为一次法、二次法两组。 术后1年复查150人,215牙,其中一次法103牙,成功率为91.26%;二次法112牙。
关键词 去髓术 二次法 临床疗效 前磨牙 前牙 术后反应 消炎药 轻度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髓术一次法与二次法的动物实验比较研究(摘要)
3
作者 宋黔英 史俊南 王鑫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57-257,共1页
用6只猴、136牙、共183牙根进行实验研究。将实验牙穿髓,暴露3~6d,以造成牙髓炎。然后分为一次法、二次法两组,进行常规去髓术。 术后6个月,两组各牙均未见尖周硬板破损、骨质稀疏。1~4号猴146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一次法77牙根,... 用6只猴、136牙、共183牙根进行实验研究。将实验牙穿髓,暴露3~6d,以造成牙髓炎。然后分为一次法、二次法两组,进行常规去髓术。 术后6个月,两组各牙均未见尖周硬板破损、骨质稀疏。1~4号猴146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一次法77牙根,愈合率96.10%;二次法72根,愈合率94.74%。X^2检验,两组间P】0.05。根管充填程度与组织学疗效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髓术 二次法 动物实验 根管充填 愈合率 透射电镜 切牙 髓质 牙槽骨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二次法轮胎成型机自动卸胎机构的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军民 赵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96,共4页
通过对二次法轮胎成型的作业过程分析,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方向,结合目前的生产状况,对二次法轮胎成型给出了具体、详细的改进方案。通过对二次胎坯自动夹取/卸胎机构的开发设计,减轻了轮胎生产一线作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成型机的... 通过对二次法轮胎成型的作业过程分析,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方向,结合目前的生产状况,对二次法轮胎成型给出了具体、详细的改进方案。通过对二次胎坯自动夹取/卸胎机构的开发设计,减轻了轮胎生产一线作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成型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使传统的设备向实现工业4.0智能化生产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即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坯 二次法轮胎成型机 胎坯夹取/卸胎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一次法与二次法的微生物评价[英]/Kvist T…∥J Endod.
5
作者 甘宁 尹仕海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2期92-92,共1页
在根管治疗中,彻底清除根管系统内的微生物是治疗的成败的关键。目前关于根管治疗的一次法和二次法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效果方面还存在争议。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二次法根管预备前后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以及不同... 在根管治疗中,彻底清除根管系统内的微生物是治疗的成败的关键。目前关于根管治疗的一次法和二次法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效果方面还存在争议。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二次法根管预备前后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药物的抑菌效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一 根管系统 微生物检测 根管预备 二次法 根尖周炎 药物 研究 抑制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施药法对循环水养殖巨骨舌鱼鱼鲺病的治疗
6
作者 高龙波 任义 +1 位作者 靳鹏 黄大鹏 《科学养鱼》 2025年第8期61-61,共1页
鱼鲺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寄生甲壳类(如鱼鲺属)引起的水产养殖疾病,具有易传播、易复发等特点,对巨骨舌鱼等淡水观赏鱼类的生长和存活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针对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易复发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药物浓度梯度和寄生虫生活史的... 鱼鲺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寄生甲壳类(如鱼鲺属)引起的水产养殖疾病,具有易传播、易复发等特点,对巨骨舌鱼等淡水观赏鱼类的生长和存活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针对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易复发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药物浓度梯度和寄生虫生活史的“二次施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 巨骨舌鱼 鱼鲺病 寄生甲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谐波法的磁通门信号处理与分析
7
作者 周佳琦 张一鸣 +1 位作者 葛翰林 高俊侠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8,共6页
针对磁通门传感器在提取磁场信号过程中遇到采集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磁通门传感器实现磁场信号的调制过程,并根据磁通门有效信号中的偶次谐波分量与被测磁场成正比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法的磁场信号提取方法。采... 针对磁通门传感器在提取磁场信号过程中遇到采集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磁通门传感器实现磁场信号的调制过程,并根据磁通门有效信号中的偶次谐波分量与被测磁场成正比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法的磁场信号提取方法。采用信号检测电路提取以二次谐波分量为主的磁场电压信号,经过数字相敏整流和平滑滤波算法进一步剔除其他谐波分量,实现对磁场信号的有效提取。通过时序仿真结果验证了相敏整流算法对二次谐波的提取效果,并对基于二次谐波法设计的开环磁通门传感器进行实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磁通门信号检测方法,二次谐波法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分辨率、线性度等关键性能,且基于二次谐波法设计的磁通门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被测磁场信号的检测和有效调制,并表现出较高的磁测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磁通门 谐波 信号提取 相敏整流 平滑滤波 MODEL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锂化法制备LiNi_(0.931)Co_(0.049)Al_(0.02)O_(2)单晶正极材料
8
作者 李文升 马帅 +1 位作者 罗广求 郑见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二次锂化技术制备了LiNi_(0.931)Co_(0.049)Al_(0.02)O_(2)单晶NCA正极材料。通过高温预烧结完成Li_(0.96)Ni_(0.95)Co_(0.05)O_(2)材料的制备;随后在预烧结后的物料中补充足够的Al和Li,进行二次烧结制备出NCA单晶正极材料(S2-NCA)... 通过二次锂化技术制备了LiNi_(0.931)Co_(0.049)Al_(0.02)O_(2)单晶NCA正极材料。通过高温预烧结完成Li_(0.96)Ni_(0.95)Co_(0.05)O_(2)材料的制备;随后在预烧结后的物料中补充足够的Al和Li,进行二次烧结制备出NCA单晶正极材料(S2-NCA)。通过本技术制备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经过测试,S2-NCA放电比容量可达217.1 mAh/g,6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可达94.8%,远远优于一次锂化制备的NCA单晶正极材料(S1-NCA),初始比容量为207.9 mAh/g,6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化 单晶正极材料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气阻力系数的二次滑行测量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诰珪 刘绍辉 +2 位作者 钟声龙 罗玉涛 黄晓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48,共5页
在分析与论述国内外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常用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滑行试验方法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 ,并对实车进行了相应的滑行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证明了二次滑行法可有效地提高空气阻力系数测量的精度 ,误差... 在分析与论述国内外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常用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滑行试验方法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 ,并对实车进行了相应的滑行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证明了二次滑行法可有效地提高空气阻力系数测量的精度 ,误差范围控制在 5 %左右 ;同时简化了试验条件 ,缩短了试验路段长度 ,提高了试验可靠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行 空气阻力系数 高速滑行 汽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次冷轧法改善高硅钢薄带的再结晶织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金龙 沙玉辉 +2 位作者 张芳 李继超 左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136-20139,20144,共5页
采用传统的轧制和退火工艺制备了厚0.20mm的6.5%(质量分数)Si高硅钢薄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冷轧工艺下高硅钢薄带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一次冷轧法相比,二次冷轧法可明显减弱对磁性能不利的γ再结晶织构,而且通过... 采用传统的轧制和退火工艺制备了厚0.20mm的6.5%(质量分数)Si高硅钢薄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冷轧工艺下高硅钢薄带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一次冷轧法相比,二次冷轧法可明显减弱对磁性能不利的γ再结晶织构,而且通过合理分配一次和二次冷轧压下率,二次冷轧法可完全消除γ再结晶织构,并形成强η再结晶织构。通过二次冷轧法调整形变微结构,促使剪切带成为再结晶的主导形核位置,是改善高硅钢薄带再结晶织构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钢 薄带 再结晶织构 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一对一多分类算法的二次细分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中杰 蒋刚 蔡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研究了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算法的基础之上,针对一对一多分类算法出现不可分区域问题,提出了基于SVM一对一多分类算法的二次细分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弹簧应力小样本数据的多分类仿真实验。通过与原始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改进... 在研究了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算法的基础之上,针对一对一多分类算法出现不可分区域问题,提出了基于SVM一对一多分类算法的二次细分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弹簧应力小样本数据的多分类仿真实验。通过与原始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改进方法在多花费了极短时间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分类正确率。针对改进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又通过10次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为SVM在小样本分类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多分类算 一对一多分类算 不可分区域 细分 小样本分类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小松 郑娟荣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7,共4页
中等含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循。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报导研究者们对某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而极少涉及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 中等含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循。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报导研究者们对某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而极少涉及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该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两个组成部分的配合比,最后即可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本文介绍了二次合成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便于确定胶合料用量,有利于获得预期的混凝土强度和理想的工作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全息二次曝光法分析岩石侧向受压形变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锦平 刘冬梅 +2 位作者 黄文勇 董太源 龚永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本文阐述了岩石侧向受压情况下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分析了干涉条纹分布与岩石形变的关系 ,指出当出现密集的纵向干涉条纹时 。
关键词 曝光 干涉条纹 光程差 岩石侧向受压形变规律 全息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彩虹法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折射率测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宏坤 李大海 +1 位作者 周昕 王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3,共2页
通过对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在激光照明下形成的二次彩虹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照明下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二次彩虹条纹图的获取装置。以艾里的虹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二次彩虹条纹图确定最小偏向角的方法,实现了高折射率玻璃微珠折射... 通过对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在激光照明下形成的二次彩虹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照明下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二次彩虹条纹图的获取装置。以艾里的虹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二次彩虹条纹图确定最小偏向角的方法,实现了高折射率玻璃微珠折射率的测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为0.4%,测量结果得到了V棱镜测试方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 彩虹 最小偏向角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源二次激励法的湿型砂组分快速预测用网络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大勇 许雄飞 +1 位作者 邱宪波 李庆春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双电源二次激励法是本文提出的一种利用温型粘土砂导电特性参数,快速预测其组分的新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s)研究型砂有效粘土含量和含水量与型砂交流电导率、直流电导率、直流电导率变化率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BP算法建... 双电源二次激励法是本文提出的一种利用温型粘土砂导电特性参数,快速预测其组分的新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s)研究型砂有效粘土含量和含水量与型砂交流电导率、直流电导率、直流电导率变化率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BP算法建立了信息参数与预测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双电源二次激励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可以实现型砂有效粘土含量和含水量的快速在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型砂组分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插层法制备有机蒙脱石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小红 蔡立彬 +2 位作者 尹国强 张维刚 崔英德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8-39,42,共3页
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插层剂,采取二次插层法制备了有机化蒙脱石,并对一次插层法和二次插层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二次插层反应后,蒙脱石的层间距从1nm左右增大至3nm,有利于有机分子的... 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插层剂,采取二次插层法制备了有机化蒙脱石,并对一次插层法和二次插层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二次插层反应后,蒙脱石的层间距从1nm左右增大至3nm,有利于有机分子的进入和形成新的蒙脱石有机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石 有机复合物 插层反应 插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二次加权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祖平 欧忠辉 +1 位作者 李美娟 高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力 动态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变异系数 改进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怀宝 冯英浚 +2 位作者 曲世友 徐伯承 陈金霞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3,共4页
给出了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测算综合指数状态 ,再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 ;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 。
关键词 企业经营 技术创新能力 相对评价 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指数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二次下降有效集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晓剑 赵银亮 李远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66-1770,共5页
针对现有的有效集方法应用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问题时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下降法和推测赋值法的有效集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映射因子将迭代向量值限制在优化问题的不等式约束中... 针对现有的有效集方法应用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问题时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下降法和推测赋值法的有效集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映射因子将迭代向量值限制在优化问题的不等式约束中,并通过调整步长使目标优化问题的函数值较传统的有效集算法进一步下降.由于函数值在每次迭代后保证了严格快速下降,所以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间有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有效集 下降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中二次定位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正华 常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时,拖放的电缆往往不能下沉在设计位置。随着海底地震勘探的应用与发展,对资料精度的要求有所提高,必须对检波器电缆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此,利用地震采集到的直达波初至信息进行事后二次定位的问题,从方法上做了一些...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时,拖放的电缆往往不能下沉在设计位置。随着海底地震勘探的应用与发展,对资料精度的要求有所提高,必须对检波器电缆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此,利用地震采集到的直达波初至信息进行事后二次定位的问题,从方法上做了一些探讨。分析了空间三线交汇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近正四面体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标准。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 定位 海底地震勘探 近正四面体 模型实验 直达波初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