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小白菜种子生产施肥水平
1
作者 唐为栋 李进 尹升华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59-62,65,共5页
为优化施肥水平,提高小白菜种子的产量,作者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小白菜种子产量与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施用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以设计编码和小白菜种子产量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拟... 为优化施肥水平,提高小白菜种子的产量,作者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小白菜种子产量与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施用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以设计编码和小白菜种子产量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合较好,说明该回归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产量与肥料因子间的关系。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设置的氮肥(X_(1))、磷肥(X_(2))、钾肥(X_(3))的用量与小白菜种子的产量呈抛物线曲线关系,随着有机肥(X_(4))用量的增加小白菜种子的产量开始略有降低之后一直呈增大的趋势;氮肥(X_(1))、磷肥(X_(2))、钾肥(X_(3))、有机肥(X_(4))的曲线倾斜度表明,各因素对小白菜种子产量影响顺序为有机肥(X4)>氮肥(X1)>钾肥(X4)>磷肥(X3)。栽培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南通小白菜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以1800.0 kg/hm^(2)为目标产量,通过换算得到优化后的施肥方案为氮肥267.9~332.1 kg/hm^(2)、磷肥67.64~92.36 kg/hm^(2)、钾肥49.23~77.77 kg/hm^(2)、有机肥20 t/hm^(2);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对应的优化方案为尿素300.6272 kg/hm^(2)、过磷酸钙81.8824 kg/hm^(2)、硫酸钾60.8556 kg/hm^(2)、有机肥2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氮肥 磷肥 钾肥 有机肥 小白菜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桂糖42号栽培因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燕 李毅杰 +6 位作者 梁强 李长宁 谢金兰 罗霆 庞天 王伦旺 王维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优化桂糖42号甘蔗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明确其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产量与下种量、氮磷钾施肥量和行距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桂... 【目的】优化桂糖42号甘蔗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明确其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产量与下种量、氮磷钾施肥量和行距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桂糖42号的高产优化方案。【结果】以设计编码和桂糖42号甘蔗产量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合较好,说明该回归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栽培因子间的关系。试验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行距和下种量对桂糖42号产量贡献较大,其次是氮肥和钾肥水平,磷肥水平的贡献较小;在试验设计的水平范围内,甘蔗产量随种植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在低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在高水平时随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边际效应及栽培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90.00 t/hm^2为目标产量的桂糖42号优化栽培方案为:下种量120525~122025芽/hm^2,施用氮肥364.0~380.0 kg/hm^2、磷肥164.0~179.0 kg/hm^2、钾肥244.0~256.0 kg/hm^2,种植行距0.8~0.9 m;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对应的优化方案为:下种量112500芽/hm^2,施用氮肥360.0 kg/hm^2、磷肥180.0 kg/hm^2、钾肥270.0 kg/hm^2,种植行距1.2 m。【结论】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桂糖42号在下种量112500芽/hm^2、种植行距1.2 m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60.0、180.0和270.0 kg/hm^2时可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42号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栽培因子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香菇废菌棒蛋白质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海燕 刘青娥 +1 位作者 钟仙龙 肖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7-250,253,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为自变量,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为检测指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统计分...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为自变量,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为检测指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统计分析,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11mol/L,浸提温度72℃,浸提时间104min,液固比47:1,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理论值为2.38mg/g,验证实测值为2.42mg/g,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04mg/g,说明所优化的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废菌棒 蛋白质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热水法提取香菇废菌棒多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青娥 肖建中 +1 位作者 陈海燕 钟仙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7-1271,共5页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和醇沉比对香菇废菌棒多糖的影响,确定香菇废菌棒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香菇废菌棒多...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和醇沉比对香菇废菌棒多糖的影响,确定香菇废菌棒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香菇废菌棒多糖的最优热水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2℃,浸提时间6 h 18 min,液固比40∶1,醇沉比例3∶1,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多糖提取率为18.68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废菌棒 多糖 热水法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青霉产α-葡萄糖苷酶培养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桂光 符佳精 +2 位作者 谷岭丽 梁钰婷 梁智群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优化青霉产α-葡萄糖苷酶培养基的3个因素配比。应用DPS v7.05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当麦芽糖5.5%、蛋白胨1.25%、麸皮汁∶土豆汁3∶2,此时的酶活力达到最大4.23u/ml,... 优化青霉产α-葡萄糖苷酶培养基的3个因素配比。应用DPS v7.05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当麦芽糖5.5%、蛋白胨1.25%、麸皮汁∶土豆汁3∶2,此时的酶活力达到最大4.23u/ml,比优化前酶活力2.49u/ml提高了41.1%。通过产酶验证试验得出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说明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可用于产酶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Α-葡萄糖苷酶 培养基 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黑曲霉菌株F1降解酒石酸的条件研究
6
作者 文连奎 董昕 +1 位作者 徐璐 路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9-263,共5页
为提高酒石酸降解率,以黑曲霉降酸菌株F1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黑曲霉菌株F1培养温度、孢子悬浮液接种量、培养基装液量及酒石酸浓度4个因素对酒石酸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7.1软件分析得出4个因素的回归方... 为提高酒石酸降解率,以黑曲霉降酸菌株F1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黑曲霉菌株F1培养温度、孢子悬浮液接种量、培养基装液量及酒石酸浓度4个因素对酒石酸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7.1软件分析得出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黑曲霉降酸菌株F1对酒石酸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4.7℃、接种量4.3%、装液量163mL、酒石酸浓度9.3g/L。在此条件下,其降解率可达到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黑曲霉菌株F1 酒石酸 降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组培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位力 罗焕亮 +2 位作者 范恩友 邵志芳 叶淑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0,508,共5页
在马占相思组织培养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 ,建立增殖率 (Y)对Ca2 +浓度 (X1)、6 BA浓度 (X2 )及NAA浓度 (X3 ) 3个试验因子的正交回归模型 :y=2 2 80 -0 1 68X1-0 2 5 9X2 +0... 在马占相思组织培养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 ,建立增殖率 (Y)对Ca2 +浓度 (X1)、6 BA浓度 (X2 )及NAA浓度 (X3 ) 3个试验因子的正交回归模型 :y=2 2 80 -0 1 68X1-0 2 5 9X2 +0 1 85X21 -0 2 1 0X22 +0 1 67X23+0 3 2 6X1X2 ,从模型推知 ,当Ca2 + 浓度为 0 5 8倍常规MS培养基浓度 ,6 BA为 0 76mg/L ,NAA为 0 1 6mg/L时 ,增殖率达最大值为 4 3 2 1 ,与事实验证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马占相思 组培增殖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药桑花青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松 周蓓蓓 +3 位作者 程江华 邬德轩 丁之恩 闫晓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38,共6页
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药桑花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用DPS7.05软件分析得出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范围52.46%... 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药桑花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用DPS7.05软件分析得出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范围52.46%~55.93%、提取液料比范围39.51:1~42.43:1(mL/g)、提取时间范围27.77~32.23min、提取温度范围50.18~52.4℃,在此工艺条件下花青素提取效率均能达到6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 花青素 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加兴 肖秀凤 +2 位作者 陈选 吴越 周炎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强... 以牡丹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酶解温度、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液料比3∶1、酶添加量3.6%(以牡丹籽质量计)、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可达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 牡丹籽油 旋转组合 水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咸蛋清酶解条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晓玲 马美湖 +1 位作者 蔡朝霞 化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7-230,共4页
在木瓜蛋白酶酶解咸蛋清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底物浓度(X1)、加酶量(X2)、温度(X3)、pH(X4)与水解度(Y)的经验数学模型:Y=25.77583-4.01800X1+1.42650X3-1.48800X4-1.52933... 在木瓜蛋白酶酶解咸蛋清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底物浓度(X1)、加酶量(X2)、温度(X3)、pH(X4)与水解度(Y)的经验数学模型:Y=25.77583-4.01800X1+1.42650X3-1.48800X4-1.52933X21-2.50133X22-3.44708X23-3.02933X24+1.05450X1X2-1.58850X2X3。该模型的R2=96.49%,R2adj=94.14%,说明回归方程对实际拟合情况较好,自变量和响应值之间线性关系显著。最终得到咸蛋清酶解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3%、加酶量5000U/g、酶解温度50℃、pH5.5、酶解6h。最佳条件下酶解咸蛋清水解度高达26.18%;氮收率可达9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旋转组合 咸蛋清 酶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位力 苏开君 +2 位作者 王伟平 王光 李杰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在马占相思组织培养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 ,建立增殖率 (Y)对Ca2 + 浓度 (X1)、6 BA浓度 (X2 )及NAA浓度 (X3) 3个试验因子的正交回归模型 :Y =2 .2 80 - 0 .16 8X1- 0 .2 5 9X... 在马占相思组织培养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 ,建立增殖率 (Y)对Ca2 + 浓度 (X1)、6 BA浓度 (X2 )及NAA浓度 (X3) 3个试验因子的正交回归模型 :Y =2 .2 80 - 0 .16 8X1- 0 .2 5 9X2 +0 .185X21- 0 .2 10X22 +0 .16 7X23+0 .32 6X1X2 。从模型推知 ,当Ca2 + 浓度为 0 .5 8倍常规MS培养基浓度 (2 5 5g/L) ,6BA为 0 .76mg/L ,NAA为 0 .16mg/L时 ,增殖率达最大值为 4 .32 ,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增殖培养基 优化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研究
12
作者 马婧 韩伟 胡贤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77-5878,5888,共3页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桑椹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溶剂浓度、液固比及微波辐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桑椹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溶剂浓度、液固比及微波辐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桑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27%,液固比为34,微波辐射时间为155s,最佳条件下桑椹总黄酮得率为1.256%。[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法比较,是一种得率高、提取快、能耗低的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总黄酮 微波提取法 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肉羊TMR加工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学科 成述儒 +1 位作者 纵瑞 张乃锋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肉羊全混合日粮(TMR)加工中各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参数。首先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精料补充料(3、5、7、9、11 min)、羊草(10、15、20、25、30 min)和全株玉米青贮(3、6、9、12、... 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肉羊全混合日粮(TMR)加工中各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参数。首先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精料补充料(3、5、7、9、11 min)、羊草(10、15、20、25、30 min)和全株玉米青贮(3、6、9、12、15 min)混合时间对肉羊TMR的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容重及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混合时间为自变量,TMR混合均匀度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确定三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时间对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混合均匀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TMR容重无显著影响(P>0.05);经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精料补充料、羊草、全株玉米青贮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为:4.89~5.91、23.09~26.08、4.84~6.5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全混合日粮 混合时间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混合均匀度 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烧肉酱汁加工工艺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奇磊 任红涛 +3 位作者 余秋颖 崔晨旭 张涛 王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91,共5页
实验旨在通过采用单因素变量方法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红烧肉酱汁加工中各个变量的最佳值。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确定各个变量的最佳配方(以肉重100 g计):姜0.4%、桂皮1%、八角0.4%、料酒17%、白糖24%。研究结果表明,姜对... 实验旨在通过采用单因素变量方法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红烧肉酱汁加工中各个变量的最佳值。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确定各个变量的最佳配方(以肉重100 g计):姜0.4%、桂皮1%、八角0.4%、料酒17%、白糖24%。研究结果表明,姜对红烧肉酱汁的风味影响显著,八角对红烧肉酱汁的风味影响极显著。交互项八角和白糖对红烧肉酱汁的风味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该实验可为红烧肉酱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酱汁 回归方程 旋转组合 最佳值 工艺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大蒜多糖固体饮料配方
15
作者 李天一 苗佳鑫 +3 位作者 任远 杨嗣臣 李伟昊 常世敏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7,共7页
大蒜多糖因其生物活性和加工特性而备受关注。该研究采用大蒜多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大蒜多糖固体饮料的工艺配方,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得到配方为大蒜多糖添加量4.5 ... 大蒜多糖因其生物活性和加工特性而备受关注。该研究采用大蒜多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大蒜多糖固体饮料的工艺配方,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得到配方为大蒜多糖添加量4.5 g、菊粉添加量7.7 g、柠檬酸添加量0.1 g、甜菊糖苷添加量0.04 g、DL-苹果酸添加量0.02 g、柳橙粉添加量1.6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固体饮料感官评分最高,为90.6分。此配方下生产的固体饮料产品水分含量为5%,总糖含量为25%,膳食纤维含量为80.8%,休止角为31°,水溶性指数为94%,堆积密度约为0.88 g/cm ^(3),溶解时间约为61 s,均符合国家固体饮料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模糊数学 固体饮料 大蒜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羊骨蛋白酶解工艺 被引量:10
16
作者 詹萍 张晓鸣 田洪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82-186,190,共6页
以新鲜羊骨为原料,选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按序分步水解羊骨蛋白,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双酶水解羊骨蛋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5,初始温度为55℃,羊骨蛋白的最佳酶解方案为:底物浓度为10%,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3000... 以新鲜羊骨为原料,选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按序分步水解羊骨蛋白,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双酶水解羊骨蛋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5,初始温度为55℃,羊骨蛋白的最佳酶解方案为:底物浓度为10%,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3000u/g,作用时间为5h;风味蛋白酶添加量为3500u/g,作用时间为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羊骨蛋白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孵化器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志芳 李午申 王迎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61-1563,共3页
从分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数学理论入手,提出通过建立关联关系的方法使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设计和回归分析一次实现,编制了二次旋转组合实验设计孵化器.软件的输出是一个单元格间具有关联关系的Excel表格,可以根据"根&q... 从分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数学理论入手,提出通过建立关联关系的方法使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设计和回归分析一次实现,编制了二次旋转组合实验设计孵化器.软件的输出是一个单元格间具有关联关系的Excel表格,可以根据"根"表数据的变化,自动更新关联表内容.软件生成的Excel表格具有通用性,其关联关系思想可推广到其他应用型数学软件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关联关系 ACTIVE X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秋华 张敏 张亚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0-23,共4页
优化酵母菌发酵杂粕培养基的3个因素配比。应用DP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并分析各因素对Y值的效应关系。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在30℃,接种量8.64%,发酵时间31.1h时.发酵效价最高。二次正交旋转... 优化酵母菌发酵杂粕培养基的3个因素配比。应用DP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并分析各因素对Y值的效应关系。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在30℃,接种量8.64%,发酵时间31.1h时.发酵效价最高。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可用于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单细胞蛋白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提取桑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邢东旭 廖森泰 +4 位作者 刘吉平 邹宇晓 吴娱明 徐玉娟 刘学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47,共3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水比、pH对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桑叶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实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叶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温度>...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水比、pH对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桑叶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实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叶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温度>pH>时间;频率分析法得到桑叶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温度85℃,时间90min,料水比1∶35,pH为7.45,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多糖提取率为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维治 廖森泰 +2 位作者 刘吉平 邹宇晓 李妍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598,共5页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桑叶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各因素中,对桑叶多酚得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原料溶液pH值>原料的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作原料溶剂,原料质量浓度0.025g/mL,原料溶液pH值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酚的质量比为16.1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酚 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