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媛 万志兵 +1 位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一次枝梗数性状受2对连锁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和4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1%和41%;二次枝梗数性状均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枝梗 二次枝梗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粒 二次枝梗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稻二次枝梗数和结实率遗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德堂 李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4,共7页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黑龙江地区粳稻品种东农422和空育131杂交后代F1~F4世代二次枝梗数和结实率性状的遗传效应,构建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上述性状进行QTL.4}析。结果表明,二次枝梗数和...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黑龙江地区粳稻品种东农422和空育131杂交后代F1~F4世代二次枝梗数和结实率性状的遗传效应,构建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上述性状进行QTL.4}析。结果表明,二次枝梗数和结实率均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两个世代中均检测到控制上述性状QTL各2个,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位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二次枝梗数 结实率 遗传规律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金波 刘晓丽 +7 位作者 王宝祥 樊继伟 卢百关 李健 方兆伟 迟铭 秦德荣 徐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7-1192,共6页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一、二次枝梗数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一次枝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二次枝梗数以超显性效应为主。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回交的育种策略来增加水稻品种枝梗数,实现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枝梗 二次枝梗数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殿成 阮方松 +6 位作者 刘健 谢辉 赵凯铭 梁奎 江建华 蔡勇林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3个穗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发现:23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穗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1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7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15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单个性状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8254-120/180对3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都是正的,可使F1的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性状值分别增加21.63%、21.12%和16.12%。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相关的7个标记基因型中有6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正值,1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穗长 每穗一枝梗 每穗二次枝梗数 标记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