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四川省宜宾市布置4个点位,共采集360个PM_(2.5)样品膜,采用美国沙漠研究所DRI Model 2001型热光分析仪测定PM_(2.5)样品中OC、EC的浓度值,应用OC/EC比值法对SOC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宜宾市PM_(2.5)年均浓度为75.2...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四川省宜宾市布置4个点位,共采集360个PM_(2.5)样品膜,采用美国沙漠研究所DRI Model 2001型热光分析仪测定PM_(2.5)样品中OC、EC的浓度值,应用OC/EC比值法对SOC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宜宾市PM_(2.5)年均浓度为75.2μg·m^(-3).OC、EC年均浓度分别为14.3μg·m^(-3)和4.30μg·m^(-3),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C占PM_(2.5)比例为19.0%,为PM_(2.5)重要组成部分.SOC年均浓度为4.70μg·m^(-3),对OC贡献较大,在OC中占比为29.3%;SOC在OC中的占比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是宜宾市PM_(2.5)中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可贡献PM_(2.5)中碳组分的54.0%—69.0%.展开更多
2020年3月2日—2021年2月28日在安庆市政务服务中心楼顶设置监测点,手工采集PM_(2.5)样品,运用多波段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分析样品中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利用OC/EC法、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PM_(2.5...2020年3月2日—2021年2月28日在安庆市政务服务中心楼顶设置监测点,手工采集PM_(2.5)样品,运用多波段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分析样品中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利用OC/EC法、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安庆市手工采样期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45.9±28.1)μg/m^(3),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3.4)、(1.4±0.6)μg/m^(3),在PM_(2.5)中占比为17.4%、3.1%。四季O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9.7±4.2)μg/m^(3)>春季(9.0±2.5)μg/m^(3)>秋季(8.3±2.9)μg/m^(3)>夏季(5.1±1.6)μg/m^(3),E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1.7±0.5)μg/m^(3)>春季(1.7±0.6)μg/m^(3)>秋季(1.3±0.4)μg/m^(3)>夏季(0.8±0.3)μg/m^(3)。OC/EC范围为3.11~12.14,平均值为5.83,表明安庆市存在二次有机碳(SOC),SOC均值为(2.89±1.94)μg/m^(3),分别占OC和PM_(2.5)浓度的36.1%、6.3%;四季OC、EC相关性不显著,r均小于0.85,说明安庆市的碳质组分较复杂;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条件下,O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E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发现,道路扬尘、燃煤、柴油车尾气是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展开更多
文摘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四川省宜宾市布置4个点位,共采集360个PM_(2.5)样品膜,采用美国沙漠研究所DRI Model 2001型热光分析仪测定PM_(2.5)样品中OC、EC的浓度值,应用OC/EC比值法对SOC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宜宾市PM_(2.5)年均浓度为75.2μg·m^(-3).OC、EC年均浓度分别为14.3μg·m^(-3)和4.30μg·m^(-3),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C占PM_(2.5)比例为19.0%,为PM_(2.5)重要组成部分.SOC年均浓度为4.70μg·m^(-3),对OC贡献较大,在OC中占比为29.3%;SOC在OC中的占比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是宜宾市PM_(2.5)中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可贡献PM_(2.5)中碳组分的54.0%—69.0%.
文摘2020年3月2日—2021年2月28日在安庆市政务服务中心楼顶设置监测点,手工采集PM_(2.5)样品,运用多波段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分析样品中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利用OC/EC法、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安庆市手工采样期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45.9±28.1)μg/m^(3),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3.4)、(1.4±0.6)μg/m^(3),在PM_(2.5)中占比为17.4%、3.1%。四季O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9.7±4.2)μg/m^(3)>春季(9.0±2.5)μg/m^(3)>秋季(8.3±2.9)μg/m^(3)>夏季(5.1±1.6)μg/m^(3),E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1.7±0.5)μg/m^(3)>春季(1.7±0.6)μg/m^(3)>秋季(1.3±0.4)μg/m^(3)>夏季(0.8±0.3)μg/m^(3)。OC/EC范围为3.11~12.14,平均值为5.83,表明安庆市存在二次有机碳(SOC),SOC均值为(2.89±1.94)μg/m^(3),分别占OC和PM_(2.5)浓度的36.1%、6.3%;四季OC、EC相关性不显著,r均小于0.85,说明安庆市的碳质组分较复杂;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条件下,O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E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发现,道路扬尘、燃煤、柴油车尾气是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