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原市春夏季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贡献 |
陈思宇
孙丽娟
苏枞枞
于兴娜
|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天津市机动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
于艳
王秀艳
杨文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2
|
|
3
|
深圳大气中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
王扶潘
朱乔
冯凝
刘芮伶
黄晓锋
何凌燕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7
|
|
4
|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
刘芮伶
李礼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5
|
|
5
|
基于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生成潜势的河北挥发性有机物优控物种研究 |
刘新军
王淑娟
范莉茹
宿文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6
|
基于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四川盆地典型城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优控物种研究 |
杨永安
饶芝菡
陈超
许肖云
蒲红玉
王璞
王媛
蒋红斌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7
|
德州市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
刘毅
俞颖
宋锴
万子超
陆思华
于雪娜
曾立民
郭松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0 |
13
|
|
8
|
杭州市大气VOCs组成特征及二次污染生成贡献 |
钱思瑶
关净文
关璐
张天
王蕴赟
沈建东
于兴娜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9
|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与环境空气中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关系分析 |
李石
孙慧
高少华
邹兵
路帅
赵东风
|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0
|
实验室模拟研究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
徐永福
贾龙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1
|
皖东北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
李兵兵
程龙
张红
张付海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5 |
0 |
|
12
|
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生成潜势及来源分析 |
康涛
陈林昌
冯利辉
孙景侠
陈涛
|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银川都市圈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初步分析 |
马陈熀
王章玮
刘建军
黄海梅
刘垚
严晓瑜
陆耀辉
王纯杰
张晓山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14
|
山东省沿海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分析 |
张光岳
张扬
马海斌
张凤菊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5
|
宝鸡市秋冬季大气VOCs浓度特征及其O3和SOA生成潜势 |
张瑞旭
刘焕武
邓顺熙
芮守娟
王伟军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16
|
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 |
邓婉月
范宾倩
任重远
李睿
刘盈盈
李丽明
李媛
耿春梅
杨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7
|
西安春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O_(3)和SOA生成潜势 |
陈妙
尉鹏
李顺姬
薛兴钊
曹泽磊
黄宇广
闫旭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8
|
桂林市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对O3和SOA的生成潜势 |
银媛媛
文建辉
张旭峰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19
|
绍兴北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研究 |
朱绍东
邢波
周增幸
相巧明
章燕清
徐锋
罗培松
薛笑婷
鲍林发
|
《绿色科技》
|
2018 |
3
|
|
20
|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O3和SOA生成潜势分析 |
王银海
董莉
刘景洋
毕莹莹
孙晓明
张建强
杨斌
|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