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地区环境大气中的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
陶梓
陈卫
冯婷婷
赵文慧
袁斌
王超敏
武彩虹
胡伟伟
王新明
|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太原市春夏季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贡献 |
陈思宇
孙丽娟
苏枞枞
于兴娜
|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天津市机动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
于艳
王秀艳
杨文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2
|
|
4
|
夏季油松及侧柏单萜烯变化规律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
陈静
陈丽华
余新晓
陈俊刚
娄源海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5
|
深圳大气中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
王扶潘
朱乔
冯凝
刘芮伶
黄晓锋
何凌燕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7
|
|
6
|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
刘芮伶
李礼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5
|
|
7
|
基于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生成潜势的河北挥发性有机物优控物种研究 |
刘新军
王淑娟
范莉茹
宿文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8
|
基于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四川盆地典型城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优控物种研究 |
杨永安
饶芝菡
陈超
许肖云
蒲红玉
王璞
王媛
蒋红斌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9
|
成都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
王倩
王红丽
周来东
李莉
冯淼
宋丹林
景盛翱
周子航
陈长虹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7
|
|
10
|
德州市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
刘毅
俞颖
宋锴
万子超
陆思华
于雪娜
曾立民
郭松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0 |
13
|
|
11
|
1甲-基环己烯气相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物的研究 |
兰辉
陈敏东
马嫣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2
|
大气中二羰基化合物及其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
周欢
冯艳丽
姜知明
仇奕沁
张文盛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不同源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
刘子楠
郭斌
任爱玲
|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4
|
杭州市大气VOCs组成特征及二次污染生成贡献 |
钱思瑶
关净文
关璐
张天
王蕴赟
沈建东
于兴娜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15
|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
郑玫
闫才青
李小滢
王雪松
张远航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7
|
|
16
|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与环境空气中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关系分析 |
李石
孙慧
高少华
邹兵
路帅
赵东风
|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7
|
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研究进展 |
陈晓文
李坤
李建龙
杜林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8
|
烷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
马英歌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9
|
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
汪午
王省良
李黎
张东平
王扬君
盛国英
傅家谟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20
|
乙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机理分析 |
黄明强
郝立庆
周留柱
顾学军
王振亚
方黎
张为俊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