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飞行杆撞击过程中的二次撞击区 被引量:5
1
作者 田阿利 尹晓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应用瞬态波效应法,研究了自由飞行杆与固支杆共轴多次撞击问题。采用瞬态波传播理论研究撞击瞬态波的传播,应用撞击接触面内力求解撞击力响应,给出了杆多次撞击瞬态问题的理论解。通过分析杆的瞬态变形和撞击力,发现自由飞行杆与固支杆... 应用瞬态波效应法,研究了自由飞行杆与固支杆共轴多次撞击问题。采用瞬态波传播理论研究撞击瞬态波的传播,应用撞击接触面内力求解撞击力响应,给出了杆多次撞击瞬态问题的理论解。通过分析杆的瞬态变形和撞击力,发现自由飞行杆与固支杆共轴撞击最多会发生二次撞击,并发现二次撞击现象并非偶然。对发生二次撞击现象的条件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表明,二次撞击相当规则地分布于时间-杆长比平面内。在一定条件下,二次撞击过程具有与单次撞击过程相当的撞击力幅值,因此,对杆二次撞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撞击 瞬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杆对撞的二次撞击区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阿利 尹晓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11-115,共5页
应用应力波传播理论,分析自由运动杆与固支杆共轴二次撞击过程,研究了二次撞击区分布规律,重点通过分析瞬态波传播,考虑界面反射、透射以及波的内撞击,讨论广义波阻抗比对二次撞击区规律的影响。二次撞击区理论结果表明:当广义波阻抗比... 应用应力波传播理论,分析自由运动杆与固支杆共轴二次撞击过程,研究了二次撞击区分布规律,重点通过分析瞬态波传播,考虑界面反射、透射以及波的内撞击,讨论广义波阻抗比对二次撞击区规律的影响。二次撞击区理论结果表明:当广义波阻抗比不小于1时,发生二次撞击过程;二次撞击周期与杆长和波速有关。通过算例,分析了二次撞击过程的撞击力时间历程,并比较了瞬态波效应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瞬态波 特征线法 二次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伟 阚延勇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流场振荡特性,选用大涡模拟对反应器内流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一次和二次撞击区域的运动情况,获得了不同进口雷诺数、不同喷嘴间距、喷嘴边界受限程度下撞击面偏斜振荡规律。结果表明,二次撞击后的轴向速度与径向...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流场振荡特性,选用大涡模拟对反应器内流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一次和二次撞击区域的运动情况,获得了不同进口雷诺数、不同喷嘴间距、喷嘴边界受限程度下撞击面偏斜振荡规律。结果表明,二次撞击后的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分布呈双峰形式,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二次撞击面发生偏斜振荡,偏斜振荡周期随喷嘴间距增大而增大,随进口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喷嘴间距越小,偏斜振荡周期对喷嘴边界受限程度越敏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偏斜振荡周期与各因素之间的无量纲关联式,关联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值吻合较好,可以很好地预测二次撞击偏斜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 二次撞击 偏斜振荡 振荡周期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车动击性能检测综合试验机的研制
4
作者 王志明 祝崇辉 +1 位作者 袁晶 徐晓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为了获得精确的碰撞速度和撞击能量,在分析现存检测设备不足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新型的童车动击性能检测综合试验机。针对现存设备存在的碰撞速度和撞击能量的可控性差、二次撞击现象、可重复性差、产生试验数据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采... 为了获得精确的碰撞速度和撞击能量,在分析现存检测设备不足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新型的童车动击性能检测综合试验机。针对现存设备存在的碰撞速度和撞击能量的可控性差、二次撞击现象、可重复性差、产生试验数据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采用了包括框架底座、引导装置、提升装置、防二次撞击装置、碰撞挡板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结构性的整体解决方案。突破了以往关于童车碰撞与冲击检测的相关设计思想,提升了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车检测 安全性能 碰撞与冲击 二次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