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卵巢上皮癌二次探查术的临床评价——附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英红 郭晓青 赵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上皮癌二次探查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并发症。方法14例均采用全身麻醉。6例取开放式切口,8例用闭合式腹腔镜进腹。按四孔法进行手术,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腔,分离粘连,在盆腹腔约20处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上皮癌二次探查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并发症。方法14例均采用全身麻醉。6例取开放式切口,8例用闭合式腹腔镜进腹。按四孔法进行手术,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腔,分离粘连,在盆腹腔约20处多点活检。结果14例均按照手术前计划完成二次探查手术,手术时间(61.3±16.7)m in,出血(98.7±32.1)m l。手术发现4例(28.6%)阳性,其中肉眼阳性3例(21.4%),镜检阳性1例(7.1%);其余10例(71.4%)阴性。4例“二探术”阳性的卵巢癌患者,手术发现肿瘤位于盆腔腹膜、结肠旁沟腹膜;所有病例无腹腔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仅有1例行开放式腹腔镜者脐部切口延迟愈合。10例二探术阴性者中有1例(10.0%)发生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48个月。结论进行腹腔镜下卵巢上皮癌二次探查术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癌 二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慧琼 佐满珍 马会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75-3677,共3页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患病率为12%~80%[1],初期症状可包括出血[2]、压迫[3]、疼痛[4]或低生育力[5-6]。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肌瘤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关[7]。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术 低生育力 初期症状 开腹手术 女性生殖器 盆腔肿瘤 腔镜 术后并发症 二次探查 无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腹膜后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怡卓 李亚里 +4 位作者 宋磊 孟元光 刘慧 李立安 闫志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4-785,共2页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其次是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卵巢妊娠与腹腔妊娠等。腹膜后妊娠是腹腔妊娠的特殊类型,非常罕见。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成功救治腹膜后异位妊娠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妊娠 腹膜后 妇科外科手术 二次探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在子宫中隔切开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雪凌 王丽颖 +3 位作者 张红霞 杨艳 张佳佳 马彩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3-diment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3DTVU)对子宫中隔切开术后(transcervical incision of septum,TCIS)是否需要再次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子宫中隔切开术162例,年龄(30. 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3-diment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3DTVU)对子宫中隔切开术后(transcervical incision of septum,TCIS)是否需要再次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子宫中隔切开术162例,年龄(30. 9±4. 6)岁,子宫完全中隔34例,不完全中隔128例。术后2个月行三维超声检查,记录残留中隔的长度及宫底内膜内陷的夹角,复查宫腔镜,记录宫腔修复、粘连情况及中隔残留长度,并与超声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 (1)三维超声显示37例(22. 8%)宫腔形态正常,三维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100%(10/10),特异度92. 6%(25/27)。(2)其余125例超声检查见残留中隔,可测量到内膜凹陷长度和夹角。取120°为诊断角度,灵敏度92. 6%(63/68),特异度35. 1%(20/57)。内膜夹角> 120°的患者80. 0%(20/25)宫腔镜探查为弓形及正常宫腔形态(阴性预测值),无需宫腔镜手术;夹角≤120°的患者63. 0%(63/100)存在残隔及宫腔粘连(阳性预测值),需二次宫腔镜手术。结论三维超声提示宫腔形态正常且子宫内膜回声均匀可不行二次宫腔镜检查;若超声显示宫腔形态正常但回声欠均,或子宫内膜夹角≤120°,建议二次宫腔镜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经阴道超声 经宫颈子宫中隔切开术 内膜夹角 二次探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京安 梁杰雄 +4 位作者 王宇夫 何力生 郭洋 李华志 张雅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缺血坏死,均中转开腹手术切除坏死段肠管,其中7例行Ⅰ期吻合,1例因缺血坏死肠管广泛,结肠内容物较多,腹腔污染严重而行远段小肠造瘘术,术后2天因腹痛剧烈不缓解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部分残余小肠肠管呈渐进性缺血坏死,再次行坏死小肠切除+小肠造瘘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78~185 min),平均出血量95 ml (40~210 ml),平均住院时间11 d(7~28 d),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均于门诊定期复诊6个月,未再次出现明显腹痛、腹胀等症状,进食正常,大便良好,其中二次手术者术后3个月行小肠造瘘还纳,术后恢复良好。另3例探查术中见肠管远端存在不同程度粘连,血运、蠕动正常,无明显出血、坏死表现,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对于腹部症状和体征不相符,伴有急性肠梗阻的可疑AMI患者,在严格掌握探查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情况下,腹腔镜技术可有效地用于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腹腔镜 早期诊断 肠坏死 腹腔镜二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全面准确分期的剖腹手术 ,是完成治疗、准确分期及决定辅助治疗的基础。对早期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尚有争议。晚期卵巢癌能达到理想的细胞减灭术标准 (残余肿瘤 <2cm)者生存率较高 ,反之则不能改善生存率。卵... 全面准确分期的剖腹手术 ,是完成治疗、准确分期及决定辅助治疗的基础。对早期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尚有争议。晚期卵巢癌能达到理想的细胞减灭术标准 (残余肿瘤 <2cm)者生存率较高 ,反之则不能改善生存率。卵巢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二次手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二次探查术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减少复发率 ,因此不主张常规施行。 6个疗程未能取得客观疗效者再增加疗程也不能产生疗效 ,故不主张长时间维持化疗。超大剂量化疗并未能明显改善预后。腹腔镜技术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随访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而手术治疗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细胞减灭术 减瘤术 二次探查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外耳道“锁孔”技术处理累及乳突的中耳胆脂瘤的初步实践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丹珩 贾建平 +2 位作者 王方园 杨仕明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外科 中耳胆脂瘤 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 “锁孔”技术 二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