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流域绿色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董淑敏
刘凯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04124)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2RW064)。
-
文摘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以2005年至2020年绿色专利数据所反映的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矩阵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网络、个体网络、空间聚类特征,通过二次指派程序回归法探索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绿色创新的整体网络结构显著;②黄河流域绿色创新个体网络的“中心外围”特征显著,不同城市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异质性;③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现象;④地理邻接性、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的差异与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呈正相关,科技投入、环境政策的差异呈负相关。
-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空间关联网络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回归
黄河流域
-
Keywords
green innovation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driving mechanism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gram regression
Yellow River Basin
-
分类号
K92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9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基于犯罪人地域特征的共同犯罪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赵迪
陈鹏
江欢
李海成
苗红斌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
北京市公安局
-
出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4,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空间大数据的超大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地理分析与精准治理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20YJAZH00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20JKF501)。
-
文摘
现有共同犯罪研究缺少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角度对其参与共同犯罪的合作关系构成及原因进行分析。该文以北京市2006-2017年入室盗窃案件为例,基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构建共同犯罪网络模型,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方法对共同犯罪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参与北京市入室盗窃共同犯罪的犯罪人主要来自京、冀、豫、川等地,但不同地域犯罪人群体间的共同犯罪合作关系呈弱化趋势,其中北京籍犯罪人的参与度逐年降低,黑龙江籍犯罪人日趋活跃;2)犯罪人的地域特征分布对其共同犯罪的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定影响,来自同地域犯罪人数较多时形成同地域共同犯罪比例较高,反之形成跨地域共同犯罪比例较高;3)犯罪人所属地域的文化相似性和地理距离对其共同犯罪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地域间文化相似性越高、地理距离越小,则形成共同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
关键词
入室盗窃
地域特征
共同犯罪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
-
Keywords
burglar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o-offend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regression analysis
-
分类号
D917.3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