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绿色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淑敏 刘凯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以2005年至2020年绿色专利数据所反映的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矩阵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网络、个体网络、空间聚类特...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以2005年至2020年绿色专利数据所反映的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矩阵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网络、个体网络、空间聚类特征,通过二次指派程序回归法探索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绿色创新的整体网络结构显著;②黄河流域绿色创新个体网络的“中心外围”特征显著,不同城市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异质性;③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现象;④地理邻接性、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的差异与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呈正相关,科技投入、环境政策的差异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空间关联网络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回归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犯罪人地域特征的共同犯罪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迪 陈鹏 +2 位作者 江欢 李海成 苗红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4,共8页
现有共同犯罪研究缺少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角度对其参与共同犯罪的合作关系构成及原因进行分析。该文以北京市2006-2017年入室盗窃案件为例,基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构建共同犯罪网络模型,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方法对... 现有共同犯罪研究缺少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角度对其参与共同犯罪的合作关系构成及原因进行分析。该文以北京市2006-2017年入室盗窃案件为例,基于犯罪人的地域特征构建共同犯罪网络模型,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方法对共同犯罪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参与北京市入室盗窃共同犯罪的犯罪人主要来自京、冀、豫、川等地,但不同地域犯罪人群体间的共同犯罪合作关系呈弱化趋势,其中北京籍犯罪人的参与度逐年降低,黑龙江籍犯罪人日趋活跃;2)犯罪人的地域特征分布对其共同犯罪的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定影响,来自同地域犯罪人数较多时形成同地域共同犯罪比例较高,反之形成跨地域共同犯罪比例较高;3)犯罪人所属地域的文化相似性和地理距离对其共同犯罪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地域间文化相似性越高、地理距离越小,则形成共同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室盗窃 地域特征 共同犯罪 社会网络分析 指派程序(QAP)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