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扰动信息及其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新洲 苏斌 施慎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5,共5页
故障后的电力系统经常伴随着断路器开断操作或转换性故障等二次扰动,二次扰动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或稳定性破坏事故。论文定义并分析了二次扰动和二次扰动信息,提出了根据叠加原理计算二次扰动信息的计... 故障后的电力系统经常伴随着断路器开断操作或转换性故障等二次扰动,二次扰动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或稳定性破坏事故。论文定义并分析了二次扰动和二次扰动信息,提出了根据叠加原理计算二次扰动信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二次扰动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并探讨了利用二次扰动信息构造继电保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故障信息 二次扰动 二次扰动信息 二次扰动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扰动下大变形煤巷复合支护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彦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7-51,共5页
为有效治理王坡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巷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选取王坡煤矿3209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分析了3209工作面回风巷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 为有效治理王坡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巷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选取王坡煤矿3209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分析了3209工作面回风巷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大的诱因,提出高压注浆配合强力锚索支护的复合支护技术方案,通过现场应用对支护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护巷道围岩整体完整,破碎离层区较小;优化支护巷道两帮相对移近最大值为54mm,优化支护顶板最大离层量为19mm,优化后的围岩变形与顶板下沉距离较小,有效控制巷道变形,优化支护技术方案护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扰动 大变形煤巷 复合支护 注浆加固 锚索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扰动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有源电流消弧方案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金东 王勇 +4 位作者 王猛 钟当书 秦建翔 邵文权 丁涛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8,共7页
采用有源电流注入是谐振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效抑制残余电流的措施,但注入电流严重依赖于配电网对地参数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测量配电网参数,通过二次电流扰动直接计算单相接地故障时注入指令电流,进而实现配电网单相... 采用有源电流注入是谐振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效抑制残余电流的措施,但注入电流严重依赖于配电网对地参数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测量配电网参数,通过二次电流扰动直接计算单相接地故障时注入指令电流,进而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有源电流消弧方案。利用有源逆变装置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二次注入同相异幅工频电流,根据中性点的偏移电压与故障相电压的电路关系,直接得到各相的指令电流;设计了采用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策略的有源电流消弧的控制系统,并分析其稳定性。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应用所研究的二次电流扰动法确定的有源消弧系统注入电流指令值,具有较高精度,可不依赖于配电网的测量参数;采用滑模控制策略较PI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响应特性,能够实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效抑制残余电流的需求,有助于故障电弧的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流扰动 单相接地故障 滑模控制 有源消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单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二次功率扰动的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邦银 段善旭 康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7-411,共5页
建立了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二次功率扰动对光伏阵列输出能力的影响,从提高光伏阵列的利用率角度给出了一种能有效抑制二次功率扰动的功率解耦电容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 功率扰动 纹波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单级光伏系统的二次功率扰动抑制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晶荣 陈莎 +2 位作者 张旺 王一军 程美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3,共8页
传统单相单级光伏逆变器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对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和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深入分析二次功率扰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次功率解耦电路的新型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通过增加一个控制自由度,将直流侧电容中... 传统单相单级光伏逆变器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对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和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深入分析二次功率扰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次功率解耦电路的新型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通过增加一个控制自由度,将直流侧电容中的二次功率转移至电感元件。针对该新型逆变器的拓扑特点,构造出相应的调制方法及控制策略。分析证明,该新型单相单级逆变器能有效抑制二次功率扰动,进而抑制直流电压的二次纹波分量,提高光伏系统的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新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扰动 纹波电压 单相单级逆变器 功率解耦电路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二次可积系统在二次保守扰动下的分支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研究了一个具有同宿轨的二次可积系统在二次保守扰动下的分支现象 .此时一阶Melnikov函数恒等于零 ,必须考虑二阶Melnikov函数 ,而在一阶Mel nikov函数中不起作用的扰动参数在二阶Melnikov函数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扰动部分极... 研究了一个具有同宿轨的二次可积系统在二次保守扰动下的分支现象 .此时一阶Melnikov函数恒等于零 ,必须考虑二阶Melnikov函数 ,而在一阶Mel nikov函数中不起作用的扰动参数在二阶Melnikov函数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扰动部分极为复杂 .在此借助于二阶Melnikov函数的计算公式及理论分析 ,建立了极限环分支定理 ,得到了在一阶Melnikov函数恒等于零 ,而二阶Melnikov函数不恒等于零时 ,可能分支出的极限环个数最大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环 分支现象 可积系统 保守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系统二次功率扰动分析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旺 徐志威 吴克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35-2340,共6页
传统的单相单级光伏并网系统普遍存在二次功率扰动问题,会对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造成不利影响。基于对二次功率扰动的详细分析,在传统的并网逆变器结构上增加二次功率解耦电路,并给出该改进电路的系统控制策略。分析证明,该新型逆变器拓... 传统的单相单级光伏并网系统普遍存在二次功率扰动问题,会对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造成不利影响。基于对二次功率扰动的详细分析,在传统的并网逆变器结构上增加二次功率解耦电路,并给出该改进电路的系统控制策略。分析证明,该新型逆变器拓扑能有效降低二次功率扰动,抑制直流电压的二次纹波分量,进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改善并网电流质量。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新型逆变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单相逆变器 功率扰动 功率解耦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_∞性能指标的二次稳定 被引量:8
8
作者 聂宏 赵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研究了一类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问题.这类线性切换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并且每个子系统都不是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利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了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由... 研究了一类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问题.这类线性切换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并且每个子系统都不是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利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了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由凸组合系统设计出确保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且具有H∞扰动衰减度的切换律.进一步,还给出了线性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必要条件.最后的仿真实例表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切换系统 具有H∞扰动衰减度的稳定 凸组合 单LYAPUNOV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DEM的露天转地下房柱法开采覆岩与边坡失稳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耿加波 兰祥 +2 位作者 李小双 唐世斌 周令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182,共6页
随着露天矿山转入地下开采,研究二次扰动后覆岩与边坡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某大型露天转地下房柱法开采矿山为研究背景,使用MatDEM离散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房柱法开采扰动下覆岩与露天边坡的位移、应力... 随着露天矿山转入地下开采,研究二次扰动后覆岩与边坡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某大型露天转地下房柱法开采矿山为研究背景,使用MatDEM离散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房柱法开采扰动下覆岩与露天边坡的位移、应力以及动能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空区形成,采场覆岩形成了以开采区域为中心的椭圆形应力降低区,该区域岩层发生了显著的破坏,并且沿着开采推进方向移动。采场顶板的应力变化随开采进程表现出应力集中—应力增大—应力重构—应力平衡4个阶段。地下开采使得采场覆岩以及露天边坡产生了较大位移,覆岩的岩移面积和岩移动能均较边坡的更大,覆岩的变化表现出更加敏感的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相似矿山的开采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扰动 露天转地下开采 覆岩 边坡 Mat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地信息的系统保护 被引量:37
10
作者 董新洲 丁磊 +4 位作者 刘琨 施慎行 王宾 崔柳 薄志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13,共7页
针对大停电事故,分析了现有继电保护和紧急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既保护设备又能兼顾系统安全的系统保护准则。根据此准则,设计了一种基于本地信息的系统保护构成方案。所提保护方案由3部分构成:因故障设备停运而引起的潮流转移识别、... 针对大停电事故,分析了现有继电保护和紧急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既保护设备又能兼顾系统安全的系统保护准则。根据此准则,设计了一种基于本地信息的系统保护构成方案。所提保护方案由3部分构成:因故障设备停运而引起的潮流转移识别、自适应过负荷保护和快速减载策略,其中的潮流转移识别使用因故障引起开关跳闸所产生的二次扰动信息构成,不需要获得广域系统信息,实时性好,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初步的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系统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转移 本地信息 系统保护 二次扰动信息 减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函数的电网暂态稳定性离线量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群英 刘起方 +1 位作者 刘登 廖永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5-711,共7页
基于李亚普罗夫直接法的能量裕度一直被认为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能量裕度一直是在线应用关注的重点。该文首先结合经典的电力系统转子运动方程,构建了暂态能量函数模型,然后分析了稳定域基本特征及其与电力系统... 基于李亚普罗夫直接法的能量裕度一直被认为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能量裕度一直是在线应用关注的重点。该文首先结合经典的电力系统转子运动方程,构建了暂态能量函数模型,然后分析了稳定域基本特征及其与电力系统势能边界的对应关系,并采用二次扰动与基于势能边界特性的插值法相结合的思路获取势能最大值,最后基于势能最大值构建了电网暂态稳定性量化指标。通过在三机系统和IEEE-30母线系统的系列仿真结果及其与CUEP法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可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离线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裕度 稳定域 二次扰动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多区段开采顶板运移及其采空区充填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解盘石 段建杰 +1 位作者 皇甫靖宇 田双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20,共9页
为了研究大倾角煤层多区段开采围岩运移规律,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多区段采场顶板和煤柱变形破坏规律、底板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垮落矸石充填特征等。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多区段开采围岩运移规律不同于单区段开采... 为了研究大倾角煤层多区段开采围岩运移规律,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多区段采场顶板和煤柱变形破坏规律、底板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垮落矸石充填特征等。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多区段开采围岩运移规律不同于单区段开采,下区段采动导致上区段采场倾向中、上部垮落顶板出现二次下沉和滑移,顶板运移曲线呈现沿倾斜方向“上大下小”的双峰特点,垮落顶板非均匀充填导致采空区底板应力沿倾向呈现出中部>下部>上部,下区段采动导致上区段采空区中部底板应力显著增加。下区段开采致使区段煤柱上、下两侧非对称受载并发生破坏,引发了煤柱-上区段采场煤岩体的连锁运动;区段煤柱支承压力从上区段开采时的“W”型分布变为下区段开采时的“V”型分布,增载系数达到4.9.研究可为大倾角煤层多区段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多区段开采 顶板运移 二次扰动 非均匀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扩建既有隧道围岩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大增 赵文 +1 位作者 王鑫 柏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2,共8页
为了评估既有隧道扩建开挖的应力扰动程度和重分布特征,以南岭单线铁路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经典弹塑性理论,结合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扩建过程围岩径、环向应力变化量计算式,分析不同地层条件、初始应力、等代圆计算... 为了评估既有隧道扩建开挖的应力扰动程度和重分布特征,以南岭单线铁路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经典弹塑性理论,结合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扩建过程围岩径、环向应力变化量计算式,分析不同地层条件、初始应力、等代圆计算方法对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二次开挖导致径向应力较扩建前不同程度减小,环向应力先减小后增加,最后趋于原应力状态;围岩应力分布状态与围岩条件、初始应力、等代圆计算方法均相关,采用1/4高度与跨度之和的等代圆计算简化方法,对单线隧道原位扩建的围岩应力变化量求解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通过围岩环向应力演化特征的现场实测,验证了应力变化量计算式的准确性,为扩建隧道开挖方案设计及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原位扩建 二次扰动 应力演化 变化特征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体膨胀压缩机PID串级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小强 王益群 +2 位作者 孙旭光 杨阳 党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18,共4页
介绍连体膨胀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并综合透平膨胀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特点,结合连体膨胀压缩机的结构,采用压力反馈、进口节流的调节方式实现对系统恒压输出的控制,其中将机器的转速作为副控制回路的被控量,由此设计一套PID串级控制系... 介绍连体膨胀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并综合透平膨胀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特点,结合连体膨胀压缩机的结构,采用压力反馈、进口节流的调节方式实现对系统恒压输出的控制,其中将机器的转速作为副控制回路的被控量,由此设计一套PID串级控制系统。根据生产过程的内在机理建立机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Simulink软件包对单回路控制系统和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PID串级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对二次扰动和一次扰动的抑制能力,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膨胀压缩机 PID串级控制 扰动 二次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功率解耦功能的反激式逆变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明 曹丹华 +1 位作者 张家浚 王彬羽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5,共6页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受电网的影响,逆变器的瞬时输入功率与瞬时输出功率不平衡,在逆变器的输入侧产生了二次功率扰动。文中提出了一种带有薄膜电容的新型功率解耦结构。使其并联在反激式逆变器的输入侧,通过薄膜电容的充放电,使二次功率...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受电网的影响,逆变器的瞬时输入功率与瞬时输出功率不平衡,在逆变器的输入侧产生了二次功率扰动。文中提出了一种带有薄膜电容的新型功率解耦结构。使其并联在反激式逆变器的输入侧,通过薄膜电容的充放电,使二次功率扰动转移到薄膜电容之中。薄膜电容具有容值小,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体积大、寿命短的电解电容,在滤除二次功率扰动的同时延长系统的寿命。最后通过P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扰动 反激式逆变器 功率解耦 薄膜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并网反激式微逆变器的功率解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伍魏 何宁 +1 位作者 陈超波 高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0,共5页
针对光伏并网系统中二次功率扰动的问题,在基于交错并联反激式微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功率解耦电路拓扑结构。解耦电路以储能和释能两个工作模式工作,使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达到瞬时动态的平衡,消除二次功率的扰动。这种拓扑结构能... 针对光伏并网系统中二次功率扰动的问题,在基于交错并联反激式微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功率解耦电路拓扑结构。解耦电路以储能和释能两个工作模式工作,使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达到瞬时动态的平衡,消除二次功率的扰动。这种拓扑结构能大大地减少解耦电容值,从而只需要较小的电容来代替电解电容,提高了微逆变器的整体寿命。仿真试验验证了该解耦电路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式微逆变器 功率扰动 解耦电容 薄膜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合Buck/Boost电路的两级式逆变器功率解耦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章勇高 熊健 +1 位作者 王帅 何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1-77,共7页
针对传统两级式逆变器由于输入输出功率不平衡所带来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六开关的混合Buck/Boost电路,并联在逆变器交流输出侧进行功率解耦,从而抑制母线电压和直流侧电流中的二次纹波,并将大电解电容替换成小容量和长寿命的... 针对传统两级式逆变器由于输入输出功率不平衡所带来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六开关的混合Buck/Boost电路,并联在逆变器交流输出侧进行功率解耦,从而抑制母线电压和直流侧电流中的二次纹波,并将大电解电容替换成小容量和长寿命的薄膜电容。混合Buck/Boost电路可以处理双向变化的脉动能量,通过脉冲能量调制法(Pulse Energy Modulation,PEM)计算每个开关周期的开关占空比,实现对脉动功率的解耦控制。分析了混合Buck/Boost电路的四种工作模式,推导了PEM控制原理。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扰动 功率解耦 混合Buck/Boost 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Buck/Boost电路的新型微逆变器功率解耦电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勇高 孔令韬 许莹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4,共6页
针对微逆变器中存在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四开关功率解耦电路。详细分析了基于Buck/Boost电路的新型功率解耦电路的4种工作模式,推导了采用脉冲能量调制控制策略原理,并对电路关键参数进行设计。该电路并联在逆变器交流输... 针对微逆变器中存在的二次功率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四开关功率解耦电路。详细分析了基于Buck/Boost电路的新型功率解耦电路的4种工作模式,推导了采用脉冲能量调制控制策略原理,并对电路关键参数进行设计。该电路并联在逆变器交流输出侧,不仅能够明显抑制母线电压和直流输入侧电流中的二次纹波,而且可以将大电解电容替换成小容量长寿命的薄膜电容。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拓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扰动 微逆变器 功率解耦 Buck/Boost 脉冲能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