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井离心泵的水力设计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洪亮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陆伟刚 周岭 王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6期479-483,共5页
根据研发新型井泵节能节材的要求,将水力设计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相结合,进行提高井泵效率的试验研究.试验选择深井离心泵的叶轮出口安放角和出口宽度两个几何因素,按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了10副叶轮.通过... 根据研发新型井泵节能节材的要求,将水力设计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相结合,进行提高井泵效率的试验研究.试验选择深井离心泵的叶轮出口安放角和出口宽度两个几何因素,按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了10副叶轮.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包含叶轮、导叶在内的两级新型深井离心泵的全流场进行了设计工况下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10组设计方案额定点的效率值.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叶轮出口安放角、出口宽度对效率的影响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对新型深井离心泵效率提出了二次回归约束方程.结果表明,采用叶轮极大直径设计法对提高新型深井离心泵的水力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离心泵 水力设计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脱硫废水蒸发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恒凡 焦世权 韩中合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5,78,共10页
为研究脱硫废水在锅炉尾部烟道的蒸发规律,建立了雾化液滴在烟气中蒸发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烟气温度、烟气流速和喷水质量流量时脱硫废水液滴蒸发距离和蒸发时间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显著不失拟的回归方程... 为研究脱硫废水在锅炉尾部烟道的蒸发规律,建立了雾化液滴在烟气中蒸发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烟气温度、烟气流速和喷水质量流量时脱硫废水液滴蒸发距离和蒸发时间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显著不失拟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蒸发距离和蒸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温度、烟气流速和喷水质量流量与脱硫废水液滴蒸发距离和蒸发时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烟气温度升高和喷水质量流量减少会缩短蒸发时间,减小蒸发距离,烟气流速的增大使得蒸发时间缩短,蒸发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了一定安全距离时,烟气温度、烟气流速和喷水质量流量的取值范围,为脱硫废水在尾部烟道蒸发的现场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蒸发特性 烟气温度 烟气流速 喷水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在冷冲拉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刚 胡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268,272,共5页
探讨了确定冷冲拉深成形最优工艺参数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对冷冲件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运用Dynaform软件进行冷冲拉深成形模拟仿真。将模拟结果进行了二次回归分析,分析了凸凹模... 探讨了确定冷冲拉深成形最优工艺参数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对冷冲件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运用Dynaform软件进行冷冲拉深成形模拟仿真。将模拟结果进行了二次回归分析,分析了凸凹模具间隙和压边力两个工艺参数对冷冲件壁厚变化和起皱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运用Origin软件对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并确定了该模型的最合理解,即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的拉深件分析中,并为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FORM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ORIGIN软件 模具设计 参数工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59,共4页
以柚皮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中柚皮苷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中柚皮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柚皮中柚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6(g/mL),pH值11,乙醇浓度70%,超... 以柚皮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中柚皮苷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中柚皮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柚皮中柚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6(g/mL),pH值11,乙醇浓度70%,超声波频率25kHz,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提取率可达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柚皮 柚皮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连杆衬套成形质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芳 原霞 +3 位作者 吉梦雯 杨锋 汤传尧 王瑞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157,共5页
为了揭示强力旋压工艺参数对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对连杆衬套经强力旋压后的成形质量进行研究。获得了强力旋压时进给比、首轮压下比和轴向错距对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径向力均方差、圆度误差、直线度误差的... 为了揭示强力旋压工艺参数对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对连杆衬套经强力旋压后的成形质量进行研究。获得了强力旋压时进给比、首轮压下比和轴向错距对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径向力均方差、圆度误差、直线度误差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径向力均方差、圆度误差和直线度误差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连杆衬套强力旋压过程中,影响径向力均方差的主次顺序为:首轮压下比〉进给比〉轴向错距;影响圆度误差的主次顺序为:进给比〉轴向错距〉首轮压下比;影响直线度误差的主次顺序为:轴向错距〉首轮压下比〉进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成形质量 强力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的深松铲关键参数建模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桂霞 汪春 +3 位作者 张伟 梁远 李玉清 胡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89,共4页
对深松铲的关键参数翼张角α、刃角δ、翼倾角β进行多因素多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以牵引阻力为观测指标,分析α、δ、β与观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为深松铲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深松铲 旋转回归试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优化微波提取菜籽粕多酚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朱沛沛 李嘉乐 +1 位作者 王斌斌 刘军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9,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菜籽粕多酚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温度和料液比对菜籽粕多酚提取率均影响显著,微波时间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菜籽粕多酚的提取率影响显著,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对...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菜籽粕多酚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温度和料液比对菜籽粕多酚提取率均影响显著,微波时间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菜籽粕多酚的提取率影响显著,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菜籽粕多酚的提取率影响极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温度61℃、微波时间90 s、料液比1∶11(g/mL),在此条件下,菜籽粕多酚提取率为7.880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菜籽粕 多酚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的施肥器工作关键参数建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连磊 周桂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对改进后施肥器工作时的关键参数前进速度X1、耙片偏角X2、施肥深度X3进行多因数多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以伤苗率为观测目标,分析各参数X1、X2、X3与观测目标之间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为改进后的施肥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 对改进后施肥器工作时的关键参数前进速度X1、耙片偏角X2、施肥深度X3进行多因数多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以伤苗率为观测目标,分析各参数X1、X2、X3与观测目标之间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为改进后的施肥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回归试验 施肥器 伤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转笼二次残差补偿雾化模型建立与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春江 柴舒帆 +3 位作者 陈立平 张瑞瑞 李龙龙 唐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7,37,共10页
为解决航空施药作业时雾滴粒径变量精细控制的难题,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在以Aerial-E型电动转笼雾化器为控制对象的雾化试验平台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雾滴粒径与风... 为解决航空施药作业时雾滴粒径变量精细控制的难题,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在以Aerial-E型电动转笼雾化器为控制对象的雾化试验平台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雾滴粒径与风速、施药流速、雾化器转速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雾滴粒径模型;为了提高雾滴粒径模型预测精度,添加补偿因子建立了第1次优化雾滴粒径补偿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构建了第2次残差预测模型,将第2次残差预测模型与第1次优化雾滴粒径补偿模型线性叠加,得到了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为验证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模型验证试验与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预测偏差绝对值最大为10.78%,其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5,比无补偿雾滴粒径模型提高了0.06,比第1次优化雾滴粒径补偿模型提高了0.05。将二次残差补偿雾滴粒径模型进行了等效变形,得到了电动转笼二次残差补偿雾化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电动转笼雾化系统,并进行了系统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雾滴粒径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4,雾滴相对分布跨度均小于1.6,实现了在恒定风速、施药流速条件下雾滴粒径的控制。本研究结果可实现航空施药作业时雾滴粒径变量精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施药 电动转笼雾化器 雾滴粒径模型 残差补偿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穴盘育苗播种机清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杨文彩 田梓园 +3 位作者 潘吴建 赵静 张海东 李贵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目的】针对蔬菜穴盘育苗播种机现有清种装置清种效果不好,导致的充种合格率低、重播率高问题,设计集机械式、气吹式、电控式为一体的清种装置。【方法】结合运动学及动力学理论对三级清种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采用Ansys软件中Fluent模... 【目的】针对蔬菜穴盘育苗播种机现有清种装置清种效果不好,导致的充种合格率低、重播率高问题,设计集机械式、气吹式、电控式为一体的清种装置。【方法】结合运动学及动力学理论对三级清种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采用Ansys软件中Fluent模块对气吹式清种装置的不同进气口和出气口结构中的气流稳定性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排种器转速、排种器负压、清种装置正压、种子直径为试验因素,结合农艺要求选取单粒充种合格率、重播率为试验指标开展四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得出最佳参数组合。【结果】由仿真分析得出,中间端进气圆弧式喷嘴气吹式清种结构清种效果最好。由台架试验得到排种最佳参数组合,即在排种器转速为0.17 r/s、种子直径为1.5 mm、排种器负压为0.6 kPa、气吹式清种装置正压为0.3 kPa时,平均单粒充种合格率为95.31%,平均重播率为0.2%。【结论】本文设计的清种装置满足了蔬菜播种农艺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充种合格率、降低重播率,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穴盘育苗 播种机 清种装置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热风干燥条件制备荔浦香芋全粉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弘坤 王华杰 +1 位作者 王娟 卢晓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6-360,共5页
采用热风干燥法制备荔浦香芋全粉,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感官评价指标整合,以此作为考核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物料粒径、铺料密度、干燥温度、干燥风速等的关键控制因素取值进行优化,拟合出综合感官评价的回归方程... 采用热风干燥法制备荔浦香芋全粉,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感官评价指标整合,以此作为考核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物料粒径、铺料密度、干燥温度、干燥风速等的关键控制因素取值进行优化,拟合出综合感官评价的回归方程,并得到热风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径7.8mm、铺料密度2.6kg/m2、干燥温度72.5℃、风速5.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香芋 热风干燥 分析法(AHP) 四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振动料斗上料速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颖 马志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一个结构固定的电磁式圆形振动料斗系统中 ,通过改变系统的频率比z以及电位器输出电压V来改变振动料斗的垂直振幅A ,再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来确定垂直振幅A与频率比z以及电位器输出电压V的关系 。
关键词 振动料斗 垂直振幅 频率比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银杏酸工艺优化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军海 耿敬章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5 kHz、料液比1∶26 g·mL-1、提取时间1.83 h、提取温...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5 kHz、料液比1∶26 g·mL-1、提取时间1.83 h、提取温度56℃,银杏酸提取率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银杏酸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锰粉氮化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兴 许彬 +4 位作者 陈一波 刘勇攀 谭龙辉 汪朝武 李先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氮化锰粉氮含量为目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查氮化温度、锰粉粒度以及氮化时间对氮含量的影响;采用XRD对氮化锰粉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二次方程优化氮化锰粉的制备工艺,经过F检验,回归方... 以氮化锰粉氮含量为目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查氮化温度、锰粉粒度以及氮化时间对氮含量的影响;采用XRD对氮化锰粉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二次方程优化氮化锰粉的制备工艺,经过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氮化温度为836℃,氮化时间8h,氮气压力为1.72P°(101.3kPa),可获得含氮量高达8.35%(质量分数)的氮化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锰粉 氮含量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排种器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薇 李建东 +3 位作者 王飞 王延耀 王琛 刘金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组合式精量排种器。为分析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排种器的性能,选取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和排种盘径向槽宽度作为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并利用JPS-12排... 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组合式精量排种器。为分析玉米小区育种精量排种器的性能,选取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和排种盘径向槽宽度作为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并利用JPS-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各因素的数学模型,并用Mat Lab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作业性能指标的影响趋势。同时,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找出了能满足排种器性能要求的影响因素数值的最优组合,当真空度为7.4k Pa、径向槽宽度为3.9mm、排种轴转速为32r/min时,粒距合格指数为80.73%,漏播指数为6.64%,重播指数为5.70%,为排种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旋转回归试验 小区精量播种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马铃薯秧的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辛青青 吕钊钦 +2 位作者 刘理民 程祥勋 张万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180,195,共6页
为研究马铃薯秧蔓的剪切力学特性,弥补马铃薯秧蔓力学特性参数不足,以成熟期品种中薯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取样位置、含水率和剪切速度3个因素对马铃薯秧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的单因素影响和双因素影响,... 为研究马铃薯秧蔓的剪切力学特性,弥补马铃薯秧蔓力学特性参数不足,以成熟期品种中薯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取样位置、含水率和剪切速度3个因素对马铃薯秧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的单因素影响和双因素影响,并建立了其与马铃薯秧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之间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程度较好,可分别用于预测马铃薯秧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的变化情况。该研究为马铃薯秧机械化切割回收装备的设计和选择最佳的马铃薯收获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秧 物理特性 单位直径最大剪切力 三元回归旋转组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动力学分析的荞麦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旭辉 程飞 +2 位作者 王显 裴二鹏 郑德聪 《农业工程》 2022年第10期86-96,共11页
针对荞麦脱粒损失率和破碎率高的问题,采用伸缩杆齿与纹杆混合式荞麦脱粒装置和弹性可调节凹板组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荞麦脱粒装置,分析了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设计。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脱粒装置关键部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 针对荞麦脱粒损失率和破碎率高的问题,采用伸缩杆齿与纹杆混合式荞麦脱粒装置和弹性可调节凹板组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荞麦脱粒装置,分析了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设计。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脱粒装置关键部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构无负载工作时,脱粒装置运行平稳,滚筒阻力最大消耗功率为0.53 kW,维持滚筒匀速旋转扭矩所消耗功率为3.11 kW,总体上动力消耗较小。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损失率与破碎率为评价指标进行2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试验表明,在荞麦籽粒含水率为17.5%~23.2%,秸秆含水率为70.0%~74.9%条件下,最佳试验组合为喂入量每组2 kg、滚筒转速457.161r/min、脱粒间隙为12.681 5 mm,其损失率为0.337%、破碎率为0.236%,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脱粒装置 动力学分析 MATLAB SIMULINK 回归旋转组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模拟及其焊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杰 纪冬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目的针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易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问题,探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模拟其焊接... 目的针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易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问题,探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模拟其焊接过程,研究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及层间冷却时间对焊后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建立了焊后最大等效应力与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及层间冷却时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焊接参数。结果焊接残余应力峰值靠近熔合区位置,残余应力较高,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应力;各参数按对焊后等效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层间冷却时间。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焊接电流为610 A,焊接速度为20 mm/s,层间冷却时间为400 s,经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后所得的最佳参数如下:焊接电流为610 A,焊接速度为23 mm/s,层间冷却时间为427 s。通过仿真验证遗传算法优化结果,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峰值为373 MPa,比未优化前减小了44 MPa。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有效降低了焊接残余应力,提高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该研究方法可为实际焊接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热力耦合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遗传算法 焊接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头导流器位置参数的计算及其对喷头性能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红 汤攀 +1 位作者 刘振超 涂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09-116,共8页
为了准确调节喷头导流器的位置,分析了垂直摇臂式喷头叶片式导流器在水射流中的运动过程,计算了导流器与摇臂转动轴间的距离、导流器中心线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的夹角等3个参数各自的关系式。采用二次回归正... 为了准确调节喷头导流器的位置,分析了垂直摇臂式喷头叶片式导流器在水射流中的运动过程,计算了导流器与摇臂转动轴间的距离、导流器中心线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的夹角等3个参数各自的关系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研究了导流器的位置参数对喷头的摇臂频率、步进角度和喷灌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摇臂频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导流器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的夹角和导流器与摇臂转轴之间的距离;影响步进角度主次顺序依次为导流器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导流器与摇臂转轴之间的距离和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的夹角。摇臂频率随着导流器与摇臂转轴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导流器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和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夹角增大而增大;喷头的步进角度随着三者的增大而减小。优化之后导流器的位置参数分别为:导流器与摇臂转轴之间的距离为273 mm、导流器偏移射流中心的角度为4°、导流器直叶片与射流中心线的夹角为13°。导流器位置参数优化之后,喷头的水量分布更加合理;且随着组合间距的增加,优化之后的喷灌均匀度要大大高于优化之前。该研究可为垂直摇臂式喷头的设计及优化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头 参数优化 试验 导流器 喷灌均匀度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动电磁阀参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潜峰 薄涵亮 秦本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6-711,共6页
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新型发明专利技术,组合阀属于该项技术的关键部件。组合阀由3个直动电磁阀组成,电磁阀的性能直接影响组合阀的性能,从而影响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的运行性能。... 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新型发明专利技术,组合阀属于该项技术的关键部件。组合阀由3个直动电磁阀组成,电磁阀的性能直接影响组合阀的性能,从而影响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的运行性能。本工作运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拟合方法和复合形优化方法,对直动电磁阀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进行了部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输入直动电磁阀的电流数值对电磁力大小影响最大;通过优化方法可以得出直动电磁阀的优化设计参数和最大电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电磁阀 电磁场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复合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