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优化燕麦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巨秀 胡新中 +1 位作者 寇玉 王虎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97-201,共5页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5.2119+0.6358X1+0.1947X2-0.4213X3+0.452X4-0.1016X12-0.2786X22-0.1963X32-0.1526X42,得出各因素对燕麦总多酚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5.2min、乙醇体积分数50.6%、料液比1:20(g/ml)条件下,燕麦总多酚得率量最高可达6.6717mg/g。验证值为6.3989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多酚 提取工艺 优化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水溶膳食纤维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法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油脂氧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赖蓓蕾 金寒冰 +1 位作者 方丽 吴祥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06-211,共6页
以坛紫菜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猪油、菜油为材料考察其抗油脂氧化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纤维素酶添加量(X1)、酶解pH(X2)、酶解温度(X3... 以坛紫菜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猪油、菜油为材料考察其抗油脂氧化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纤维素酶添加量(X1)、酶解pH(X2)、酶解温度(X3)和酶解时间(X4)等4个因素与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1.1%、酶解pH5.8、酶解温度55℃和酶解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9.80%±0.12%;膨胀力为1.97mL/g,持水力为276%,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明显减缓油脂POV值升高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显示坛紫菜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水溶性膳食纤维 优化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抗油脂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红波 陆刚 边宽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38-11739,共2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球面对称设计、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以供实验人员选择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球面对称设计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植株C和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5 位作者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0-506,共7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的饱和临界值约为145 kg.hm-2.a-1;硫沉降可提高杉木叶和枝的氮含量,对叶作用不显著,对枝作用显著.硫沉降为26 kg.hm-2.a-1时叶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硫沉降为30 kg.hm-2.a-1时,枝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杉木叶和枝的C/N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氮沉降作用更显著),对枝的影响较对叶的影响明显.试验处理前叶和枝的平均C/N分别为69.57和158.01,处理后叶和枝的C/N分别为51.36-68.25和98.25-14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复合沉降 杉木幼龄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水土保持林抚育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侯琳 宋西德 罗伟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9,共3页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法建立了2个可控抚育因子与侧柏水土保持林材积增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提出了侧柏水土保持林综合抚育的优化方案。为侧柏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除草 修枝 侧柏 综合抚育 材积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丹 吕广林 +3 位作者 张艳荷 包和林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硫、氮复合沉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胸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5 位作者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杉木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根据福建氮、硫沉降量及临界水平和森林容纳量确定模拟沉降量,氮沉降量分别为0k/(hm^2·a)、20 kg/(hm^2·a)、70 kg/(hm^2&...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杉木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根据福建氮、硫沉降量及临界水平和森林容纳量确定模拟沉降量,氮沉降量分别为0k/(hm^2·a)、20 kg/(hm^2·a)、70 kg/(hm^2·a)、120 kg/(hm^2·a)、140kg/(hm^2·a),硫沉降量分别0 kg/(hm^2·a)、6 kg/(hm^2·a)、22kg/(hm^2·a)、38 kg/(hm^2·a)、44 kg/(hm^2·a)。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初期,氮、硫沉降对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不显著,处理6个月后,氮、硫沉降显著活化土壤交换性铝(p<0.05)。对杉木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增效作用中,氮沉降占有较大的贡献率;氮、硫沉降无明显交互作用。0~20 cm土层受氮、硫沉降影响最明显,中硫沉降处理和高硫沉降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无硫处理高2.68%和3.53%,中氮沉降处理和高氮沉降处理分别比无氮处理高6.56%和8.22%。氮、硫沉降量大于120 kg/(hm^2·a)和38 kg/(hm^2·a)后,氮、硫沉降对铝含量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硫复合沉降 土壤交换性铝 杉木幼龄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丸粒化玉米种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丽梅 王鸿斌 +1 位作者 于海业 袁月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157,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对丸粒化玉米种子进行了2指标3因素的热风干燥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这2个试验指标与风温、风速、介质加热时间这3个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对单...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对丸粒化玉米种子进行了2指标3因素的热风干燥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这2个试验指标与风温、风速、介质加热时间这3个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对单因子效应的分析,确定了影响干燥过程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的因素主次顺序和显著水平。应用模型优化和非线性规划法,得到了各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粒化玉米种子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模型优化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栽培技术对水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播种密度 穗肥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人工幼龄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锟 张江勇 +6 位作者 林勇明 张广帅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陈灿 范海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4-509,共6页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硫、氮复合沉降之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对17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除上、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外(p〉0.05),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的土壤分层(p〈0.05)。利用土壤分层中差异显著的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分析、建模,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仅对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沉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仅对硫沉降和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且脲酶活性在硫、氮沉降下降低,以氮沉降抑制作用最强;蔗糖酶对硫、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响应显著,表现出硫、氮沉降抑制蔗糖酶活性的特征。研究表明,1 a硫、氮沉降抑制邓恩桉人工幼龄林红壤表层(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引起土壤肥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复合沉降 邓恩桉人工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槟榔中的槟榔碱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春江 陶海腾 +2 位作者 吕飞杰 台建祥 王祝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253,共4页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小。同时确定了槟榔碱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72℃,压力57MPa,时间26min。在此条件下,槟榔碱的萃取量为6143.71μg/g,达到理论最大萃取量的95.3%,所得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为(25.85±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超临界CO2萃取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3 位作者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一硫沉降 C和N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政 杨国宇 +1 位作者 潘玉善 郏自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三因素五水平下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反应,得到了一定条件下酪蛋白在酶作用下水解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优选法寻优,确定了最优水解条件:温度为58℃,pH值为7.4,酶底比为0.7%。
关键词 酪蛋白 酶促水解 胰蛋白酶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柳胺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吉丽 李冰 +5 位作者 司鸿飞 郭肖 朱阵 尚晓飞 周绪正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5-2125,共11页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五氯柳胺混悬剂每100mL中含五氯柳胺3.2g,卡波姆974p 0.2g,十二烷基硫酸钠0.3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02g,焦亚硫酸钠0.4g。混悬剂沉降体积比为0.999,再分散性良好。五氯柳胺在18~100μ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制备的五氯柳胺混悬剂工艺简单,物理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柳胺混悬剂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疆 金红 +1 位作者 童应凯 韦东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5,共3页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蔗糖0.4%,蛋白胨1.2%,酵母浸出膏0.4%,KH2PO4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发酵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D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沉降对邓恩桉人工龄林凋落物C、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5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勇明 黄树军 黄楷琪 李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整体随时间呈增长趋势。Na2SO4为130-192 kg·hm-2·a-1, CO(NH2)2为203-300 kg·hm-2·a-1,氮硫两因子沉降量增加有利于C、N含量的增加。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300 kg·hm-2·a-1,C含量最大;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256 kg·hm-2·a-1,N含量最大。研究为邓恩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人工幼林 凋落物分解 氮硫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对平地栽参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敏晶 赵岩 张连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302-4307,共6页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茎叶总皂苷为评价指标,研究平地栽参不同土壤改良的最优方案。试验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研究玉米秸秆、猪粪、鹿粪、拮抗菌、菌糠5种基质的不同组合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模型解...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茎叶总皂苷为评价指标,研究平地栽参不同土壤改良的最优方案。试验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研究玉米秸秆、猪粪、鹿粪、拮抗菌、菌糠5种基质的不同组合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5种基质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为猪粪、鹿粪、玉米秸秆、菌糠、拮抗菌。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玉米秸秆施用量6.64kg/m2,猪粪施用量3.24 kg/m2,鹿粪施用量3.48 kg/m2,拮抗菌施用量6.87 g/m2,菌糠施用量7.02 kg/m2条件下,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预测值为17.81%。综上这些栽培因素的组合可以作为平地栽培人参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茎叶 土壤改良 总皂苷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渣熔融钠化提钒研究
19
作者 宫峰 李殷泰 《有色金属》 EI CSCD 1989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以探讨攀枝花红格矿综合利用新流程(磁铁精矿造球—回转窑还原—电炉熔化分离—分离渣熔融吹氧钠化—水浸提钒—残渣制取钛白)的可行性为目的,对流程中的一些主要环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研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实验... 本文以探讨攀枝花红格矿综合利用新流程(磁铁精矿造球—回转窑还原—电炉熔化分离—分离渣熔融吹氧钠化—水浸提钒—残渣制取钛白)的可行性为目的,对流程中的一些主要环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研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实验室试验,认为该流程是行得通的。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的方法建立了熔融吹氧钠化的数学模型,经统计检验,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熔融吹氧钠化的工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化 数学模型 回转窑 钒渣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钠盐 红格 试验模型 钠化提钒 钠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水文耦合的中小河流枯季径流短期预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东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7-71,共5页
开展枯水期径流过程的模拟预报对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抗旱救灾等十分重要,为延长预见期,以数值天气预报未来7 d预报成果及水文实时观测数据为资料,以中小河流枯季短期径流为研究对象,优选了预报因子,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 开展枯水期径流过程的模拟预报对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抗旱救灾等十分重要,为延长预见期,以数值天气预报未来7 d预报成果及水文实时观测数据为资料,以中小河流枯季短期径流为研究对象,优选了预报因子,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探索了气象水文耦合在中小河流枯季径流预报方法。经在南汀河姑老河水文站未来3、5、7 d枯季径流模拟中应用,构建的气象水文耦合的预报模型拟合精度达到甲级,精度较高,效果理想,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耦合 数值天气预报 中小河流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枯季径流 短期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