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沟球轴承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1
作者 高显 简小刚 周大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以Romax软件为平台,针对型号为6212的深沟球轴承,采取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轴承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和加权优化算法,对深沟球轴承的双目标参数优化设计,并将优化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分析发现,寿命和径向刚度的仿... 以Romax软件为平台,针对型号为6212的深沟球轴承,采取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轴承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和加权优化算法,对深沟球轴承的双目标参数优化设计,并将优化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分析发现,寿命和径向刚度的仿真值和预测值比较接近;轴承的寿命和径向刚度随着内、外圈沟曲率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内、外圈沟曲率系数fi和fe的交互影响对轴承的径向刚度影响总体大于对寿命的影响,表明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深沟球轴承寿命和径向刚度的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x 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深沟球轴承 仿真分析 双目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大肥蘑菇液体培养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琴 张桂香 +1 位作者 杨建杰 王英利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12-17,共6页
为优化大肥蘑菇液体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大肥蘑菇最佳碳源(葡萄糖)、最佳氮源(蛋白胨)及矿物质的适宜浓度(用量)范围,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个参数对大肥蘑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以获得适宜的配方组合。结果表... 为优化大肥蘑菇液体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大肥蘑菇最佳碳源(葡萄糖)、最佳氮源(蛋白胨)及矿物质的适宜浓度(用量)范围,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个参数对大肥蘑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以获得适宜的配方组合。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对大肥蘑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矿物质添加剂用量达显著水平。最优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浓度33.26 g/L、蛋白胨浓度4.24 g/L、矿物质添加剂1.82 mL/L,在该参数组合下,28℃振荡培养8 d,菌丝干重可达16.44 g/L,且经反复试验验证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肥蘑菇 培养基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提取桑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邢东旭 廖森泰 +4 位作者 刘吉平 邹宇晓 吴娱明 徐玉娟 刘学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47,共3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水比、pH对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桑叶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实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叶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温度>...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水比、pH对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桑叶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实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叶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温度>pH>时间;频率分析法得到桑叶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温度85℃,时间90min,料水比1∶35,pH为7.45,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多糖提取率为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维治 廖森泰 +2 位作者 刘吉平 邹宇晓 李妍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598,共5页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桑叶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各因素中,对桑叶多酚得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原料溶液pH值>原料的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作原料溶剂,原料质量浓度0.025g/mL,原料溶液pH值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酚的质量比为16.1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酚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梨子叶不定梢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鲁敏 汤浩茹 +3 位作者 余世杰 雷美艳 陈小杨 丁继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5,共5页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0.011 2X2X3-0.671 8X12-0.219 2X22-0.749 9X32。6-BA、NAA、AgNO3浓度在试验设定范围内对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的影响均呈"低促高抑"现象;且培养基中6-BA、NAA、AgNO3的浓度分别在5.955~7.124 mg·L-1、0.281~0.473 mg·L-1和2.199~2.801 mg·L-1,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大于3的可靠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再生体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梁英 何雯娟 韩鲁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芩多糖提取率为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黄芩多糖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水溶性苹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文杰 郭玉蓉 魏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5-108,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频率分析法得到苹果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提取时间4.1h、料液比1:5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苹果多糖提取率为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伊宁红皮蒜鳞茎盘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瑞 唐明磊 +2 位作者 吴玉霞 高杰 熊祖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IBA>NAA>6-BA。其中IBA影响极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进一步实验时去掉了IBA,以降低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BA单因素影响显著,为正效应。【结论】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1.799 mg/L,6-BA浓度为7.50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平均值可达22.9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茎盘 不定芽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新疆白皮蒜鳞茎盘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董瑞 唐明磊 +2 位作者 林辰壹 熊祖华 高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6-227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结果】影响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结果】影响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NAA>6-BA>IBA。其中NAA与IBA交互作用影响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最高值预测时去掉了IBA,以降低NAA与IBA交互作用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BA单因素影响较其他因素明显,为正效应。【结论】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2 mg/L,6-BA浓度为7.5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大值为39.2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茎盘 不定芽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斯佳 蔡辉益 +4 位作者 刘国华 闫海洁 廖瑞波 邓会玲 汤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1029,共11页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分别以胆碱和蛋氨酸为自变量,以反映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估计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胆碱和蛋氨酸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脂率和肝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蛋氨酸水平增至0.40%后,继续增加对平均日采食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蛋氨酸水平在0.35%~0.42%,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的料重比达到最低值;蛋氨酸水平在0.30%~0.47%时,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肉仔鸡腹脂率呈下降趋势;当蛋氨酸水平在0.30%~0.40%,胆碱水平在1 000~1 400 mg/kg时,肉仔鸡肝脂率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和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胆碱水平为990~1 03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40%~0.43%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当胆碱水平为1 780~1 88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37%~0.38%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 蛋氨酸 肉仔鸡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微波催陈香醋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麻成金 黄婷 +4 位作者 余佶 郑君晓 彭忠瑾 肖旺 葛文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7-152,共6页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大小次序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大小次序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频率分析法得到微波催陈香醋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80W、乙醇添加量0.61%、微波处理时间10min。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的香醋在波长4000~1500cm-1范围内与自然陈酿一年香醋的红外图谱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微波 香醋 催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结合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确定黄瓜果实低温冷害临界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艾文婷 张敏 +3 位作者 李春晖 朱赛赛 邵婷婷 刘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18-222,共5页
为探索黄瓜果实对低温的忍受能力,为安全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采用电导法结合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来确定黄瓜果实低温冷害临界值。以黄瓜电解质外渗百分率为冷害指标建立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17.279 244+0.996 139x_1+3.617 484x... 为探索黄瓜果实对低温的忍受能力,为安全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采用电导法结合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来确定黄瓜果实低温冷害临界值。以黄瓜电解质外渗百分率为冷害指标建立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17.279 244+0.996 139x_1+3.617 484x_2-0.142 947x_1~2-0.136 832x_2~2,根据模型得出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在黄瓜受到冷害时的临界值及温度、时间对冷害的影响。最终通过验证实验确定黄瓜受到冷害时电解质外渗率的临界值为1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冷害指标 电导法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优化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螯合锌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同刚 洪鹏志 +1 位作者 杨萍 赵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7,共4页
以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方法优化其与硫酸锌的螯合条件,结果显示,在配位比2.70∶1、温度71.3℃、时间15min、pH6.86条件下,酶解液与硫酸锌的螯合率可达到87.56%。各个因素对螯合率影响大... 以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方法优化其与硫酸锌的螯合条件,结果显示,在配位比2.70∶1、温度71.3℃、时间15min、pH6.86条件下,酶解液与硫酸锌的螯合率可达到87.56%。各个因素对螯合率影响大小的顺序是:配位比>pH>温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下脚料 酶解液 螯合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棉秆剪切和弯曲特性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翠兰 周岭 +1 位作者 王磊元 孙金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棉秆的剪切和弯曲特性。通过试验研究取样部位、含水率和加载速度对棉秆剪切强度的影响,含水率和取样部位对棉秆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时,位于棉秆下部剪切强度达到最大,为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棉秆的剪切和弯曲特性。通过试验研究取样部位、含水率和加载速度对棉秆剪切强度的影响,含水率和取样部位对棉秆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时,位于棉秆下部剪切强度达到最大,为8.69 MPa。在研究棉秆剪切强度的3个因素中,含水率和取样部位对棉秆剪切强度影响较显著;在研究棉秆弯曲强度的2个因素中,含水率对棉秆弯曲强度影响较显著。本研究建立了棉秆剪切强度与含水率、取样部位和加载速度的回归模型及棉秆弯曲强度与含水率、取样部位的回归模型,所得模型与实际拟合效果较好,从而为棉秆切割、收获机械的设计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剪切 弯曲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反渗透处理VC凝结水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入峰 刘景洋 张建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3,共5页
以VC凝结水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渗透膜的温度、压力、回流比、pH为自变量,以VC凝结水TOC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法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 以VC凝结水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渗透膜的温度、压力、回流比、pH为自变量,以VC凝结水TOC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法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了反渗透最优工艺操作条件,并通过贡献率法研究了各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pH>温度>压力>回流比;反渗透最优操作条件为:温度33.58℃,压力1.34 MPa,回流比0.49,pH为7.45,优化条件下,VC凝结水TOC去除率可达90.22%。试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为4.75%,优化后去除率提高了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凝结水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丛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9-323,共5页
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DH)表征其反应程度,以单因素及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定了大豆肽的水解条件模型及最佳条件为:温度为55℃,pH值为9.5,酶质量分数为6%,底物浓度为2%,水解时间为1.0h。在此... 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DH)表征其反应程度,以单因素及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定了大豆肽的水解条件模型及最佳条件为:温度为55℃,pH值为9.5,酶质量分数为6%,底物浓度为2%,水解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水解液的大豆肽的溶氮指数(NSI)和水解度(DH)分别达到93.16%和9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大豆蛋白 大豆肽 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优化谷糠吸附剂吸附Cu^(2+)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海霞 杨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02-205,214,共5页
运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谷糠吸附剂加入量(X_1)、p H(X_2)、时间(X_3)、Cu^(2+)的浓度(X_4)等条件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谷糠吸附剂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正交回归模... 运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谷糠吸附剂加入量(X_1)、p H(X_2)、时间(X_3)、Cu^(2+)的浓度(X_4)等条件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谷糠吸附剂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正交回归模型。由模型推知,当Cu^(2+))的初始浓度为5.04 mg·L-1,吸附剂加入量为3.84 g·L-1,p H为5.48,吸附时间为42.85 min时,谷糠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4.02%。在该条件下进行反复实验,平均吸附率达到93.28%,证明该实验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糠 铜离子 吸附 优化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赤藓糖-亚硫酸铵焦糖色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献兵 于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356,共4页
在研究赤藓糖美拉德反应制备焦糖色素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赤藓糖制备焦糖色素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保温温度(X1),保温时间(X2),赤藓糖液浓度(X3)及(NH4)2SO3含量(X4)四个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从模型推知... 在研究赤藓糖美拉德反应制备焦糖色素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赤藓糖制备焦糖色素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保温温度(X1),保温时间(X2),赤藓糖液浓度(X3)及(NH4)2SO3含量(X4)四个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从模型推知,当保温温度为130℃,保温时间为80min,赤藓糖液浓度600g/L,(NH4)2SO3含量(以NH4+重量计)为12%,此时最大色率为25222.66EBC,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 美拉德反应 焦糖色素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优化麦麸渣吸附铅离子(Pb^(2+))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麦麸渣吸附Pb^(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pH值(X_1)、温度(X_2)、时间(X_3)、质量浓度(X_4)、加入量(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在pH8、温度100℃、时间1h、Pb^(2+)质量浓度20mg/L、加入量1.6g/10...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麦麸渣吸附Pb^(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pH值(X_1)、温度(X_2)、时间(X_3)、质量浓度(X_4)、加入量(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在pH8、温度100℃、时间1h、Pb^(2+)质量浓度20mg/L、加入量1.6g/100mL条件下,麦麸渣对Pb^(2+)吸附率最高可达98.91%。麦麸渣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为主,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麦麸渣对Pb^(2+)吸附先是快速吸附,吸附时间超过60min后为慢速吸附;麦麸渣对低质量浓度Pb^(2+)溶液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渣 铅离子 生物吸附 优化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优化苏麻饼粕中植酸的提取工艺
20
作者 唐春红 李鹏 朱建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2-296,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饼粕粒径(X1)、盐酸浓度(X2)、浸提时间(X3)、浸提温度(X4)及料液比(X5)5个因素对苏麻饼粕中总植酸得率的影响,并用DPS7.05分析软件建立了5个因素与植酸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饼粕粒径(X1)、盐酸浓度(X2)、浸提时间(X3)、浸提温度(X4)及料液比(X5)5个因素对苏麻饼粕中总植酸得率的影响,并用DPS7.05分析软件建立了5个因素与植酸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2.48748+0.11968X1+0.11318X2+0.00821X3+0.04922X4+0.05354X5+0.05193X12-0.02435X22+0.01836X32-0.00272X42-0.00605X52,得出了各因素对植酸总得率的影响顺序为:饼粕粒径>盐酸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从模型可知,当饼粕粒径为120目、盐酸浓度0.63mol/L、浸提时间20min、浸提温度51℃、料液比1∶8条件下的植酸得率最高,可达3.13%,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苏麻饼粕 提取工艺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