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次分解、LSTM-ELM和误差修正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国 秦远 周路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334,共13页
精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AQI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并结合了二次分解(Secondary Decomposition,SD)、优化算法、双尺度预测和误差修正的方法... 精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AQI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并结合了二次分解(Secondary Decomposition,SD)、优化算法、双尺度预测和误差修正的方法。首先,采用改良的自适应白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和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对原始AQI序列进行分解并重构,获得高频、中频和低频3个频率分量。其次,利用经过北方苍鹰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高频分量进行二次分解,进一步降低其复杂度。再次,引入向量加权平均算法(Weighed Mean of Vectors Algorithm,INFO)对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利用INFO-LSTM预测高频分量分解后的子序列,进而利用INFO-ELM分别预测中、低频分量,并将所得预测结果进行线性叠加。最后,利用NGO-VMD和INFO-ELM对误差序列进行分解和预测,并对初次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AQI预测值。研究选取北京、上海和成都3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了7个对照试验,发现基于二次分解、LSTM-ELM和误差修正的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可为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分解 长短期记忆网络 极限学习机 向量加权平均算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二次加权法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祖平 欧忠辉 +1 位作者 李美娟 高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力 动态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变异系数 改进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动态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旭辉 郑丽琳 程静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文章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要求为切入点,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评价方法,对2012-2... 文章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要求为切入点,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评价方法,对2012-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不平衡,彼此间差异明显,影响每个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各异。因此,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优化政策,缩小彼此间差距,推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加权 纵横向拉开档 动态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ATrust:一种基于“二次加权法”的P2P网络动态综合信任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饶屾 王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26,共5页
针对现有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在聚合节点信任值时对节点行为的差异性与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加权法的"的P2P网络动态综合信任模型——DWATrust。该模型在对节点进行评价时,首先通过引入"时序立体数据表"... 针对现有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在聚合节点信任值时对节点行为的差异性与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加权法的"的P2P网络动态综合信任模型——DWATrust。该模型在对节点进行评价时,首先通过引入"时序立体数据表"来记录节点在过去某几段时间内不同评价指标下的评价得分,然后通过"熵值法"分别计算出各个时间段内各个节点对于各个评价指标的不同权值并进行第一次加权综合,得到各个节点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综合信任值。最后,通过求解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计算出各个时间段的权值并进行第二次加权综合,得到各个节点在整个时间段上的综合信任值。由此可见,该模型不仅充分考虑到交易上下文及节点上下文的动态变化对节点信任值的影响,而且引入时间粒度来反映这种变化。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节点进行周期性振荡欺骗等恶意行为,从而大大改善P2P网络的交易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动态综合评价 加权 时序立体数据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内法向量与二次误差度量修补三角网格孔洞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晓婧 寿华好 邵茂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为了高效地修复含孔洞的三角网格模型,提出基于内法向量与二次误差度量(QEM)的孔洞修补算法.在识别孔洞边界之后,计算边界点的凹凸性与对应夹角角度,并利用最小角-曲率原则寻找最优修补点;根据三角形生成原则以及内法向计算方法生成新... 为了高效地修复含孔洞的三角网格模型,提出基于内法向量与二次误差度量(QEM)的孔洞修补算法.在识别孔洞边界之后,计算边界点的凹凸性与对应夹角角度,并利用最小角-曲率原则寻找最优修补点;根据三角形生成原则以及内法向计算方法生成新的三角形完成粗修补;最后利用二次型误差滤波函数对粗修补的网格进行优化处理.在VisualStudio2013环境下,对不同种类的含孔洞模型,利用提出算法以及孔洞修补经典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修补的网格质量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修补 向量 误差度量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综合评价的二次加权法 被引量:30
6
作者 郭亚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针对一类特殊的多指标决策问题一动态综合评价(或排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加权平均的新的动态排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懂、易操作、计算量小等特点.
关键词 动态综合评价 决策 加权 多指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大型网格模型简化算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红波 刘昱晟 +1 位作者 吴渝 罗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58-3162,共5页
针对传统网格模型简化算法无法处理尺寸大于内存容量的网格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大型网格简化算法。在经典二次误差度量(quadric error metric,QEM)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算法引入顶点法向量夹角与边长作为权值,以... 针对传统网格模型简化算法无法处理尺寸大于内存容量的网格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大型网格简化算法。在经典二次误差度量(quadric error metric,QEM)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算法引入顶点法向量夹角与边长作为权值,以及基于八叉树的模型划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大型网格模型的简化,并且在简化过程中很好地保持了原模型的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简化 误差度量 边折叠 顶点向量 八叉树 特征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 被引量:9
8
作者 佴磊 彭文 +1 位作者 袁明哲 周能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9-804,共6页
根据采空区路面塌陷数据的特性,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预测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吉林省长平高速公路因刘房子煤矿开采而引起的塌陷预测中。对实测的塌陷数据首先利用三次样条插... 根据采空区路面塌陷数据的特性,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预测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吉林省长平高速公路因刘房子煤矿开采而引起的塌陷预测中。对实测的塌陷数据首先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得到平滑的信号曲线,然后用EMD对插值后的信号进行时空滤波降噪处理,得到反映塌陷趋势的剩余分量,最后将其馈入到WLS-SVM模型完成预测。预测给出了采空区塌陷的中长期预测结果,得到塌陷区的最终塌陷值为174.34 cm,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平均偏差约1.06%。对长平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段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EMD和WLS-SRM的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条插值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最小乘支持向量 采空区 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双向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超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岗 姜杰 +1 位作者 唐昆明 张太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2-146,共5页
应用模糊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超短期负荷进行预测,为了体现离预测点越远的历史负荷数据对预测点负荷值的影响越不明显的特点,即'近大远小'的原则,在双向,即横向(输入样本)与纵向(训练样本集)引入时间域的隶属分布。并用快... 应用模糊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超短期负荷进行预测,为了体现离预测点越远的历史负荷数据对预测点负荷值的影响越不明显的特点,即'近大远小'的原则,在双向,即横向(输入样本)与纵向(训练样本集)引入时间域的隶属分布。并用快速留一法在线优化模型的参数,实现了相关参数的自适应选择,克服了应用固定系数进行预测的缺点。应用某地区的负荷数据进行了仿真预测,并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提高了超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乘支持向量 双向加权 快速留一 超短期负荷预测 自适应参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二次下降有效集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晓剑 赵银亮 李远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66-1770,共5页
针对现有的有效集方法应用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问题时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下降法和推测赋值法的有效集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映射因子将迭代向量值限制在优化问题的不等式约束中... 针对现有的有效集方法应用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问题时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下降法和推测赋值法的有效集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映射因子将迭代向量值限制在优化问题的不等式约束中,并通过调整步长使目标优化问题的函数值较传统的有效集算法进一步下降.由于函数值在每次迭代后保证了严格快速下降,所以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间有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 有效集 下降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加权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欧忠辉 朱祖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本文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6年——2010年各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按照最大序差变化范围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分析,再利用二次加权法对各年综合评价值... 本文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6年——2010年各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按照最大序差变化范围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分析,再利用二次加权法对各年综合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中国大陆省级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排序,最后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把握各省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 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高斯核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问题的高效积极集法
12
作者 张奇业 曾心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08-3814,共7页
针对积极集法求解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问题时,在大规模数据场景下每次迭代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带高斯核的SVDD问题的高效积极集法(ASM-SVDD)。首先,利用SVDD对偶模型约束条件的特殊性,每次迭代求解一个降维的等式约束子... 针对积极集法求解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问题时,在大规模数据场景下每次迭代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带高斯核的SVDD问题的高效积极集法(ASM-SVDD)。首先,利用SVDD对偶模型约束条件的特殊性,每次迭代求解一个降维的等式约束子问题;其次,通过矩阵操作实现积极集的更新,每次更新计算只与当前支持向量及单个样本点有关,从而极大地降低计算量;另外,由于ASM-SVDD算法是传统积极集法的一种变体,应用积极集法理论得到该算法的有限终止性;最后,基于仿真和真实数据集,验证ASM-SVDD算法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训练轮次的增加,ASM-SVDD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模型性能。与求解SVDD问题的快速增量算法FISVDD (Fast Incremental SVDD)相比,ASM-SVDD算法在典型的低维高样本数据集shuttle上训练得到的目标函数值可减小25.9%,对支持向量的识别能力可提高10.0%。同时,ASM-SVDD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F1分数相较于FISVDD算法均有提高,在超大规模数据集criteo上提高量可达0.07%。可见,ASM-SVDD算法在检测异常值的同时,训练得到的超球体更稳定,且对测试样本的判断准确率也更高,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场景下的异常值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规划 积极集 异常值检测 有限终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德士古炉温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笪勇 侍洪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22,共6页
根据某企业德士古气化炉装置在线估计炉温的需要,将现场数据采样样本中的离群点分为高杠杆点和高残差点两类,将一种新的加权方法应用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使其对两种离群点都具有抑制作用,提高模型鲁棒性。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 根据某企业德士古气化炉装置在线估计炉温的需要,将现场数据采样样本中的离群点分为高杠杆点和高残差点两类,将一种新的加权方法应用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使其对两种离群点都具有抑制作用,提高模型鲁棒性。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eighted Least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WLS-SVM))参数的选择基于LS-SVM的最优参数,根据模型训练误差对参数进行二次寻优,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利用测试函数验证了改进方法,对提高模型精度有明显效果;并将改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装置的炉温软测量系统中,也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德士古炉温 加权最小乘支持向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用集的一类支持向量机递推式训练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磊 赵光宙 顾弘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求解一类支持向量机(1-SVM)的二次规划问题(QPP),利用该QPP的稀疏解集性质,提出了基于作用集的1-SVM递推式训练算法.将支持向量集设定为作用集,迭代地局部优化作用集以获得全局最优解,并引进递推式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不同于序贯... 为了求解一类支持向量机(1-SVM)的二次规划问题(QPP),利用该QPP的稀疏解集性质,提出了基于作用集的1-SVM递推式训练算法.将支持向量集设定为作用集,迭代地局部优化作用集以获得全局最优解,并引进递推式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不同于序贯最小优化(SMO)收敛目标函数的思路,该算法寻找支持向量在最优状态下的分布,对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不敏感,并可获得解析的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计算时间和精度上均优于SMO,可有效地应用于1-SVM的大样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支持向量 作用集 规划问题 序贯最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观测的矩阵参数建模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平 朱丹彤 +1 位作者 余航 李思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2-867,共6页
针对常规向量参数法多维观测建模与平差效率低的问题,分析指出多维观测矩阵参数建模条件应满足不同观测维度的参数独立且个数相等特点(简称独立同构特征),进而利用该建模条件、Kronecker积运算性质和加权最小二乘原理提出矩阵参数建模... 针对常规向量参数法多维观测建模与平差效率低的问题,分析指出多维观测矩阵参数建模条件应满足不同观测维度的参数独立且个数相等特点(简称独立同构特征),进而利用该建模条件、Kronecker积运算性质和加权最小二乘原理提出矩阵参数建模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该方法顾及不同观测维互相关性,增大系数阵稠密度,降低法矩阵阶数,从而有效提高了建模与平差计算效率。空间直线和GPS站坐标时序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向量参数法和矩阵参数法平差结果相同,但后者具有更高的存储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观测模型 完全稠密矩阵 向量参数 矩阵参数 加权最小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分块加权的(2D)^2PCA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德 张学志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6,共2页
论文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表征信息不全面且系数多的不足,提出分块加权处理的双向2DPCA((2D)2PCA)方法提取人脸特征。该方法利用(2D)2PCA方法对人脸的各个分块提取特征,并对各分块的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然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实... 论文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表征信息不全面且系数多的不足,提出分块加权处理的双向2DPCA((2D)2PCA)方法提取人脸特征。该方法利用(2D)2PCA方法对人脸的各个分块提取特征,并对各分块的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然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分类识别。经过在ORL人脸库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压缩了人脸识别系数,缩短了识别时间,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主成分分析 加权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加权KNN算法的室内无线电发射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太行 孟岩 +2 位作者 孙曙光 江春冬 田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111,共7页
针对室内无线电发射源的位置指纹定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加权KNN定位算法。在分析现有定位算法的基础上,建立测试点和参考点的余弦相似度关系,并把该余弦相似度用作KNN在线定位计算的权重,计算出第一次加权质心定位结果,根据此结果判断... 针对室内无线电发射源的位置指纹定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加权KNN定位算法。在分析现有定位算法的基础上,建立测试点和参考点的余弦相似度关系,并把该余弦相似度用作KNN在线定位计算的权重,计算出第一次加权质心定位结果,根据此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二次加权来确定测试点最终的估计位置,最后进行算法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较之传统位置指纹算法该算法定位准确度提高17%左右,不仅克服传统算法在发射源定位中由于在线阶段针对测试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同造成的定位稳定性差的问题,还避免当存在离测试点较远的参考点时造成的定位误差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指纹定位 KNN算 余弦相似度 加权质心算 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向东进 谢名义 俞伟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综合评价结果往往取决于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经济原理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分别利用定量赋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 综合评价结果往往取决于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经济原理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分别利用定量赋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LBP与加权SVM的年龄估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建明 房芳 +2 位作者 陈立 杨锋清 刘霄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9-392,共4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由于年龄变化使识别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选局域二值模式与加权支持向量机回归相结合的年龄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提取出各分块的LBP直方图;然后采用神经网络贡献分析法计算出各个特征的... 针对人脸识别中由于年龄变化使识别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选局域二值模式与加权支持向量机回归相结合的年龄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提取出各分块的LBP直方图;然后采用神经网络贡献分析法计算出各个特征的贡献值,筛选掉贡献较小的特征并对筛选后的特征赋予相应的权值;最后使用加权SVM回归训练得到年龄函数估算出目标图像的年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对人脸图像进行年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值模式 神经网络贡献分析 特征选择 加权支持向量 年龄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研究
20
作者 钱应苗 袁瑞佳 李永奎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信息与科技等维度构建中国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103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测算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维度的得分与综合水平,揭示各区域在不同时... 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信息与科技等维度构建中国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103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测算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维度的得分与综合水平,揭示各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动态演进趋势与特征。研究发现:总体水平上,智慧城市韧性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之间的韧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及沿海地区表现最佳,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子维度上,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智慧城市在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信息与科技韧性方面始终保持领先。研究结果为评估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提供科学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以及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智慧城市 韧性水平测度 加权因子分析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