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1
作者 马连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4期98-98,共1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整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寻找致病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整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寻找致病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当中,预后恢复良好28例,重残5例,植物性昏迷3例,2例脑疝救治无效死亡,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密切关注,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降低颅内压及血压的治疗,防止血压增高导致患者二次出血。一旦发生二次出血,需及时尽早进行开颅降压及血肿清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二次出血 原因及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焦震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5X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AMCH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16人,死亡9人。结论:AMCH发病率低,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临床症状以颅高压及意识障碍为主...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AMCH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16人,死亡9人。结论:AMCH发病率低,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临床症状以颅高压及意识障碍为主,头CT为主要诊断方法,预后与出血部位及是否二次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动脉硬化 临床分析 二次出血 颅高压 意识障碍 原发性脑出血 临床资料 出血 定位体征 微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庆余 陆连第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与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风险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二次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大脑半球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他汀治...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与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风险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二次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大脑半球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他汀治疗组大脑半球出血患者比例(85.3%)则明显多于非治疗组(45.9%),P<0.05;对大脑半球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大脑半球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7±11.3)岁,明显大于其他部位出血患者的(60.6±16.7)岁(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脑半球部位的出血(P<0.05)。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3;95%CI,1.00~1.06;P=0.01)和服用他汀类药物(OR,4.15;95%CI,1.54~11.20;P=0.01)是二次脑出血大脑半球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既往有过脑出血病史或者已经明确有较为严重的血管淀粉样变性的患者的大脑半球的出血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自发性脑出血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出血 脑病 高血压 血肿量 二次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丽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280-281,共2页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n=53)与常规组(n=53)。为常规组患者实施...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n=53)与常规组(n=53)。为常规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为预防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各项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等)。结果 :常规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43%,预防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预防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83.54±6.16)分、(78.72±5.05)分、(87.86±5.12)分,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6.34±7.76)分、(60.27±4.51)分、(56.53±5.7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防性护理 出血 SF-36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