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对二次交联凝胶脱水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宪波 武海燕 +1 位作者 蒲万芬 赵金洲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相同聚合物浓度的预凝胶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预凝胶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形貌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的网络状结构上布满细小的“孔隙”和巨大不规则的“空洞”,“空洞”大小可达200nm...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相同聚合物浓度的预凝胶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预凝胶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形貌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的网络状结构上布满细小的“孔隙”和巨大不规则的“空洞”,“空洞”大小可达200nm。综合分析了实验观察结果,对“空洞”的形成机理及二次交联凝胶易脱水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交联凝胶 凝胶 聚丙烯酰胺 微观结构 脱水机理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在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针对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了井组调剖的必要性分析,根据示踪剂监测结果研究了油藏窜流通道的方向和尺寸,分析了二次交联凝胶和预交联颗粒的调剖机理,研究了预交联颗粒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配... 针对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了井组调剖的必要性分析,根据示踪剂监测结果研究了油藏窜流通道的方向和尺寸,分析了二次交联凝胶和预交联颗粒的调剖机理,研究了预交联颗粒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配方,优化调剖施工参数。现场实施后杨10-3井注水压力由0上升至10.2MPa,截至2006年12月底,该井组增产原油1717.3t,有效注水量达6337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二次交联凝胶 交联颗粒 复合调剖 杨家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6油藏复合调剖体系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佳 王健 +2 位作者 倪聪 李勇凯 秦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5期44-48,共5页
大安油田D2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优势通道明显,稳油控水技术难度大。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预交联颗粒与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体系配方:SD-410颗粒(粒径1-3 mm)0.01 PV +HPAM浓度1400 mg/L+JQ-1浓度200 mg/L+FJ-1浓度200... 大安油田D2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优势通道明显,稳油控水技术难度大。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预交联颗粒与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体系配方:SD-410颗粒(粒径1-3 mm)0.01 PV +HPAM浓度1400 mg/L+JQ-1浓度200 mg/L+FJ-1浓度200 mg/L+促凝剂CA浓度50 mg/L+热稳定剂ST浓度50 mg/L。该体系在原油中最高膨胀倍数可达3.79倍,突破压力2.77 MPa,具有良好的耐冲刷稳定性,且能够适应D26油藏80℃的平均油藏温度,有效封堵大裂缝,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复合调剖 交联颗粒 二次交联凝胶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