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谢占安 周海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7,共4页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原有地震资料品质较低,已不能满足该区油气资源挖潜需要,为此在该区进行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及地下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断块小且多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恢复炮点变观、炮点横向移...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原有地震资料品质较低,已不能满足该区油气资源挖潜需要,为此在该区进行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及地下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断块小且多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恢复炮点变观、炮点横向移动变观和块状特观设计等先进的地面设计施工技术,并对地震采集方法及各项参数进行了全面优化。实践表明二次三维地震剖面不仅拥有较高的信噪比,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浅层资料可充分满足精细构造解释和高分辨率储集层反演需要,中、深层资料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二次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开展综合地质研究,经过少量探井、评价井的实施,新增含油面积85.5km2,三级石油地质储量25 60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三维地震 采集 变观技术 特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主要技术与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德文 吕焕通 +1 位作者 黄永平 杨晓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2,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维覆盖区开展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突出应用了5项技术措施,即宽方位角观测与束间耦合,常规面元或小面元采集,地表相对潮湿季节施工,根据表层条件优选激发参数和应用中高频检波器接受与炮检联合组合。在厚沙漠区,二次三维资料主频比一次三维高15~20Hz,达到45~50Hz,其信嗓比、保真度也有很大提高。对小断裂、不整合面、尖灭点和砂体的地震反射成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岩性圈闭识别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腹部 岩性圈闭 地震勘探 大面元 二次三维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二次三维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明 何敏 +3 位作者 张振波 刘铮 方中于 刘金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0,共6页
三维地震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油气高勘探成熟区。针对南海东部海域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方位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形成... 三维地震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油气高勘探成熟区。针对南海东部海域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方位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形成了针对性的速度建模思路,提高了速度建模的精度,采用双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联合成像,实现了新旧三维地震数据的融合成像,地震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信噪比更高,成像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断层阴影区,双方位融合成像结果的同相轴更加连续、稳定,能够提高构造图解释的可靠性,对落实位于断层上升盘、受断层影响较大的圈闭有较大帮助,可以有效降低受断层影响圈闭的勘探风险,为该地区同类型圈闭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二次三维 双方位 各向异性 联合成像 断层阴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北地区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4
作者 徐仲宝 袁胜军 +1 位作者 张会欣 姚兴耀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作为华北油田主要产油区的冀中地区,三维地震已经基本连片,勘探程度相当高。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 认为冀中留北地区具有精细勘探和增储上产的潜力,有必要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实践中,应用了多种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和多... 作为华北油田主要产油区的冀中地区,三维地震已经基本连片,勘探程度相当高。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 认为冀中留北地区具有精细勘探和增储上产的潜力,有必要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实践中,应用了多种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和多种方法联合调查、提高控制点精度等技术,提供了准确的激发井深、表层结构模型和静校正方法等参数资料。应用效果表明,所得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满足该区当前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勘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三维采集 分辨率 信噪比 频谱分析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三维设计在珠海发电厂汽轮机基座施工中的应用
5
作者 浦后田 盘斌光 《广东电力》 2007年第8期27-29,49,共4页
600MW燃煤机组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是一个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密集,各专业预埋件、直埋螺栓、预埋管的施工精确度要求非常高。以往由于二维设计图不够直观,出现干涉较多,错漏之处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分析了建设中的珠海3号机组... 600MW燃煤机组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是一个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密集,各专业预埋件、直埋螺栓、预埋管的施工精确度要求非常高。以往由于二维设计图不够直观,出现干涉较多,错漏之处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分析了建设中的珠海3号机组(600MW)汽轮机基座运转层二维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AutoCAD软件对基座运转层进行二次三维设计,模拟施工。通过直观的三维视图,显示出各种预埋件(管)之间、预埋件(管)与钢筋之间的层次、位置、空间关系,提前发现并及时解决了设计原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基座运转层 AUTOCAD 二次三维设计 预埋件 预埋管 模拟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三维双方位融合处理技术在番禺4洼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白海军 袁阳 +2 位作者 杨登锋 赵超 蔡国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番禺4洼新近系NWW-SEE向正断层非常发育,这些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但由于一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向与断层平行,断层附近阴影现象非常严重,表现为信噪比低、同相轴不合理的“下拉”和扭曲畸变的“假象”,严重影响断层... 番禺4洼新近系NWW-SEE向正断层非常发育,这些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但由于一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向与断层平行,断层附近阴影现象非常严重,表现为信噪比低、同相轴不合理的“下拉”和扭曲畸变的“假象”,严重影响断层上升盘的精细构造落实。为此,实施了垂直于断层方向的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使得断层阴影带成像比一次三维有较大改善。为了更好地解决断层阴影带成像难题,针对方位各向异性,对2次采集的三维资料进行了以双方位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PSDM)为核心的双方位融合处理。2个方位各自处理成果和双方位融合处理结果对比表明:对于断层阴影带成像,垂直断层方向采集的三维明显优于平行断层方向采集的三维;而结合2次采集的双方位融合处理资料效果最好:既能有效的消除断层阴影带成像畸变,又能提高信噪比。经研究区油田评价井在断层阴影带的钻探结果证实了双方位融合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可为类似地区解决断层阴影带成像难题提供采集设计和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4洼 二次三维地震采集 方位各向异性 双方位融合处理 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海民 董月霞 +2 位作者 刘蕴华 范文科 谢占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近几年,冀东油田通过调整勘探思路,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勘探管理模式,借助于开展二次三维地震攻关和深化油藏地质一体化评价,使油田储量持续增长,产量稳步上升,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大,油田基本实现了资源接替的良性循环。截至2002年底,油... 近几年,冀东油田通过调整勘探思路,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勘探管理模式,借助于开展二次三维地震攻关和深化油藏地质一体化评价,使油田储量持续增长,产量稳步上升,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大,油田基本实现了资源接替的良性循环。截至2002年底,油田实有可动用可采储量达1430×104t,2003年原油年产量将上到70×104t,油田实有储采比达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油田 南堡凹陷 精细油气勘探 成熟探区 二次三维地震勘探 油藏一体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海海域中深层地震采集技术攻关进展和实践——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高顺莉 陈华 +1 位作者 刘建斌 魏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中深层 地震勘探阶段 二次三维地震 两宽一高一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层阴影带成像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海军 程学欢 +2 位作者 赵超 杨登锋 袁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断层圈闭是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断层阴影带的构造精确成像是该类型圈闭评价面临的最大挑战。勘探实践中形成了3种有效技术:①叠前深度偏移(PSDM)技术,引入断控+层位约束层析速度建模,可提升断层附近构造成像... 断层圈闭是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断层阴影带的构造精确成像是该类型圈闭评价面临的最大挑战。勘探实践中形成了3种有效技术:①叠前深度偏移(PSDM)技术,引入断控+层位约束层析速度建模,可提升断层附近构造成像质量;②采集方向与断层平行或者夹角较小时,PSDM效果不够理想,采用基于正演模拟的断层阴影带构造成图方法,初步获得断层阴影带相对合理的构造形态,约束层析速度建模,可进一步改善PSDM成像效果;③重点靶区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形成以双方位联合层析速度反演和各向异性PSDM为核心的双方位融合处理技术,与单方位数据相比,双方位数据不仅信噪比大幅提高,而且有效消除了断层阴影带构造畸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断控+层位约束PSDM能有效改善断层阴影带成像;基于正演模拟的构造成图方法可以为PSDM速度建模提供更好的构造约束;垂直断层采集的地震资料有利于断层阴影带成像;多方位采集和融合处理是解决断层阴影带成像难题的最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断层阴影带 二次三维 双方位 各向异性PS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