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量传递可调光色荧光粉Ca_(2)LaTaO_(6)∶Dy^(3+),Sm^(3+)的发光性质及其发光二极管器件应用
1
作者 袁博 祁超超 +2 位作者 张相挺 栾国颜 邹海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17-2724,共8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设计了Dy^(3+),Sm^(3+)共掺杂双钙钛矿结构Ca_(2)LaTaO_(6)(CLTO)光色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确定了Ca_(2)LaTaO_(6)的晶体结构参数和Dy^(3+),Sm^(3+)离子的晶格占位,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 通过固相反应法设计了Dy^(3+),Sm^(3+)共掺杂双钙钛矿结构Ca_(2)LaTaO_(6)(CLTO)光色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确定了Ca_(2)LaTaO_(6)的晶体结构参数和Dy^(3+),Sm^(3+)离子的晶格占位,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禁带宽度.激发/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行为证实了共掺杂体系中Dy^(3+)到Sm^(3+)的能量传递.Dy^(3+)→Sm^(3+)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离子间的临界距离为1.176 nm.基于Dy^(3+)→Sm^(3+)的能量传递,可通过调节Dy^(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比,使发光颜色从黄色转变为黄红色,并实现白光发射.利用该荧光粉与紫外芯片结合制作成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并确定了这些LED器件的发光效率、CIE色度坐标、相关色温(CCT)和显色指数(CRI)等.结果表明,这些荧光粉在紫外激发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LaTaO_(6) 能量传递 色点调谐 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极管器件漏电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2
作者 马俊良 张宇 王涛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通过外观检查、开盖检查、I/V曲线测试、微光显微镜观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等分析手段,结合芯片结构,对漏电失效的二极管器件进行分析,定位器件的失效位置,确定器件漏电失效的机理。形成一套针对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失效分析流程,并对漏... 通过外观检查、开盖检查、I/V曲线测试、微光显微镜观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等分析手段,结合芯片结构,对漏电失效的二极管器件进行分析,定位器件的失效位置,确定器件漏电失效的机理。形成一套针对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失效分析流程,并对漏电失效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器件 漏电 失效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粒子增强有机光电器件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小龑 刘琳琳 +1 位作者 解增旗 马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9-425,共17页
金属纳米粒子以其特殊的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提供了诸多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实验表明,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和电学效应可以有效提升有机光电器件的综合性能.目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流明效率最... 金属纳米粒子以其特殊的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提供了诸多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实验表明,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和电学效应可以有效提升有机光电器件的综合性能.目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流明效率最好的增强效果为150%,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功率转换效率最好的增强效果为70%,特别是在一些高效有机光电器件中的成功应用,虽然增强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是器件效率基数大,最终得到的器件性能相当优异.这些性能提升的主要机理包括表面增强荧光、等离激元光捕获、能量转移、电学效应、散射效应等.本文以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电学效应为主线,按照不同纳米粒子及器件中的修饰位置进行分类,系统总结了金属纳米粒子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和有机光伏器件性能方面的工作.针对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作用范围小,增强波长单一等问题,总结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如远场增强效应、纳米粒子和激子剖面的调控与匹配及散射增强效应等,希望为进一步的结构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有机光伏器件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镉发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弘伟 LASKAR IR +1 位作者 黄静萍 陈登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硒化镉量子点具有随粒径尺寸改变,而产生发光波长调变的特性,目前已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是由化学溶胶法合成不同粒径尺寸的核壳型CdSe/ZnS硒化镉量子点,其表面包覆十六烷基胺,避免分子团聚现象。在由硒化镉成核温度的控制,成功地制备一... 硒化镉量子点具有随粒径尺寸改变,而产生发光波长调变的特性,目前已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是由化学溶胶法合成不同粒径尺寸的核壳型CdSe/ZnS硒化镉量子点,其表面包覆十六烷基胺,避免分子团聚现象。在由硒化镉成核温度的控制,成功地制备一系列具有各种尺寸粒径的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2~6nm)。本研究也合成了含有纳米金粒子于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实验结果发现:硒化镉发光效率明显的提高。在有机发光器件的应用方面,将发光波长为505nm核壳型CdSe/ZnS量子点掺入溶有发光波长为570nm铱化合物的氯仿溶液时,其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表明,原量子点的发光特性消失,只有铱化合物的发光依然存在,且其发光强度呈现明显增强趋势,我们推测此现象源自于量子点到铱化合物能量转移的机制。我们也以含有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的铱化合物与PVK混合材料为发光层,成功的制作发光二极管器件,器件的发光效率因核壳型硒化镉的掺杂,明显提高2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胶法 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 发光二极管器件 磷光铱(Ⅲ)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薄膜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张蔷 《世界电子元器件》 1997年第5期58-60,共3页
近年来,a-Si:H薄膜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非晶态的固体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更主要的是因为非晶硅材料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在七十年代以前,人们普遍采用真空蒸发法和溅射法来制备非晶硅薄膜。但当时制备的非晶硅薄膜的性质... 近年来,a-Si:H薄膜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非晶态的固体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更主要的是因为非晶硅材料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在七十年代以前,人们普遍采用真空蒸发法和溅射法来制备非晶硅薄膜。但当时制备的非晶硅薄膜的性质不佳,因而并不特别受人注意。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了辉光放电分解沉积的非晶硅制备技术。由这一技术所制备的非晶硅薄膜,具有十分引人注目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它和传统的非晶硅的差别在于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氢的引入大大地降低了材料中的缺陷态密度。α-Si:H这一新材料的特点可归纳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薄膜 电子学 制备 体效应器件 二极管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氛围低温Au-Au薄膜键合的表面活化处理研究
6
作者 陈孔杰 聂君扬 +5 位作者 罗灿琳 周雄图 孙捷 严群 吴朝兴 张永爱 《光电子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大气氛围和低温条件下实现Au-Au薄膜的金属键合技术,研究了不同表面活化处理时间对Au-Au薄膜表面粗糙度、Au-Au薄膜的键合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u薄膜表面粗糙度随着表面活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当表... 提出了一种在大气氛围和低温条件下实现Au-Au薄膜的金属键合技术,研究了不同表面活化处理时间对Au-Au薄膜表面粗糙度、Au-Au薄膜的键合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u薄膜表面粗糙度随着表面活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当表面活化处理时间为20min时,Au薄膜表面粗糙度均方根为6.9 nm,悬挂键数量和粗糙度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Au-Au薄膜键合后的平均剪切强度为131.8 MPa,最大剪切强度高达159.1 MPa。因此,Au薄膜表面理想的表面活化处理时间可有效地提高Au-Au薄膜键合质量和稳定性,为实现混合集成Micro-LED器件的低温金属键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键合 表面活化处理 粗糙度 剪切强度 微米级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法制备图案化量子点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刘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具有显色性好,色纯度高和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可用于制备具有超薄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显示器件.量子点(QDs)层是QLED器件的核心发光层,制备高质量的图案化QD薄膜对于提高QLED器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具有显色性好,色纯度高和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可用于制备具有超薄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显示器件.量子点(QDs)层是QLED器件的核心发光层,制备高质量的图案化QD薄膜对于提高QLED器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溶液法制备QD薄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主要使用的各种溶液法的优势和前景,并对最近新发展的纤维辅助的溶液可控转移制备QD薄膜方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法 薄膜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