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用或联用小剂量二异丙酚、氯胺酮持续静脉推注的临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爱群 秦再生 陈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336-1338,共3页
关键词 氯胺酮 剂量 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茹 孙绪德 +3 位作者 韩丽春 张贵和 高昌俊 陈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943-2944,共2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前、用药后、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P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7%,PF、PS组有效率均为100%。各组给药后MAP、HR、RR、SpO2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P组有3例,PF组有2例出现低血氧。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PF组比PS组长(P<0.05),异丙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麻醉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宪文 刘健 +1 位作者 管忍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的患者60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年龄≥65岁,随机分为二异丙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维持麻醉分别用10... 目的:比较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的患者60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年龄≥65岁,随机分为二异丙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维持麻醉分别用10-20μg/(kg·min)二异丙酚(二异丙酚组)和1%-3%七氟烷(七氟烷组),麻醉深度维持双频脑电指数(BIS)值在45-55之间,血压、心率控制在基础值的±20%内。记录手术后睁眼、拔管和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术后1、3、6和24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麻醉药用量(除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异丙酚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七氟烷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二异丙酚组术后1和3 h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3和6 h 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较二异丙酚组评分低(P〈0.05);二异丙酚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6 h恢复至术前水平,而七氟烷组术后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但二异丙酚组较七氟烷组苏醒快,认知功能恢复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老年患者 双频脑电指数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成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健芳 黄绍农 +3 位作者 陈建颜 王祖音 杨新平 高申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观察靶控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成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的择期手术成人患者40例,按照气管插管前诱导时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分为4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用... 目的:观察靶控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成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的择期手术成人患者40例,按照气管插管前诱导时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分为4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2.0μg/mL,维库溴胺0.1mg/kg,并分别缓慢推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0.5μg/kg(R0.5组)、1.0μg/kg(R1.0组)、1.5μg/kg(R1.5组)、2.0μg/kg(R2.0组),气管插管后仍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μg/mL、瑞芬太尼0.1μg/(kg·min)速度维持10min。观察记录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2)和插管后2min(t3)、5min(t4)、10min(t5)各时点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BIS值的变化、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1)各组BIS相应时间点与其t1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各组t3与t1相应时间点的MAP、HR值比较,R0.5组MAP与HR均增高,R1.5组HR降低,R2.0组MAP与HR均降低(P<0.05)。(3)各组t3与其t2对应值比较,R0.5组、R1.0组、R1.5组MAP、HR及BIS值均增加,R2.0组仅HR增加(P<0.05)。结论:全麻诱导,异丙酚以2.0μg/mL血浆靶控浓度,合用1.0、1.5μg/kg瑞芬太尼时,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但不能完全消除插管的刺激。合用2.0μg/kg瑞芬太尼时,可基本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但副作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插管法 气管内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异丙酚用于ERCP术中镇静及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志远 卢振和 +1 位作者 高崇荣 姚活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71-2572,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异丙酚在(内镜下逆行胆胰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成A、B、C3组,静脉诱导后,分别按40、80、120μg/(kg·... 目的:探讨大剂量异丙酚在(内镜下逆行胆胰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成A、B、C3组,静脉诱导后,分别按40、80、120μg/(kg·min)速度输注异丙酚。观察麻醉前(T1)、最低(T2)、强刺激(T3)时BIS值,麻醉前、负荷量后、进内镜、进镜2min、10min、退镜后5minSBP、HR、SpO2及强刺激(T3)Bromage运动评分。结果:(1)在诱导后,各组BIS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在十二指肠肠道内操作强刺激时,BIS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P<0.05)。在最低值与强刺激时,C组BIS较B组和A组低(P<0.05);(2)在强刺激时C组呕吐咳嗽活动少、Bromage评分低(P<0.05);(3)3组SBP在负荷量后均有下降(P<0.05),但在内镜操作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P<0.05),但3组间SB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步观察,在ERCP术中,大剂量异丙酚静脉输注犤120μg/(kg·min)犦对BIS及运动有较好的抑制,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增加。在适当的监护下,ERCP术中单一使用大剂量异丙酚麻醉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京娥 张勇 +3 位作者 丁新生 刘源 刘兵荣 印卫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二异丙酚对大鼠脑出血后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和治疗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12 h组及1、2、4 d共5个亚组,治疗... 目的探讨二异丙酚对大鼠脑出血后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和治疗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12 h组及1、2、4 d共5个亚组,治疗组分1、2 d共2个亚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治疗组给予二异丙酚100 mg/kg腹腔注射,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渗盐水代替二异丙酚腹腔注射。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术后2 d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于出血后12 h明显增加(P<0.05),1 d达高峰(P<0.01),2 d开始下降(P<0.01),4 d时仍有表达(P<0.05);电镜下观察到出血后2 d神经细胞损伤明显。治疗组1 d和2 d的NF-κB表达(灰度值)分别为61±19、24±6,明显低于模型组的92±16、65±13,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机制参与,二异丙酚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NF-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喷妥钠与二异丙酚混合应用时对二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丹丹 张铁铮 +3 位作者 夏东亚 许霁虹 孙莹杰 刘晓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27-1228,共2页
关键词 硫喷妥钠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与二异丙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明 段满林 +4 位作者 陈艳 王欢欢 徐静芳 陈声容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普及,其麻醉的镇痛效果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文中旨在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二异丙酚减轻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帕瑞昔布... 目的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普及,其麻醉的镇痛效果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文中旨在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二异丙酚减轻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注射剂40mg,15min后静脉注射二异丙酚2.5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二异丙酚2.5 mg/kg。2组二异丙酚静注速率均为5 mg/s。结果处理组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和30 min宫缩痛的VAS评分分别为(3.20±0.14)、(2.10±0.12)和(0.90±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0.16)、(3.55±0.15)及(2.07±0.15)分,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二异丙酚镇痛能减轻人工流产术后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人工流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伏杭江 黄方 +1 位作者 刘永华 钱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Disoprofol)静脉麻醉下,为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安全性。方法 20例高龄患者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行PEG,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pressure,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0±3.14)min,置管成功率100%,术中、术后心率、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同术前无显著差异,未发生与麻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在高龄患者应用二异丙酚静脉麻醉行PEG,患者无痛苦,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诊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高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英敏 薛荣亮 +2 位作者 马小亚 王美纳 吴举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含量的影响 ,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 ,镇静大剂量及中剂量异丙酚组大鼠血清中LDH ,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量效关系 脂质过氧化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志阳 吴智方 +5 位作者 徐苗苗 胡玉萍 李伟彦 汪志明 诸葛海鸿 朱四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5-776,共2页
营养不良是危重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危重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jejumostomy,PEJ)因相对安全、有效,为EN提供了新途... 营养不良是危重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危重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jejumostomy,PEJ)因相对安全、有效,为EN提供了新途径心[2-3],在临床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施行PEJ为有创操作,需麻醉状态下进行。我科采用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下行PEJ,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东 王莉琴 +3 位作者 郭旋 周正清 李宜淮 孙大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评估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标准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TCI二异丙酚,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样本的百分比预测误... 目的:评估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标准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TCI二异丙酚,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样本的百分比预测误差(%PE)和组间个体内中位数预测误差(MDPE)、中位数绝对误差(MDAPE)。结果:两组患者在TCI初期均产生明显的超射。AHHD组和对照组的PE和绝对值PE分别为-5.46%、13.02%和-29.32%、40.84%。AHHD组和对照组中位数MDPE、MDAPE分别为-1.78%、19.40%和28.66%、42.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Marsh参数用于国人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较大,但在AHHD的条件下,系统预测能力提高,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血液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镜检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宁 李晓芸 +2 位作者 陈中刚 蔡珺 黎尚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80-3682,共3页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μg/kg,F2组为1μg/k...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μg/kg,F2组为1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μg/mL;复合1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0.1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结肠镜检查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浆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鹏 吴财能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烫伤组、烫伤组、异丙酚预处理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烫伤后6h麻醉下开胸、心内取血,观察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烫伤组、烫伤组、异丙酚预处理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烫伤后6h麻醉下开胸、心内取血,观察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及观察烫伤时大鼠活动状况。结果:(1)烫伤组血浆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与烫伤组比较,异丙酚预处理组血浆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异丙酚预处理组烫伤时都为镇静状态,烫伤过程无明显反抗,仅出现轻微的身体扭动。烫伤组大鼠烫伤过程极度恐慌、暴躁,躯体扭动强烈。结论:异丙酚可以通过机体的抗氧化、抗心理应激,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对烫伤后机体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超氧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仲梦杰 谢颖祥 +1 位作者 陈霞 王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ohoalveolar lavage, BAL)中...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ohoalveolar lavage, BAL)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下BAL术的MPP患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8岁, 性别不限,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组, n=52)和恒速输注组(constant-rate infusion, CI组, n=52), 两组均在BIS监测下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2 μg·kg-1+顺式阿曲库铵0.12 mg·kg^(-1)"静脉麻醉;TCI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 初始靶控浓度2 μg·mL^(-1);CI组采用3~5 mg·kg^(-1)·h^(-1)丙泊酚恒速泵注。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纤维支气管镜到达隆突(T1)、开始灌洗(T2)、结束灌洗(T3)和停药30 min(T4)5个时间点的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2), 插入纤维管镜时、拔出纤维管镜30 min内的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 术前、术后3 h血浆皮质醇、血糖水平,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时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T1、T3、T4时MAP低于CI组(P<0.05), 两组T2时MAP及T0~T4各时间点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开始至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时间、手术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CI组平均退镜次数少于CI组(P<0.05);两组插入纤维管镜时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CI组在拔出纤维管镜时及在拔出纤维管镜后10、20、30 min时的躁动评分低于CI组(P<0.05),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I组(P<0.05);两组术后3 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均升高(P<0.05), 但TCI组低于CI组(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在MPP患儿BAL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且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惠敏 周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观察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者184例,随机分为单用二异丙酚镇痛组(单用组)和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组(三联组),每组92例。观察两组二异丙酚的用量、入睡... 目的:观察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者184例,随机分为单用二异丙酚镇痛组(单用组)和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组(三联组),每组92例。观察两组二异丙酚的用量、入睡时间、苏醒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软化情况及血压、心率、呼吸、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等情况。结果: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者二异丙酚用量少,入睡时间短,血压、心率、呼吸下降程度减弱,宫颈软化程度好,注射痛及术后宫缩痛发生减少、程度减轻。结论:二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及阿托品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二异丙酚用量,减轻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缓解注射痛及术后宫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阿托品 无痛人工流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敏 王屹 +2 位作者 胡训诗 程玮 柳子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57-561,565,共6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TCI组麻醉诱导...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TCI组麻醉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术毕停药;对照组麻醉诱导以异丙酚1~2 mg/kg、枸橼酸芬太尼2.5 μg/kg静注,术中吸入1%异氟烷和静注芬太尼0.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毕停止.记录2组各时段生命指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 min、1 h和3 h的意识状态(OAAS)、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①术中TCI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维持在6 μg/L、异丙酚血药浓度维持在3 mg/L的给药速度,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在行气管插管、支撑喉镜置入、拔管前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CI组,有统计学差异;③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时间TCI组早于对照组;④TCI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 min、1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⑤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更平稳,苏醒更快,更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内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芬太尼/投药和剂量 哌啶类 药物投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黎智勇 杨景芳 +3 位作者 杨杰 金世红 徐磊 余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或加用少量咪唑安定后的麻醉效能,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用于无痛人流的最佳配伍。方法:150例人流术患者,均分为3组,Ⅰ组用单纯异丙酚、Ⅱ组芬太尼0.1mg+异丙酚、Ⅲ组咪唑安定1~1.25...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或加用少量咪唑安定后的麻醉效能,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用于无痛人流的最佳配伍。方法:150例人流术患者,均分为3组,Ⅰ组用单纯异丙酚、Ⅱ组芬太尼0.1mg+异丙酚、Ⅲ组咪唑安定1~1.25mg+芬太尼0.05mg+异丙酚。观察人流术不同时段的SBP、DBP、HR、SpO2值,记录不同时段的用时、异丙酚总量、体动和术后宫缩痛情况。结果:与术前比,Ⅲ组的MAP与HR变化比Ⅰ、Ⅱ组平稳(P<0.05);将"诱导、唤醒、认知恢复时间"比较,Ⅱ、Ⅲ组比Ⅰ组为优(P<0.01);在基础异丙酚100mg能完成人流术方面,Ⅲ组比Ⅰ、Ⅱ组为优(P<0.01和P<0.05)。在术后宫缩痛和Ⅳ级体动等方面,也是Ⅲ组为优。结论:(1)Ⅰ、Ⅱ、Ⅲ组组方对呼吸都有抑制,须观察SpO2,及时辅助通气。(2)配备完善的抢救设备与药物。(3)咪唑定安、芬太尼、异丙酚联合用药,具备用量少、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麻醉药 联用 芬太尼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强铭 方梅 +2 位作者 禚海成 邓国华 顾文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734-2735,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或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以及确定临床最佳剂量。方法:15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成5组,每组30例。对照组(S组)0.9%生理盐水2mL。L组2%利多卡因2mL。K10组氯胺酮10#g/kg。K50组氯胺酮50#g/kg。K100组:氯胺酮...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或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以及确定临床最佳剂量。方法:15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成5组,每组30例。对照组(S组)0.9%生理盐水2mL。L组2%利多卡因2mL。K10组氯胺酮10#g/kg。K50组氯胺酮50#g/kg。K100组:氯胺酮100#g/kg。注射后,给予2.5mg/kg异丙酚。采用双盲法每隔5min评定疼痛评分。结果:与其他组相比,K100组和L组疼痛强度及发生率最低(P<0.01)。麻醉诱导期间,5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诱导时,在异丙酚注射前静脉注射氯胺酮可预防或降低注射痛,其最佳剂量为100#g/kg,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注射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后对精神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双燕 胡君凤 +4 位作者 毛琳玲 赵雨虹 徐程 邱凯 仲俊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8-1173,共6页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或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术后精神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78例,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A组)和丙泊酚组(PA组),两组分别给予瑞马唑仑或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记...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或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术后精神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78例,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A组)和丙泊酚组(PA组),两组分别给予瑞马唑仑或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术前(T1)、开始检查时(T2)、苏醒时(T3)和离室时(T4)的血压、心率、呼吸和指脉氧饱和度;应用Trieger点测试(trieger dot test,TDT)和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评估术前(T1)、离室时(T4)和术后1 h(T5)、术后2 h(T6)时精神运动功能情况。结果:与T1相比,两组T4、T5时TDT试验中遗漏点数(number of dots missed,NDM)、遗漏点最远距离(maximum distance of dots missed,MDDM)和遗漏点平均距离(average distance of dots missed,ADDM)均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两组T4、T5时DSST的完成率和正确率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6时TDT和DSST结果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A组相比,RA组T4、T5时NDM、MDDM和ADDM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T4、T5时DSST完成率和正确率均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组相比,RA组T2时低血压发生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2 h精神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瑞马唑仑组患者精神运动功能恢复快于较丙泊酚组,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胃肠镜 精神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