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楠 朱耀斌 +5 位作者 张伟华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分为A组(30 mm Hg≤SPAP<50 mm Hg,n=70)和B组(SPAP≥5...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分为A组(30 mm Hg≤SPAP<50 mm Hg,n=70)和B组(SPAP≥50 mm Hg,n=58),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结果。结果:2组间除SPAP、肺功能及右心室内径外,其余术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5例,A组2例,B组3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B组均大于A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SPAP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2组病例人工瓣膜功能良好;A组SPAP升高至术前水平或以上患者2例,B组11例,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4,P=0.006)。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术前肺动脉压高增加了术后复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早期临床转归也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早期自动复律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群清 童健 +1 位作者 闫玉生 张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48-255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早期自动复律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探索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房颤复律的治疗策略。方法 138例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按术后早期自动回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复律组和非复律组。复律组中按窦律维持时... 目的通过分析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早期自动复律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探索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房颤复律的治疗策略。方法 138例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按术后早期自动回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复律组和非复律组。复律组中按窦律维持时间分为<3d组和>3d组。以放免法检测各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早期T3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术后2h后自动复律52例,占37.7%,其中维持时间大于3d的有28例,占20.3%。复律组与非复律组术后T3均有明显下降,术后2h、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下降44.5%vs58.7%、40.0%vs52.4%和28.6%vs37.7%,复律组T3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律组,而维持窦律时间<3d组和>3d组间T3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T3水平的提高可增加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复律的几率,但窦律维持时间的长短与T3水平并无多大关系;本研究结果为心脏围手术期补充T3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甲状腺激素 复律 二尖瓣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低T3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怀军 许建屏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经验教训。  方法 :1 995年~ 2 0 0 1年间我院共有 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患者 ,占同期二尖瓣置换术的 0 2 3%。其中早期破裂 2例 ,延迟性破裂 7例。修补方法 :单纯心外缝合 1... 目的 :总结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经验教训。  方法 :1 995年~ 2 0 0 1年间我院共有 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患者 ,占同期二尖瓣置换术的 0 2 3%。其中早期破裂 2例 ,延迟性破裂 7例。修补方法 :单纯心外缝合 1例 ,心内心外同时修补 7例 ,未行修补 1例。  结果 :死亡 6例 ;存活 3例 (平均随访 4年 ) ;其中 2例为左心室早期破裂 (术后 1小时内 ) ;1例为术后 2小时破裂。  结论 :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是抢救左心室破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室 体外循环 临床分型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亢卫华 蓝斌 +1 位作者 柯斌 李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200-202,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structure,MVRP)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瓣下结构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转流二尖瓣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闵苏 郑传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心肺转流(CPB)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MVR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例。Ⅰ、Ⅱ组分别于预充时经CPB泵入SF1.0和1.5ml/kg;Ⅲ组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1.5ml/kg;Ⅳ组分别于...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心肺转流(CPB)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MVR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例。Ⅰ、Ⅱ组分别于预充时经CPB泵入SF1.0和1.5ml/kg;Ⅲ组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1.5ml/kg;Ⅳ组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1.5ml/kg;Ⅴ组(对照组)CPB全过程都不用SF。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24h(T4)及48h(T5)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T1、T4和T5时进行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AFS),并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机脱离、ICU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Ⅲ、Ⅳ组脱机时间较短(P<0.05);Ⅳ组ICU留置时间较短(P<0.05);Ⅱ、Ⅲ组和Ⅳ组术后住院时间均较Ⅴ组缩短(P<0.05)。(2)VAFS:T4时各组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较其他组低;T5时只有Ⅴ组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3)MDA、SOD:各组术后MDA及SOD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术后MDA含量较Ⅴ组低(P<0.05);Ⅳ组术后SOD活力高于Ⅴ组(P<0.01)。结论(1)SF用于CPB可抑制MVR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炎能力,从而减轻CPBMVRPOFS。(2)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1.5ml/kgSF具有较好抗CPBMVRPOF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肺转流 二尖瓣置换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自动复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施玲辉 庄聪文 涂学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非自动恢复窦律对照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组Ⅰ:术后3 d复发房颤组;组Ⅱ:术后7 d复发房颤组;组Ⅲ:术后2周复发房颤组;组Ⅳ:术后2周仍保持窦性心律组),对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右房容积(RAV)、左房容积(LA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超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组Ⅲ、组Ⅳ的LAD、LAV明显低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而EF、FS则明显高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结论:从心脏超声指标分析,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抗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占平 杨晓刚 +5 位作者 罗寅 唐英杰 丁敏 张杰 郑海萍 刘巧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3期615-616,共2页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加重的超声特点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霆 刘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TR)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加重的超声特点,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和超... 目的:探讨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TR)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加重的超声特点,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和超声资料,术后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51±1.82)年。超声检查测量每例患者术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期压力、三尖瓣瓣环直径和三尖瓣返流面积、以及术后三尖瓣返流面积,并相应的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关系。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在二尖瓣置换术后130例患者的二尖瓣功能均良好,但33例患者的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术前有左心功能下降者25例,右房增大27例,右室增大26例,左房增大15例,左室增大27例,肺动脉压增高27例,三尖瓣环扩大28例。卡方检验显示术前左心室内径与术后三尖瓣返流加重无显著相关性(P〉O.05),而其它指标与术后三尖瓣返流加重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术前左心功能下降、右心室、右心房和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收缩期压力升高、三尖瓣瓣环增大可能是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三尖瓣返流加重的危险因素,术中有必要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置换术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的可行性
9
作者 毕娜 陈朝辉 +2 位作者 黄津芳 姚梅芳 王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 ( MVR)术后早期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 0名 MV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CAT组为常规止痛组 ;PCA组为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止痛组。术后 48h内观察止痛效果和呼吸、循环功能指标。...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 ( MVR)术后早期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 0名 MV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CAT组为常规止痛组 ;PCA组为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止痛组。术后 48h内观察止痛效果和呼吸、循环功能指标。结果 休息时及活动、咳嗽时的 VAPS评分 PCA组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 CAT组 ( P<0 .0 1和 P<0 .0 5 )。两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 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止痛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 ,但在应用中仍需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术后疼痛 芬太尼 患者自控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人造血管修补
10
作者 潘铁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室破裂(LVR)为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1979年1月至1996年6月我科行MVR114例,其中2例发生LVR(1.75%)。现将人造血管修补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 2例LVR患者均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首次接受MVR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室破裂(LVR)为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1979年1月至1996年6月我科行MVR114例,其中2例发生LVR(1.75%)。现将人造血管修补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 2例LVR患者均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首次接受MVR治疗。例1,女,45岁。诊断:风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24小时尿比重与血清尿素氮的相关研究
11
作者 高岩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2年第4期152-153,共2页
本文对二尖瓣置换术后24小时尿比重与血清尿素氮做了相关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连续监测尿比重比监测血清尿素氮能更早地预测术后肾功能情况,且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尿比重 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早、中期临床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喜亮 程兆云 +2 位作者 王圣 陈现杰 陆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0-885,共6页
目的:了解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atient-prosthesis mismatch,PPM)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早、中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11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的临床资... 目的:了解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atient-prosthesis mismatch,PPM)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早、中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11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以人工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1.2 cm^(2)/m^(2)作为PPM诊断标准(EOAI≤0.9 cm^(2)/m^(2)为重度PPM),计算术后PPM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PP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EOAI值将患者分为无PPM(n=90)和PPM组(n=26),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早、中期生存率与免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116例患者中PPM的发生率为22.4%(26例),其中重度PPM发生率为3.4%(4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体表面积、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是术后患者出现PPM的相关危险因素。围术期2例患者死亡均为无PPM组患者,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成功随访89例(78.1%),随访时间(33.5±21.7)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二次手术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脑栓塞1例,外伤导致颅内出血1例。患者术后1年、2.5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1.5)%、(96.4±1.8)%和(94.9±2.3)%。无PPM组与PPM组患者术后1年、2.5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2.0)%vs.(96.2±3.8)%]、[(96.5±2.0)%vs.(96.2±3.8)%]和[(94.4±2.8)%vs.(96.2±3.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PM组与PPM组患者术后1年、2.5年与5年免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分别为:[(97.7±1.6)%vs.(91.7±5.6)%]、[(91.3±3.5)%vs.(87.1±7.0)%]和[(83.8±5.2)%vs.(81.3±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PPM并不少见,其发生与男性、较大的体表面积等密切相关,但是PPM对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中期生存率及中期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人工瓣膜患者不配 尖瓣反流 远期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三尖瓣置换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
13
作者 王嵘 郭斌 +1 位作者 张毓平 安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64-364,共1页
关键词 小切口 尖瓣置换 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 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变化
14
作者 马金玉 程远 高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58-258,共1页
从探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指导术后治疗的目的出发,本文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MVR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资料与方法本组均为住院接受MVR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患者。其中术后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11例为... 从探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指导术后治疗的目的出发,本文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MVR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资料与方法本组均为住院接受MVR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患者。其中术后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11例为第一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20例为第二组。借助Swan-Ganz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血液动力学 风湿性心脏病 血管活性药物 监控仪 心肌保护 定时记录 术后治疗 左房压 左室充盈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15
作者 柳怀儒 任立国 +8 位作者 谭亚晴 丁润涛 任洧枢 温歌华 任兴华 姚辉 朱宝利 李如波 吴旭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88-590,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57岁,某年11月1日因“活动后胸闷、气促9个月”入院。查体:BP 14.4/7.5kPa(108/56mmHg),心率74次/min,心律不齐,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方扩大,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收缩期反流样杂音,心功能Ⅲ级。超声心动图...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57岁,某年11月1日因“活动后胸闷、气促9个月”入院。查体:BP 14.4/7.5kPa(108/56mmHg),心率74次/min,心律不齐,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方扩大,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收缩期反流样杂音,心功能Ⅲ级。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狭窄(中度)并关闭不全(轻度),舒张期瓣口开放面积1.1cm^(2),平均跨瓣压差0.7kPa(5mmHg),收缩期中等量反流,二尖瓣瓣环直径34 mm;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收缩期中等量反流,流速2.4m/s,三尖瓣瓣环直径32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 mm、容积111 mL,左心室射血分数0.62,左心室缩短分数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二尖瓣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左心室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靖男 万俊义 +5 位作者 宋会军 张旌 潘家华 吴永健 潘湘斌 张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行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11例“瓣中瓣”... 目的:评价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行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11例“瓣中瓣”置换术均通过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途径进行,手术成功率100%,1例在置入瓣膜成功后出现左心室穿孔导致心脏压塞行开胸探查术;1例并发脑卒中。术后无瓣膜功能不全病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降低[(13.1±3.9)mmHg vs.(7.8±2.0)mmHg,1 mmHg=0.133 kPa,P=0.001],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患者明显减少(100%vs.9%,P<0.001)。6例患者完成术后30 d随访,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者瓣膜功能良好,未见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瓣中瓣”置换术成功率高,可作为再次外科手术高风险人群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生物瓣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致精神障碍一例
17
作者 刘国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患者,女,25岁,体重54kg。诊为风心病二尖瓣双病变,既往无精神病及精神病家族史。1989年8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麻醉平稳,体外循环及手术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时间为148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110分42秒... 患者,女,25岁,体重54kg。诊为风心病二尖瓣双病变,既往无精神病及精神病家族史。1989年8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麻醉平稳,体外循环及手术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时间为148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110分42秒,灌注流量55~75ml/k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时间 灌注流量 精神障碍 术中麻醉 精神病家族史 低温体外循环 心脏自动复跳 心内直视手术 主动脉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治疗生物瓣衰败患者随访观察
18
作者 冉泽超 刘路路 +5 位作者 石峻 王渝强 曹庭芊 贺思宇 李啸霆 郭应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675,共8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ViV-TMVR)置入SAPIEN 3瓣膜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的1年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ViV-TMVR治疗的26例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7... 目的:评估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ViV-TMVR)置入SAPIEN 3瓣膜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的1年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ViV-TMVR治疗的26例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71.5(64.5,74.5)岁,69.2%为女性。外科生物瓣置入(9.7±3.7)年后发生衰败,最常见的类型是狭窄合并反流(53.8%)。经房间隔或心尖入路置入生物瓣,于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6个月和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指标包括是否发生全因死亡、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12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1例(80.8%)患者经房间隔入路进行手术,5例(19.2%)患者选择经心尖入路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瓣周漏,二尖瓣血流动力学即刻改善。术后1年,2例患者死亡。仅2例(幸存者中的8.3%)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KCCQ-12评分提升至(88.4±14.6)分(均P<0.01)。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人工二尖瓣前向血流最大速度下降至(2.29±0.32)m/s,二尖瓣跨瓣压差下降至(9.5±3.5)mmHg(1mmHg=0.133kPa,均P<0.05),无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和瓣周漏,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从术前65.4%下降至13.0%(P<0.05)。结论:ViV-TMVR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成功率高,可显著改善二尖瓣的血流动力学、缓解肺动脉高压,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瓣中瓣人工瓣植入术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与二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疗效对比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洪序 刘光祖 +4 位作者 陈阳 卫治理 黎旭华 陈浩 宋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与二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redo SMVR)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或成形环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和中国生物... 目的比较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与二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redo SMVR)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或成形环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检索有关TMVR对比redo SMVR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或成形环失效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队列研究,共计14226例患者,其中TMVR患者3379例,redo SMVR患者1084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TMVR患者的术后院内死亡率(OR=0.76,95%CI:0.63~0.90,P=0.002)、院内脑血管事件(OR=0.48,95%CI:0.36~0.63,P<0.001)、院内出血事件(OR=0.24,95%CI:0.18~0.32,P<0.001)、院内急性肾损伤(OR=0.52,95%CI:0.45~0.60,P<0.001)、永久起搏器植入(OR=0.25,95%CI:0.18~0.35,P<0.001)、院内心原性休克(OR=0.49,95%CI:0.34~0.72,P<0.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0.41,95%CI:0.19~0.91,P=0.030)、新发心房颤动(OR=0.22,95%CI:0.07~0.74,P=0.010)、手术时间(WMD=-225.88,95%CI:-283.56~-168.19,P<0.001)、重症监护室时间(WMD=-2.02,95%CI:-2.32~-1.72,P<0.001)、住院时间(WMD=-5.97,95%CI:-7.87~-4.06,P<0.001)均小于redo SMVR患者,而TMVR患者的1年二尖瓣平均跨瓣压(WMD=1.30,95%CI:0.76~1.84,P<0.001)高于redo SMVR患者,且TMVR和redo SMVR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OR=1.06,95%CI:0.70~1.61,P=0.770)、2年死亡率(OR=1.90,95%CI:0.98~3.66,P=0.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VR与redo SMVR相比,短期安全性更高,早期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更快,但术后1、2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瓣中瓣 环中瓣 二次手术 生物瓣衰败 成形环失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2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学锋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林 钟前进 陈劲进 陈柏成 刘兵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1-512,共2页
目的 报告 2 3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经验 ,完善手术技术。方法 浅低温体外循环 (30~32℃ ) ,不阻断主动脉 ,不灌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缓慢空跳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结果 全组 2 3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早期死... 目的 报告 2 3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经验 ,完善手术技术。方法 浅低温体外循环 (30~32℃ ) ,不阻断主动脉 ,不灌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缓慢空跳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结果 全组 2 3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早期死亡 2例 ,手术死亡率 0 .85 %。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 浅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