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例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韩冬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6例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36例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6例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36例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都没有死亡,也没有出现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正中开胸 二尖瓣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疗效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的疗效。方法:收治行二尖瓣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二尖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 目的:探讨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的疗效。方法:收治行二尖瓣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二尖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CPB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及ICU居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 h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二尖瓣手术,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体外循环 直视微创手术 常规二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顾鸣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心房纤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为对比组患者实施二尖瓣手术,为联合组患者在实施二尖... 目的 :探讨分析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心房纤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为对比组患者实施二尖瓣手术,为联合组患者在实施二尖瓣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总输血量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联合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动脉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但联合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射频消融术 慢性心房纤颤 临床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段冰松 张桂敏 +5 位作者 蔡冰 白向峰 李家宇 李丽娜 李俊明 刘曼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11例患者为微创组(A组),同期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8例... 目的观察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11例患者为微创组(A组),同期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8例患者为传统组(B组)。两组术者、年龄、性别、BMI、心功能NY-HA分级、LVEF、瓣膜病因、瓣膜病变等术前资料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LVEF、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度、切口长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微创组所有患者均未因手术问题扩大切口或改成正中切口;无术后出血再开胸。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L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均未见瓣周漏。所有患者伤口均I/甲愈合。两组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均<0.05),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均<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较传统组少(P均<0.05),切口长度较传统组短(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出现感染。结论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微创瓣膜手术安全有效,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较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术 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心脏二尖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彬 王东进 +3 位作者 陈保俊 王文公 武忠 史敏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5,共2页
采用右侧腋下直小切口完成心脏二尖瓣膜手术89例。主动脉阻断28~126min,体外循环57~180min。术后胸腔引流50~680ml,手术用血量0~600ml,65例未输库血。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7~15d。全组无死亡,无神经系统症状及感染等并发症... 采用右侧腋下直小切口完成心脏二尖瓣膜手术89例。主动脉阻断28~126min,体外循环57~180min。术后胸腔引流50~680ml,手术用血量0~600ml,65例未输库血。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7~15d。全组无死亡,无神经系统症状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该术式安全、可靠,适用于绝大多数诊断明确的各类心脏二尖瓣膜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直小切口 二尖瓣手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胸腔镜在再次二尖瓣/三尖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少珂 刘博 +3 位作者 左龙 边涛 蔡逸群 王林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3D胸腔镜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手术技巧与经验。方法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胸腔镜下再次二尖瓣/三尖瓣手术29例,为腔镜组;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常规再次心脏手术患者资料,... 目的分析3D胸腔镜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手术技巧与经验。方法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胸腔镜下再次二尖瓣/三尖瓣手术29例,为腔镜组;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常规再次心脏手术患者资料,适合胸腔镜下手术但行常规手术51例,为常规组。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198.42±46.51 VS 316.51±126.81,t=8.92,P<0.01)、体外循环时间(125.86±62.92 VS 193.13±84.47,t=5.93,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5.25±6.12 VS 30.46±11.93,t=10.07,P<0.01)、重症监护时间(31.61±21.25 VS 51.43±35.21,t=3.48,P<0.01),3D腔镜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引流量(354±112.69 VS 692.28±371.57,t=19.34,P<0.001)和红细胞使用率(4 VS 23,t=8.10,P<0.05)和血小板使用率(1 VS 24,t=16.37,P<0.001),3D腔镜组显著少于常规组;围术期疼痛评分,3D腔镜组显著低于常规组(3.05±0.69 VS 6.28±1.57,t=7.16,P<0.001);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区别。②3D胸腔镜再次二尖瓣/三尖瓣手术,1年后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区别。结论再次心脏手术中,3D胸腔镜是具有微创、安全、可行的特点,值得开展胸腔镜心脏手术单位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 再次心脏手术 安全性 二尖瓣/三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护理
7
作者 洪慧丽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89年第3期99-100,共2页
本文根据心脏瓣膜疾病的病、生理特点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合临床实践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做好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护理。着重指出对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各项专科检查及有关的常规准备;术后须注意防止低心排出量综合... 本文根据心脏瓣膜疾病的病、生理特点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合临床实践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做好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护理。着重指出对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各项专科检查及有关的常规准备;术后须注意防止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心力衰竭,严密观察心律变化及正确及时处理各种心律紊乱,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和其它感染,有效落实抗凝治疗;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对于保证病员康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疾病 心排出量 血液动力学 心律紊乱 心律变化 肺部并发症 二尖瓣置换术 常规准备 心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冰莲 汤红莲 《现代医院》 2009年第3期105-106,共2页
目的总结微创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81例该术式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总结了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心功能,重点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做好胸管护理,预防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理经验。结果患者住院... 目的总结微创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81例该术式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总结了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心功能,重点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做好胸管护理,预防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理经验。结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论提示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二尖瓣置换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方雪玲 方强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评价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监护室方雪玲方强审校自本世纪60年代初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对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做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1~6],但由于这类患者的... 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评价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监护室方雪玲方强审校自本世纪60年代初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对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做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1~6],但由于这类患者的肺功能受到术前、术中及术后多方面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换瓣术 二尖瓣手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术后切口周围白癜风一例
10
作者 毛玉琦 王盛宇 赵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白癜风是以黑色素细胞丢失和白斑形成为特征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白癜风不仅存在免疫学遗传基础,大量研究还表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相关细胞因子也参与其发病,而以细胞免疫的效应较为突出.
关键词 白癜风 心脏外科手术 二尖瓣置换手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效果
11
作者 吴树明 郭兰敏 +2 位作者 范全心 刘传玺 郭文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共2页
作者报告了12例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和远期效果,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病变,良好的暴露术野,恰当地应用各种成形技术;成形的目的是恢复二尖瓣功能而不强求解剖复原。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为瓣膜本身病变程度和病变矫治是否恰当。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学 医疗评价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Barlow二尖瓣成形手术近五年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彭泳卜 郭超 +5 位作者 王怡轩 李飞 陈思 周诚 苏伟 董念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 探讨腔镜小切口(VAMT)与标准胸骨正中切口(SMS)两种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在治疗Barlow综合征的实际应用和近五年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收录了武汉市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开展直视下Barlow二尖瓣成形手... 目的 探讨腔镜小切口(VAMT)与标准胸骨正中切口(SMS)两种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在治疗Barlow综合征的实际应用和近五年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收录了武汉市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开展直视下Barlow二尖瓣成形手术108例,其中VAMT组42例,SMS组66例。分别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合并三尖瓣成形术情况、总输血量、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归纳收集,并随访转归情况。结果 VAMT组和SMS组的患者均能满意有效地完成Barlow二尖瓣成形术,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均未发生院内死亡、开胸止血、急性肾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术后并发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VAMT组术后出现了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外,VAMT组相对于SMS组表现出更长的体外循环时间[(149.7±41.5)min比(98.0±22.5)min,P<0.05]和主动脉阻断时间[(93.1±32.1)min比(68.0±17.8)min,P<0.05],但在机械通气时间[(5.8±3.9)h比(8.3±2.3)h,P<0.05]、ICU停留时间[(18.2±4.2)h比(30.3±3.5)h,P<0.05]、术后住院时间[(5.0±0.2)d比(8.4±0.5)d,P<0.05]、术后24 h引流量[(80.5±40.2)ml比(350±91.4)ml,P<0.05]以及总输血量方面是优于SMS组的(P<0.05)。随访VAMT组和SMS组患者术后1年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0.8)cm比(4.3±0.8)cm,P>0.05]、射血分数[(58.0±4.0)%比(59.0±3.0)%,P>0.05]、相应瓣膜再次手术率、二尖瓣反流复发和纠正情况、二尖瓣狭窄和三尖瓣修复情况、院外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瓣膜成形手术是应对瓣膜介入治疗挑战的强有力武器,且在较多方面优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采用人工腱索等修复技术可取得与常规开胸同样的术后效果。Barlow病变的处理,应采用瓣环优先的修复策略,使用大成形环以及降低后瓣高度可有效避免术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的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小切口 正中切口 Barlow二尖瓣成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1999年心脏瓣膜手术进展回顾
13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1979~1999年 心脏瓣膜手术 二尖瓣手术 主动脉瓣手术 主动脉瓣疾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利夫兰指路
14
作者 张文燕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4期92-92,共1页
“2006年,哈佛商学院邀请我参加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案例研究的一次讨论。在卓有成效的第一个讨论环节结束之后,一位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科斯格罗夫医生,我父亲需要进行二尖瓣手术。众所周知,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这方面是最好的... “2006年,哈佛商学院邀请我参加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案例研究的一次讨论。在卓有成效的第一个讨论环节结束之后,一位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科斯格罗夫医生,我父亲需要进行二尖瓣手术。众所周知,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这方面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最终并没有选择这里,因为我们听说这里的医生对患者没有足够的同情心。’那位学生看着我的眼睛问,‘科斯格罗夫医生,你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教导医生有同情心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中心 二尖瓣手术 同情心 医生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OF PLASMA ENDOTHELIN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瑞兴 赵定菁 +3 位作者 朱树雄 陶新智 曾知恒 夏树楹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8-83,共6页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endothelin in bloor from the femoral vein and the antecubital vein were measured in 35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and heart failure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valvuloplasty...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endothelin in bloor from the femoral vein and the antecubital vein were measured in 35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and heart failure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valvuloplasty(PBMV). The bas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endothelin in blood from the antecubirtal vein in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32 control subjects (15. 40± 3. 32 vs. 9. 59± 2. 66 pg/ml, P<0. 001). Plasma endothel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i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es Ⅱ and Ⅲ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subjects,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endothel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inus rhythm. Ten to fifteen minutes after PBMV, plasma endothelin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from the femoral ve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6. 14 ± 3. 34 to 13. 74 ± 3. 78 pg/ml (P<0. 01 ). Seventy-two hours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endothelin in bloo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had fallen to 12. 31 ± 2. 55 pg/ml (P<0. 001 vs. before PBMV and control subjects). Plasma endothelin concentrations still tended to b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an those in normal sinus rhythm, but the difference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re were weak but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s of plasma endothe lin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 (r= 0. 424 , P < 0.001 ), mean right atrial pressure (r=0. 323, P<0. 01),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r= 0. 397, P<0. 001), heart rate (r= 0. 350,P<0. 005)and mitral valve area (r=-0. 454, P<0. 001)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B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rals stenosis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ENDOTHE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OF PLASMA DYNORPH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COMMISSUROTOM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16
作者 尹瑞兴 陶新智 +3 位作者 曾知恒 赵定菁 朱树雄 夏树楹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4-219,共6页
Plasma dynorphin A1-13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33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commissurotomy (PBM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al levels of plasma dynorphin in blood f... Plasma dynorphin A1-13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33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commissurotomy (PBM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al levels of plasma dynorphin in bloo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in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31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The increase in circulating dynorphin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unctional cardiac status and the pres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en to fifteen minutes after PBMC, plasma dynorphin levels in blood from the femoral v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eventy-two hours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levels of plasma dynorphin in bloo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ha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but they did not decrease to the normal range. Plasma dynorphin levels in blood from the femoral vei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 and the mean right atrial pressure before the first balloon inflation. Plasma dynorphin levels in bloo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eart rate and the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and negatively with the mitral valve area before and 72 hours after PB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ral stenosis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commissurotomy DYNORPH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