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8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光诱导催化合成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
1
作者 康建军 王津 陈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3%。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 3 4-氢异喹啉-1(2H)- 异喹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烯丙基-4 5-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O_(5)/CF_(3)SO_(3)H促进合成4,4′-二氟二苯甲酮
3
作者 付效禹 徐泽锋 朱锦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9-642,650,共5页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通过IR、1H NMR、LC-MS测试手段对各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酰基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对氨基苯甲酸)∶n(氟苯)∶n(CF_(3)SO_(3)H)∶n(P_(2)O_(5))=1∶1.1∶10∶1.25、反应温度20~25℃时,选择性(对位产物/邻位产物)达到98/2,收率92.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4-氨基-4′-氟二苯甲酮)∶n(HF)∶n(NaNO_(2))=1∶7.5∶1.1,选用无水HF作为氟化试剂、加入固体亚硝酸钠发生桑德迈尔反应时,收率86.7%,HPLC纯度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P_(2)O_(5)/CF_(3)SO_(3)H促进 4 4′-苯甲酮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稳定高电压钴酸锂
4
作者 廖兴群 杨睿 +4 位作者 于立娟 胡大林 肖峰 胡菁 卢周广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39,共9页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引入和未引入DCPY添加剂电池电极界面、电解液物性和电化学性能,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DCPY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DCPY作为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能够同时在正、负极表面构建一层高度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有效遏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及过渡金属的溶解和沉积。此外,DCPY的吡啶基官能团能够与电解液中的五氟化磷(PF_(5))作用,显著降低了氢氟酸(HF)对正负极界面的腐蚀,从而有效改善商用钴酸锂软包电池的高电压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在基础电解液(Base)中添加0.5%DCPY后,商用软包全电池(Base+DCPY)的循环性能达到最优,在25℃下循环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80%提高到90%;45℃下循环600次,容量保持率由80%提升到85%。与此同时,DCPY的存在还能明显改善电池高温下的产气现象。此外,当工作电压提升至4.55 V时,LCO//Gr(石墨)软包全电池依然展现出良好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高压储能电池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高电压 电解液添加剂 2 6-吡啶甲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ASC9/miR-195-5p/E2F7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郑璇 黄兰香 +4 位作者 崔逸爽 吴亚男 洪紫谦 张梦诗 孙国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0,I0013-I0018,共12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了ESCC中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实验检测细胞中LncRNA CASC9、miR-195-5p和E2F7的表达,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其调控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集落形成、划痕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如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DMY可以显著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细胞水平验证发现LncRNA CASC9在ESCC中高表达,DMY处理后可通过下调ESCC细胞中LncRNA CASC9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miR-195-5p在ESCC中表达下调,而E2F7表达上调。RT-qPCR、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LncRNA CASC9通过吸附miR-195-5p进而调控E2F7的表达。敲低E2F7可以逆转敲低miR-195-5p对ESCC细胞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而过表达E2F7可逆转过表达miR-195-5p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DMY可通过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抑制ESCC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杨梅素 LncRNA CASC9 miR-195-5p E2F7 食管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的合成及与铝的荧光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康信煌 邓春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6-277,282,共3页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 2 ,4 二羟基苯甲醛缩 4 氨基安替比林 (2 ,4 DHBAAP) ,并测定其结构。基于铝 (Ⅲ )与 2 ,4 DHBAAP CTMAB形成配合物 ,导致体系荧光增敏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铝的新荧光方法。在pH 4 .5~ 6 .0的乙酸铵缓冲...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 2 ,4 二羟基苯甲醛缩 4 氨基安替比林 (2 ,4 DHBAAP) ,并测定其结构。基于铝 (Ⅲ )与 2 ,4 DHBAAP CTMAB形成配合物 ,导致体系荧光增敏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铝的新荧光方法。在pH 4 .5~ 6 .0的乙酸铵缓冲溶液及CTMAB存在下 ,铝 (Ⅲ )与DHBAAP形成 1∶1的配合物。在λex λem =385 5 15nm处 ,体系产生的荧光增敏程度最大 ,铝量的线性范围为 0~ 15 0 μg·L-1,检出限为 0 .2 μg·L-1。方法用于水样中铝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荧光反应 荧光光度法 2 4-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 分析 荧光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安替比林对-(-2,4-二硝基苯氧基-)-苯基甲烷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蒙丹军 叶龙军 +2 位作者 黄梅兰 苏艳华 林会松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合成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 - (- 2 ,4-二硝基苯氧基 - ) -苯基甲烷 (DAp DNPPM) ,以正交试验设计寻找该试剂与微量 Cr( )显色反应的最佳显色条件。最佳条件为 :最大吸收波长 485 nm,显色剂 1.0 0 % DAp DNPPM用量 0 .6 0 ml,(1+4 ) H3 PO... 合成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 - (- 2 ,4-二硝基苯氧基 - ) -苯基甲烷 (DAp DNPPM) ,以正交试验设计寻找该试剂与微量 Cr( )显色反应的最佳显色条件。最佳条件为 :最大吸收波长 485 nm,显色剂 1.0 0 % DAp DNPPM用量 0 .6 0 ml,(1+4 ) H3 PO4用量 3.0 0 ml,0 .40 mol.L- 1 Mn( )用量 8.0 0 ml,加热温度 85℃ ,加热时间 8min。在 0 .10~ 0 .80μg/ 2 5 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A =1.0 36 C (μg/ 2 5 ml) - 0 .0 0 8,r =0 .998。摩尔吸光系数为 1.30× 10 6L .mol- 1 .cm- 1 。用该法测定水样中 Cr ( )含量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替比林对-(-2 4-硝基苯氧基-)-苯基甲烷 铬(Ⅵ) DApDNPPM 分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的失活机理
8
作者 李亚兴 苏凯宁 +6 位作者 张昊天 吴玉超 张若霖 徐华 陈菲 杨卫胜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4-605,共12页
针对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分别以高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948和262μg/g)和低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3.71和3.28μg/g)的2-甲基萘为原料,在温度为35... 针对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分别以高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948和262μg/g)和低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3.71和3.28μg/g)的2-甲基萘为原料,在温度为350℃、压力为2 MPa、n(2-甲基萘)/n(甲醇)为1.0、m(2-甲基萘)/m(2-甲基萘+1,3,5-三甲苯)为0.3、质量空速为0.3 h^(-1)的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12 h,高硫氮2-甲基萘和低硫氮2-甲基萘的反应转化率分别从反应初期10%和49%下降至5%和39%,因此可以通过减少2-甲基萘的硫、氮杂质含量提高反应活性,但不能提高反应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氮气吸附-脱附、NH_(3)-TPD等手段对低硫氮2-甲基萘烷基化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与反应前催化剂相比,反应后催化剂中碳质量分数为25.33%,总比表面积和总酸量分别下降75%和74%。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甲醇自转化生成的积炭覆盖了催化剂的酸中心,以及堵塞了孔道结构,未与2-甲基萘烷基化反应的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进而缩合生成多烷基取代的单环和多环芳烃组成的积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萘 2 6-甲基萘 烷基化 MCM-22分子筛 失活机理 积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通过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DEHP诱导的母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9
作者 蒋月 余芸 +6 位作者 张伦 黄倩倩 陶文康 侯梦贞 谢芳 凌旭涛 王建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导致母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癌症研究所(ICR)雌鼠32只,自受孕开始随机分为4组:Ctrl组、DEHP组、DMF组、DEHP+DMF组。Ctrl组每日9...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导致母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癌症研究所(ICR)雌鼠32只,自受孕开始随机分为4组:Ctrl组、DEHP组、DMF组、DEHP+DMF组。Ctrl组每日9:00 a.m.使用玉米油进行灌胃,DEHP组和DEHP+DMF组使用DEHP(200 mg/kg)进行灌胃,DMF组和DEHP+DMF组在妊娠第13~16天使用DMF(150 mg/kg)进行灌胃。在妊娠第16天灌胃结束后,禁食6 h,收集母鼠血液、肝脏、胎盘和羊水。对母鼠体质量和胎鼠体质量进行整理分析;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水平以及肝脏、羊水、胎盘的TB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母鼠肝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IL-18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核因子KappaB(NF-κB)、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母鼠和胎鼠体质量降低(P<0.05);母鼠血清TBA、ALP、AST/ALT水平以及肝脏、羊水和胎盘TBA水平增加(P<0.05);肝脏病理结果显示,肝组织出现病变、胆管变形、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母鼠肝脏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IL-18、NLRP3转录水平增加(P<0.05);母鼠肝脏NF-κB、NLRP3蛋白表达提高(P<0.05)。与DEHP组相比,DEHP+DMF组的母鼠和胎鼠体质量增加(P<0.05);母鼠血清TBA、ALP、AST/ALT水平以及肝脏、羊水TBA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程度改善;母鼠肝脏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IL-18、NLRP3转录水平降低(P<0.05);母鼠肝脏NF-κB、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DMF可有效保护DEHP暴露导致母鼠ICP的发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富马酸甲酯 邻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 炎症 NF-ΚB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嵘德 刘峰 +3 位作者 傅武胜 黄思婷 杨贵芝 刘文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271,共7页
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水水解,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银离子色谱柱分离,以0.55%乙腈-正己烷为流动相洗脱,用高效液相色... 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水水解,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银离子色谱柱分离,以0.55%乙腈-正己烷为流动相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该方法实现了OPO和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基线分离,可对OPO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25~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 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0.90 g/kg,加标含量为1~96 g/kg的范围内,OPO的平均回收率在97.1%~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2.9%,精密度和正确度等方法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还通过了实验室间的协同性验证。调查分析了我国39份市售OPO强化婴幼儿配方奶粉,OPO含量仅为标签标示量的28.4%~59.7%,这主要是因为检测方法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1 3-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婴幼儿配方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钛-对甲苯磺酸组合催化aza-Friedel-Crafts反应的研究
11
作者 王芸芸 王涛 +3 位作者 杨兰 赵霄 李荣 金文慧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4-872,共9页
以Lewis酸协同Brφnsted acid酸为催化体系,催化aza-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一类非对称结构的3-二异芳基甲基吲哚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在Cp_(2)TiCl_(2)10 mmol%,对甲苯磺酸20 mmol%,溶剂为CH_(2)Cl_(2),底物比例1.2:1:1.2(吲哚:醛:间... 以Lewis酸协同Brφnsted acid酸为催化体系,催化aza-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一类非对称结构的3-二异芳基甲基吲哚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在Cp_(2)TiCl_(2)10 mmol%,对甲苯磺酸20 mmol%,溶剂为CH_(2)Cl_(2),底物比例1.2:1:1.2(吲哚:醛:间苯二甲醚),温度为40℃,反应时间8h条件下,3-二异芳基甲基吲哚衍生物产率最高可达93%,底物普适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异芳基甲基吲哚衍生物 Cp_(2)TiCl_(2) aza-Friedel-Crafts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与α-淀粉酶结合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奚宇 余美宏 +3 位作者 赵劲灵 曹瑞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1-179,共9页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分子对接分析等方法研究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pH值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自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对α-淀粉酶的荧光产生了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其相互作用强度顺序为pH 7.0>pH 8.5>pH 5.0,但都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pH会影响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但并不会改变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应类型。总之,BMFDS和α-淀粉酶之间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使α-淀粉酶结构松散,且在3种pH条件下的作用强度有差异。该研究可为后续肉类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2-甲基-3-呋喃基)硫醚 Α-淀粉酶 相互作用机制 pH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导致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梦贞 余芸 +4 位作者 黄倩倩 张伦 陶文康 蒋月 王建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2069,共8页
目的探讨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叶酸高剂量(H-FA)组、DEHP组、DEHP+叶酸低剂量(DEHP+L-FA)组、DEHP+叶酸高剂量(DEHP+H-FA)... 目的探讨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叶酸高剂量(H-FA)组、DEHP组、DEHP+叶酸低剂量(DEHP+L-FA)组、DEHP+叶酸高剂量(DEHP+H-FA)组,每组6只。H-FA组、DEHP+L-FA组和DEHP+H-FA组给予相应剂量的叶酸灌胃,Control组和DEHP组灌胃等量的PBS溶液。2 h后,DEHP组、DEHP+L-FA组和DEHP+H-FA组给予含200 mg/kg DEHP的玉米油,Control组和H-FA组灌胃等量的纯玉米油,共灌胃4周。记录小鼠每天的体质量和摄食量,收集血液和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LC-MS/MS检测小鼠血清胆汁酸谱;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胆汁酸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每日摄食量明显下降,体质量从第10天开始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DEHP组相比,DEHP+L-FA组与DEHP+H-FA组小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基本不变(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质量指数、血清TBA及AL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可见汇管区扩大,胆管变形增生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DEHP组相比,DEHP+L-FA组与DEHP+H-FA组小鼠肝质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DEHP+H-FA组的血清TBA和ALP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叶酸干预后小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脏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脏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DEHP组相比,MDA和SOD含量在DEHP+H-FA组均显著回调(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血清中α-鼠胆酸(α-MCA)、β-鼠胆酸(β-MCA)、去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牛磺-α-鼠胆酸(T-α-M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石胆酸(TLCA)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熊去氧胆酸(UDCA)明显降低(P<0.05);与DEHP组相比,血清中DCA、LCA、TCA、TDCA、TUDCA、T-β-MCA、T-α-MCA、THDCA、TLCA在DEHP+H-FA组均明显回调(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脏FXR和CYP3A1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CYP7A1和MRP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DEHP组相比,肝脏FXR和CYP3A11蛋白表达量在DEHP+L-FA组和DEHP+H-FA组中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MRP2蛋白表达量在DEHP+L-FA组DEHP+H-FA组中均显著上调(P值均<0.05);CYP7A1蛋白表达量在DEHP+H-FA组中显著上调(P<0.05)。结论叶酸对DEHP暴露导致的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胆汁酸合成、代谢与转运从而维持胆汁酸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 叶酸 胆汁淤积 胆汁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佳怡 余芸 +2 位作者 赵凡 叶露 王建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肝脏总胆汁酸(TBA)水平,酶标仪检测ALP、GG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MS)检测小鼠肝脏胆汁酸谱。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肝细胞AML-12,使用DEHP(250μmol/L)以及去氧胆酸(DCA)(125μmol/L)和鹅去氧胆酸(CDCA)(125μmol/L)处理细胞24 h,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体比,血清TBA、ALP、GGT及肝脏TB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96、−5.109、−8.504、−3.792和−7.974,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脏胆汁酸谱中胆酸(CA)、C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DCA及熊去氧胆酸(UDC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802、−3.177、−2.633、−2.874和−2.311,P值均<0.05)。DEHP组小鼠肝脏HE染色显示为汇管区扩大、胆管变形、胆管周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且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39、−2.823和−4.636,P值均<0.05)。体外实验显示:0~1000μmol/L DEHP处理后肝细胞活力实际数值相差不超过15%,分别使用125、250以及500μmol/L的DEHP刺激后,肝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单独使用DEHP刺激相比,CDCA联合DEHP刺激上调了细胞炎症因子IL-1βmRNA水平(P<0.01);DCA与DEHP联合刺激可显著增加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RNA水平(P值均<0.01)。结论DEHP暴露导致小鼠胆汁淤积肝病的发生并诱发肝脏炎症,这可能与其促进有毒胆汁酸的产生进而加剧炎性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 环境污染物 胆汁淤积 胆汁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Ru/SiO_(2)催化2,5-己二酮与伯胺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锦波 钟齐锋 +2 位作者 陈诗怡 吴海梅 刘迎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0-946,共7页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n掺杂的Ru/SiO_(2)催化剂,将其用于2,5-己二酮与伯胺经Paal-Knorr/加氢级联反应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利用XRD,TEM,NH3-TPD,XPS等方法探究了Mn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适用性。实...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n掺杂的Ru/SiO_(2)催化剂,将其用于2,5-己二酮与伯胺经Paal-Knorr/加氢级联反应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利用XRD,TEM,NH3-TPD,XPS等方法探究了Mn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Mn掺杂可提高催化剂中Ru纳米粒子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酸性位,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当Ru/Mn摩尔比为1∶2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在H2O溶剂中130℃、氢气压力3 MPa下反应90 min,2,5-己二酮转化率和N-丁基-2,5-二甲基吡咯烷的收率均达到100%。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后仍保持高活性,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为N-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 N-取代吡咯烷 RuMn/SiO_(2)催化剂 级联反应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ZrO_(2)及其碱金属改性
16
作者 周港 谭平华 +4 位作者 吴潘 何坚 蒋炜 刘长军 梁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探究了反应气氛及碱金属改性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d/ZrO_(2)(1.0%为Pd的质量分数)在50℃,2.40 MPa H_(2)下,能够催化BYD选择性加氢生成BED,有较高的催化活性[0.048 molBYD/(g Pd·s)],在BYD完全转化的条件下,BED的选择性为91.2%。氨的引入能够显著抑制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BED的选择性。在BYD接近完全转化时,BED的选择性可达95.6%。向ZrO_(2)载体中引入少量碱金属(Li、Na、K、Rb、Cs),能够提高BED的选择性,其中,Rb的影响最为显著,BED的选择性可达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rO_(2)催化剂 改性 1 4-丁炔 选择性加氢 1 4-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水溶液中2-芳亚甲基茚-1,3-二酮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17
作者 周志刚 许招会 黄清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在葡萄糖酸水溶液中,通过芳香醛和茚-1,3-二酮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2-芳亚甲基茚-1,3-二酮衍生物.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84%~95%)及葡萄糖酸水溶液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关键词 芳香醛 -1 3- 葡萄糖酸水溶液 2-芳亚甲基茚-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与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工艺
18
作者 苏泽 白金虎 +2 位作者 吴琼 刘龙 张延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通过咪唑环上的季铵化反应,制备一种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双氨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固化剂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DAIL)。以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树脂,深入研究DAIL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工艺条件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DAIL可作... 通过咪唑环上的季铵化反应,制备一种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双氨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固化剂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DAIL)。以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树脂,深入研究DAIL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工艺条件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DAIL可作为环氧树脂E-51的中温固化剂使用,二者的最佳质量比为DAIL∶E-51=20∶100,最佳固化温度范围为74~105℃,后固化温度为162℃,固化后的浇注体样条抗拉强度为159 MPa,弹性模量为2281 MPa,断裂伸长率为12.8%,热分解温度为424.4℃。DMA分析表明DAIL/E-51浇注体最大损耗因子tanδ为0.56,玻璃转化温度θg为83℃,对应的贮存模量E为290 MPa,交联密度为30149 mol·m^(-3)。该结果为高力学性能中温环氧树脂固化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固化原理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1-萘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与钆(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玉华 毕彩丰 李金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配合物[Gd(HL)(C2H5OH)(H2O)2](NO3)3(HL表示2 羟基 1 萘醛缩 4 氨基安替比林)。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钆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推断出第一... 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配合物[Gd(HL)(C2H5OH)(H2O)2](NO3)3(HL表示2 羟基 1 萘醛缩 4 氨基安替比林)。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钆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推断出第一步和第三步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1-萘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 钆(Ⅲ)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热分解动力学 希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形貌对Ru/CeO_(2)液相催化还原N-二甲基亚硝胺的影响
20
作者 信晋凯 孙玉菡 +2 位作者 余乐 郑寿荣 许昭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88-3797,共10页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立方体c-CeO_(2)、棒状r-CeO_(2)与八面体o-CeO_(2))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并研究了水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催化加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NDMA还原活性顺序为Ru/c-CeO_(2)...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立方体c-CeO_(2)、棒状r-CeO_(2)与八面体o-CeO_(2))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并研究了水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催化加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NDMA还原活性顺序为Ru/c-CeO_(2)>Ru/o-CeO_(2)>Ru/r-CeO_(2).XPS、拉曼等表征结果显示,Ru/c-CeO_(2)具有较高的Run+和适量的氧空位含量,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最强,具有最高的还原活性.NDMA液相催化还原反应符合朗格缪尔-欣谢尔伍德模型,NDMA在催化表面的吸附是反应的控制步骤.催化剂对NDMA催化还原效率随着pH的升高呈倒火山型变化.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加氢 N-甲基亚硝胺(NDMA) Ru/CeO_(2)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