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TiO_2生产及应用现场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瑶琼 杨晓毓 +5 位作者 郑娇 胡朝霞 陈守文 赵文祥 张新龙 杨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纳米TiO_2的浓度,在开发利用浓硫酸-硫酸铵为吸收液高效采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对纳米TiO_2测定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相对于消解和显色后的溶液,在390 nm条件下,...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纳米TiO_2的浓度,在开发利用浓硫酸-硫酸铵为吸收液高效采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对纳米TiO_2测定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相对于消解和显色后的溶液,在390 nm条件下,该方法的最佳测量范围为1~5 mg/L,99%置信度下,标准曲线线性相关,剩余相对偏差小于0.015,检出限为0 061 3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45~2.13,加标回收率为96.0%~99.4%。在4 h置放的稳定性试验中,吸光度最大极差仅为0.01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空气中纳米TiO_2粉尘浓度的分析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化学 纳米氧化钛 职业场所暴露 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地下水中挥发酚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喜友 代阿芳 +1 位作者 许春雪 袁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9-624,共6页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地下水中挥发酚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对实际水样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从而定量地说明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研究结果...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地下水中挥发酚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对实际水样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从而定量地说明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水样的测定过程中,标准曲线拟合和样品前处理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对总不确定度有较大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4-氨基安替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 地下水 挥发酚 双误差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安替吡啉苯乙烯基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钒
3
作者 李合义 许锋 +1 位作者 李利平 雷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6,共2页
采用二安替吡啉苯乙烯基甲烷(DAVPM)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钒。基于在磷酸+锰(Ⅱ)介质中,DAVPM被钒氧化成红色产物且最大吸收在540nm处,从而得到了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新方法。
关键词 安替苯乙烯基甲烷(DAVPM) 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木醋液中酚类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文 张长森 +2 位作者 徐兴敏 张少辉 张瑞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研究了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木醋液中酚类含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当稀释因子在40~500范围内,放置时间为10 min时,酚类化合物在0.005~0.08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 7.按不同的稀释因子测定了... 研究了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木醋液中酚类含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当稀释因子在40~500范围内,放置时间为10 min时,酚类化合物在0.005~0.08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 7.按不同的稀释因子测定了木醋液中的酚含量,其RSD为0.38%.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4%,同时对减压蒸馏预处理进行了加标实验,其平均回收率为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4-氨基安替 光度法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 被引量:3
5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研究了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8的HAc-NH4 Ac缓冲体系中,Nb(Ⅴ)与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形成橘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 研究了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8的HAc-NH4 Ac缓冲体系中,Nb(Ⅴ)与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形成橘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2.03×10^4 L · mol-1· cm-1;Nb(Ⅴ)质量浓度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安替偶氮水杨基荧 铌(Ⅴ) 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锆(Zr)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研究了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与锆(Zr)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锆(Zr)的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2.0的HCl-KCl缓冲溶液中,Zr(Ⅳ)与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形成浅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 研究了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与锆(Zr)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锆(Zr)的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2.0的HCl-KCl缓冲溶液中,Zr(Ⅳ)与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形成浅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6×104 L·mol^(-1)·cm^(-1),Zr(Ⅳ)质量浓度在0~1.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安替偶氮)水杨醛 锆(Ⅳ) 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及其与钒(Ⅴ)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郝登越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1-424,共4页
合成了显色剂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APASF),研究了APASF与钒(V)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6.8的乙酸一乙酸铵缓冲介质中,钒(V)与该显色剂形成稳定的1:3酒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8... 合成了显色剂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APASF),研究了APASF与钒(V)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6.8的乙酸一乙酸铵缓冲介质中,钒(V)与该显色剂形成稳定的1:3酒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8×10^4L·mol·cm-2钒(V)质量浓度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安替偶氮水杨基荧 钒(Ⅴ)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锆质量在0~4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安替偶氮)-8-羟基喹 光度法 锆(Ⅳ)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硝酸-氢氟酸混合液中钛的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皇甫琴 徐小平 张湘丁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7,共3页
建立了二安替比啉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氢氟酸混合溶液中钛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试验.试验证明,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n=5),加标回收率为98.33%~102.14%.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关键词 安替甲烷光度法 硝酸 氢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