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myotenositis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MLH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MLHB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组(A组)和局部注射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myotenositis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MLH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MLHB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组(A组)和局部注射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 score, ASES)、腱鞘积液厚度和长头腱周长。结果:A组治疗后1周的ASES显著提高、腱鞘积液厚度明显降低,治疗后4周长头腱周长显著减小;B组治疗后5 min的ASES明显升高,治疗后4周较2周的ASES明显降低;治疗后1周长头腱周长明显减小、2周腱鞘积液厚度明显减少。治疗后4周A组ASES评分以及腱鞘积液厚度均优于B组。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及局部药物注射均能改善MLHB的临床症状,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远期疗效优于局部药物注射。展开更多
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肩前残留痛成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the long head of the biceps,LHB)固定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的主要元凶[1]。当前临床医师处理此类疼痛,西医通常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肩前残留痛成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the long head of the biceps,LHB)固定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的主要元凶[1]。当前临床医师处理此类疼痛,西医通常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超声药物导入及冲击波等,而中医采用穴位注射、中药外敷、蜡疗、针刺、艾灸、温针及中药熏洗等。展开更多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关节镜的应用,人们对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提高。LHBT病变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1],其病变类型包括肌腱炎、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半脱位和完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关节镜的应用,人们对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提高。LHBT病变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1],其病变类型包括肌腱炎、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2]。目前对LHBT在肩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功能还不完全明确,因此对LHBT病变的治疗也一直存在争议[3]。单纯的LHBT病变比较少见,大多数LHBT病变常常合并肩关节其他病变,如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盂肱关节不稳、盂肱关节炎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63岁。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3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进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评价,MRI随访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8.81°±34.49°vs. 153.81°±27.47°)、外展(67.38°±38.98°vs. 151.43°±26.89°)、体侧外旋(33.33°±18.52°vs. 73.33°±12.38°),VAS评分分别为8.24±0.70分和1.10±0.70分,UCLA评分分别为14.52±2.73分和32.00±2.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0.95±7.68分和90.62±6.09分,FUSS评分分别为30.81±8.62分和82.62±4.79分。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优5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0.5%(19/21)。MRI随访见18例患者组织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7%(18/2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可明显缓解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结构失败率低。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变种类,分析LHBT病变与肩袖撕裂时间、撕裂大小和累及肌腱的相关性。结果发现LHBT Ⅰ型病变(肌腱炎)51例(40.5%),Ⅱ型病变(半脱位)12例(9.5%),Ⅲ型病变(全脱位)12例(9.5%),Ⅳ型病变(部分撕裂)15例(11.9%),Ⅴ型病变(完全撕裂)6例(4.8%),30例(23.8%)无明显LHBT病理改变;病史超过12周的慢性肩袖撕裂患者均伴有LHBT病变;伴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SSC)撕裂的肩袖损伤患者更易出现LHBT病变,且SSC撕裂程度越大,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特别是合并SSC撕裂者密切相关,LHBT病变与SSC撕裂程度呈正相关;检查肩袖损伤的病例时,应注意LHBT的情况,避免漏诊;肩袖损伤的早期识别与修复可防止LHBT病变进一步恶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myotenositis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MLH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MLHB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组(A组)和局部注射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 score, ASES)、腱鞘积液厚度和长头腱周长。结果:A组治疗后1周的ASES显著提高、腱鞘积液厚度明显降低,治疗后4周长头腱周长显著减小;B组治疗后5 min的ASES明显升高,治疗后4周较2周的ASES明显降低;治疗后1周长头腱周长明显减小、2周腱鞘积液厚度明显减少。治疗后4周A组ASES评分以及腱鞘积液厚度均优于B组。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及局部药物注射均能改善MLHB的临床症状,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远期疗效优于局部药物注射。
文摘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肩前残留痛成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the long head of the biceps,LHB)固定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的主要元凶[1]。当前临床医师处理此类疼痛,西医通常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超声药物导入及冲击波等,而中医采用穴位注射、中药外敷、蜡疗、针刺、艾灸、温针及中药熏洗等。
文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关节镜的应用,人们对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提高。LHBT病变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1],其病变类型包括肌腱炎、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2]。目前对LHBT在肩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功能还不完全明确,因此对LHBT病变的治疗也一直存在争议[3]。单纯的LHBT病变比较少见,大多数LHBT病变常常合并肩关节其他病变,如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盂肱关节不稳、盂肱关节炎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文摘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63岁。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3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进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评价,MRI随访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8.81°±34.49°vs. 153.81°±27.47°)、外展(67.38°±38.98°vs. 151.43°±26.89°)、体侧外旋(33.33°±18.52°vs. 73.33°±12.38°),VAS评分分别为8.24±0.70分和1.10±0.70分,UCLA评分分别为14.52±2.73分和32.00±2.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0.95±7.68分和90.62±6.09分,FUSS评分分别为30.81±8.62分和82.62±4.79分。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优5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0.5%(19/21)。MRI随访见18例患者组织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7%(18/2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可明显缓解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结构失败率低。
文摘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变种类,分析LHBT病变与肩袖撕裂时间、撕裂大小和累及肌腱的相关性。结果发现LHBT Ⅰ型病变(肌腱炎)51例(40.5%),Ⅱ型病变(半脱位)12例(9.5%),Ⅲ型病变(全脱位)12例(9.5%),Ⅳ型病变(部分撕裂)15例(11.9%),Ⅴ型病变(完全撕裂)6例(4.8%),30例(23.8%)无明显LHBT病理改变;病史超过12周的慢性肩袖撕裂患者均伴有LHBT病变;伴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SSC)撕裂的肩袖损伤患者更易出现LHBT病变,且SSC撕裂程度越大,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特别是合并SSC撕裂者密切相关,LHBT病变与SSC撕裂程度呈正相关;检查肩袖损伤的病例时,应注意LHBT的情况,避免漏诊;肩袖损伤的早期识别与修复可防止LHBT病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