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底质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1
作者 陈军 丰佳佳 陈峰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是遥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水色遥感领域,目前研究文献不是很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湖体底质BRDF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仍待解决问题。
关键词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水色遥感 底质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型小麦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娟 黄文江 +5 位作者 张耀鸿 景元书 宋晓宇 杨贵军 张清 孙雷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7-167,共11页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农作物生理生化参数的遥感反演结果和冠层结构信息提取,由多年地面观测的多角度数据结合半经验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核驱动模型,利用红光(680 nm)和近红外波段(...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农作物生理生化参数的遥感反演结果和冠层结构信息提取,由多年地面观测的多角度数据结合半经验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核驱动模型,利用红光(680 nm)和近红外波段(860 nm)的6个BRDF形状指示因子,分析了紧凑型小麦J411和披散型小麦Z9507的BRDF特征。研究表明:主平面上2种株型小麦的方向性反射率表现不同,拔节期披散型小麦的二向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大于紧凑型小麦;红光波段紧凑型小麦J411的几何光学核系数大于披散型小麦Z9507,紧凑型小麦几何光学效应更强;近红外波段披散型小麦体散射核系数大于紧凑型小麦,披散型小麦体散射效应更强。由此表明多角度观测数据更适于分析小麦冠层结构信息。该研究为多角度遥感在精准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谱分析 反演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小麦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反射各向异性特征的分类及其在反射率角度归一化中的应用
3
作者 梁冬坡 张虎 赵梦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地球表面对太阳入射辐射的反射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减少针对宽视场角的高分一号卫星(GF-1)WFV观测几何效应引起的误差和偏差,对其反射率进行角度归一化处理,首先,利用各向异性平整指数(anisotropic flatness index,AFX)对地表各向异性... 地球表面对太阳入射辐射的反射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减少针对宽视场角的高分一号卫星(GF-1)WFV观测几何效应引起的误差和偏差,对其反射率进行角度归一化处理,首先,利用各向异性平整指数(anisotropic flatness index,AFX)对地表各向异性反射特征进行分类,引入垂直各向异性平整指数(perpendicular anisotropic flatness index,PAFX),基于全球时间序列MODIS BRDF产品建立全球尺度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原型库;再基于模拟MODIS方向反射率数据,讨论BRDF原型进行反射率角度归一化的可行性以及不同BRDF原型的适用条件;最终将原型A2P2应用于GF-1WFV数据,并对比校正前后数据与同时空Landsat数据.结果表明:①引入PAFX指数可以提高地表各向异性反射特性的分类精度;②相对于体散射较强的原型,A2P2、A2P3和A3P1、A3P2能够在较大观测范围内将观测天顶角方向反射率较精确地校正到天顶方向;③作为先验BRDF知识,将原型A2P2应用于GF-1WFV数据的反射率角度归一化可以显著提高反射率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WFV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反射 角度归一化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向散射核函数拟合冰雪反射光谱各向异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瞿瑛 刘强 刘素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49-2754,共6页
对地表反射光谱的各向异性进行建模和拟合,是遥感对地观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线性核驱动模型拟合方法使用的核函数是基于植被覆盖地表辐射传输模型导出的,因此难以准确地描述冰雪覆盖地表前向散射强的特征。提出一种在线性核驱动模... 对地表反射光谱的各向异性进行建模和拟合,是遥感对地观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线性核驱动模型拟合方法使用的核函数是基于植被覆盖地表辐射传输模型导出的,因此难以准确地描述冰雪覆盖地表前向散射强的特征。提出一种在线性核驱动模型中增加前向散射核函数的拟合方法,并采用地面多角度观测架测量的冰雪反射光谱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拟合冰雪反射光谱的各向异性(R2=0.997 5,RMSE=0.022 6),准确地反映冰雪前向散射较强的特征。通过对提出的方法与经验函数法、传统线性核驱动模型拟合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线性核驱动模型方法明显优于经验函数拟合法,其中增加前向散射核函数能够显著提高对冰雪覆盖地表二向反射因子的拟合精度,并在各波段都有稳定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各向异性 核驱动模型 冰雪 多角度观测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长时序植被聚集指数的年际周期变化研究
5
作者 谭哲友 焦子锑 +6 位作者 李志龙 郭静 王晨霞 尹思阳 佟一冬 高歌 陈偲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69,共9页
植被聚集指数(clumping index,CI)是表征植被冠层叶片空间聚集程度的结构参数.基于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研发生产的全球长时序(2001−2019年)、逐月的植被聚集指数(CI)遥感产品,使用傅里叶分解的方法逐像元地对CI的年际周期变化规律进行探究... 植被聚集指数(clumping index,CI)是表征植被冠层叶片空间聚集程度的结构参数.基于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研发生产的全球长时序(2001−2019年)、逐月的植被聚集指数(CI)遥感产品,使用傅里叶分解的方法逐像元地对CI的年际周期变化规律进行探究.步骤如下:1)预处理去除数据缺失较多的像元并填补部分缺失较少的像元,以产生相对完整的年际时间序列,预处理筛选出有效研究区占全球植被区面积的75.58%;2)假设CI年际变化可以分解为由多组余弦波信号与随机噪声构成的序列,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时间序列中振幅最大的余弦波(主波),发展了表征CI年际周期(1 a 1周期)变化参数指标体系;3)基于模拟数据和部分高质量数据检验了该方法的抗噪性,并将提取结果与MODIS物候产品(MCD12Q2)的1 a物候周期数(NumCycles,NC)及峰值时间(Peak_1)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主波周期12(月)像元占比显著大于其他周期像元,占研究区的76.22%,表明CI最显著、最普遍的年周期性变化特征是周期长度12个月的年际变化;在研究区中主波周期等于12(月)区域与物候产品的1 a物候周期数(NC=1)高度重合,精度达到96%;对主波周期12月的像元,主波低峰值月与物候产品peak值较接近,全球平均差异为1.37月,且CI低峰值月(植被最聚集月份)普遍提前于peak值,说明年周期植被叶片的最聚集状态(CI的季节变化低峰值)要普遍早于该周期植被叶片的绿度峰值(物候产品的peak最大值).该研究为理解植被聚集效应的年际周期变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指数 核驱动模型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NDHD MCD12Q2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角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郭占军 阎广建 +2 位作者 冯雪 王远征 张霄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349,共7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由于植被反射的二向性特性,不同角度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原则上不可比,另外,不同观测角度对应像元不同的采样面积,对于非均一地表这种面积差异引起的角度效应也非常显著.本文...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由于植被反射的二向性特性,不同角度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原则上不可比,另外,不同观测角度对应像元不同的采样面积,对于非均一地表这种面积差异引起的角度效应也非常显著.本文除了考虑植被的二向性反射,还重点模拟分析了由于像元的采样面积差异引起的角度效应及其带来的植被覆盖度估算误差.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天顶观测,在倾斜40°观测时,对于作物和裸土混合,由于面积误差带来的红光波段反射率差异已高达56%,同时引起的植被覆盖度估算误差达到23%,因此研究植被覆盖度的角度效应问题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角度效应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片偏振BRDF建模及参数反演 被引量:7
7
作者 谢东辉 王培娟 +1 位作者 朱启疆 周红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24-3328,共5页
利用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多角度观测装置测量了玉米嫩叶、玉米成熟叶和一品红叶表面的二向偏振反射率分布,发现叶片表面反射具有明显的非朗伯性。通过借鉴Cook-Torrance光照模型的形式,将不同偏振态的菲涅尔因子耦合到模型中,推导得到用于... 利用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多角度观测装置测量了玉米嫩叶、玉米成熟叶和一品红叶表面的二向偏振反射率分布,发现叶片表面反射具有明显的非朗伯性。通过借鉴Cook-Torrance光照模型的形式,将不同偏振态的菲涅尔因子耦合到模型中,推导得到用于叶片表面偏振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模型(pBRDF-polari-metric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将建立的pBRDF模型与实测数据拟合,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反演,获得叶片漫反射率、等效折射率和表面粗糙度。通过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比较,发现该pBRDF模型可以用于叶片表面方向偏振反射特性的模拟。同时,该模型还有助于对植物叶片生理生态特性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 玉米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