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早红二号油桃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尤宇新 李瑞祥 +2 位作者 陶延辉 张建车 董润玲 《河南农业》 2004年第1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早红二号油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秦油二号油菜恢复率问题
2
作者 高克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2-53,共2页
油菜的杂种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有效途径。由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研究员李殿荣研制的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我国目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杂交油菜品种,已推广到十多个省市,面积2380多万亩。
关键词 雄性不育系 二号油 恢复率 杂种优势 不育株率 杂交 授粉 去杂 植株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氮素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单玉华 冷锁虎 +3 位作者 朱耕如 钟金彩 沈建兴 嵇仁兰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7,共4页
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含量得出:秦油二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含氮率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总量在初花期出现一个高峰,初花后有所下降,终花至成熟又略有回升。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于叶中,终花后则主要... 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含量得出:秦油二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含氮率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总量在初花期出现一个高峰,初花后有所下降,终花至成熟又略有回升。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于叶中,终花后则主要分布于角果和籽粒中。与常规品种相比,秦油二号植株体内氮素的转移率较高,单位产品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少.施氮水平对植株的含氮率、氮素积累总量及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氮素积累 分配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高产良种芥油一号和芥油二号 被引量:4
4
作者 邱怀珊 吴学英 +1 位作者 沐卫东 李石开 《云南农业科技》 1995年第3期24-25,共2页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高产良种芥油一号和芥油二号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650205)邱怀珊,吴学英,沐卫东,李石开芥菜型油菜具有抗旱耐瘠的特点,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冬油菜区的旱地广泛种植。但是长期以来缺少高产优质的芥莱型油...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高产良种芥油一号和芥油二号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650205)邱怀珊,吴学英,沐卫东,李石开芥菜型油菜具有抗旱耐瘠的特点,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冬油菜区的旱地广泛种植。但是长期以来缺少高产优质的芥莱型油菜新品种,地方品种又严重混杂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阳杂交油菜“秦油二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湖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13,共2页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殿荣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在总结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制种的环境系、亲本系、媒介系三个系统的概念、内容和关系,并根据近年来秦油二号栽培技术研究的进展,对其施肥、播期、密度、培土防冻、提高恢复率和结实率措施等提出了一些... 本文在总结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制种的环境系、亲本系、媒介系三个系统的概念、内容和关系,并根据近年来秦油二号栽培技术研究的进展,对其施肥、播期、密度、培土防冻、提高恢复率和结实率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和要求。抓好制种的三个系统,贯彻好这些栽培措施,必能有效地提高制种的产量与质量和大田的秦油二号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油二号”冬季制种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大增 杨应忠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5-46,66,共3页
“秦油二号”改秋制为冬制,既可稳定“陕2A雄性不育性状,又可变空间隔为时间隔离,使制种区更加安全可靠,确保F1种子纯度。
关键词 冬季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高产油菜新品种延油二号的选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光平 刘振凯 +3 位作者 崔占才 刘根全 杨冬梅 潘英民 《陕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延油二号是我所根据基因互补遗传理论,进行白菜型与甘蓝型油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经在延安南部旱塬5a18点次试验,平均产量126.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9.3%~63.2%。通过大面积示... 延油二号是我所根据基因互补遗传理论,进行白菜型与甘蓝型油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经在延安南部旱塬5a18点次试验,平均产量126.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9.3%~63.2%。通过大面积示范与推广,一般产量为150kg/667m2,最高产量可达205kg/667m2,且表现早熟、抗旱、耐冻、抗病、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品种 白菜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灾之年秦油二号仍获丰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殿荣 穆建新 俞诗清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9-70,共2页
1987—1988年度,我国的油菜生产遭到了数十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致使全国油菜籽产量减产两成以上,特别是1987年11月下旬的寒流侵袭引起的降温,不仅来得早(比常年约提前半个月),而且来得猛,其降温幅度大(降温前后温差达20℃左右),延续... 1987—1988年度,我国的油菜生产遭到了数十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致使全国油菜籽产量减产两成以上,特别是1987年11月下旬的寒流侵袭引起的降温,不仅来得早(比常年约提前半个月),而且来得猛,其降温幅度大(降温前后温差达20℃左右),延续时间长(一周左右)是历史上少有的。黄淮流域油菜冻害损失尤为严重,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抗高温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秦油二号高产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10
作者 林元洪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3-64,共2页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配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它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继杂交水稻育成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三系'杂交油菜种。为了摸索杂交油菜...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配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它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继杂交水稻育成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三系'杂交油菜种。为了摸索杂交油菜在我市的高产栽培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1986~1988年,我们根据试验、示范推广的情况,对秦油二号高产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行进了调查,分析,并形成了一些看法。一、我市油菜生产现状及秦油二号的试种情况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占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六、五'期间每年种植1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125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丘区杂交油菜“秦油二号”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小结
11
作者 谭克清 汪修泽 +2 位作者 蒋运祥 谢承迪 戴克耀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16,共3页
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我县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每亩增产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丘区大面积推广秦油... 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我县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每亩增产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丘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本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油二号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12
作者 刘国春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4-14,共1页
我县地处四川中部丘陵区,年平均气温17.4℃,冬季平均气温8℃,雨量充沛,属四川盆地油菜产区。我县常年种植油菜13万亩,以稻。
关键词 早熟 品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丰产技术经验
13
作者 黎泽中 吴涛江 黄继桃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杂交 品种 丰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影响的初探
14
作者 文云书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8-31,共4页
杂交油菜在我县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县的当家品种,并且普遍是育苗移栽。为了探索秦油二号育苗移栽的最佳叶龄和主要生育指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989年我县从海拔600~950米布置了4个秦油2号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关键词 杂交 叶龄 移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迟茬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5
作者 强光超 夏云中 +1 位作者 王晓宏 许德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17-218,共2页
通过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相关、回归分析,研究了秦油二号在双晚茬口育苗移栽情况下,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等主要农艺措施与其越冬苗情和经济性状的关系,依据秦油二号栽培措施效应数学模型,运用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3000kg/... 通过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相关、回归分析,研究了秦油二号在双晚茬口育苗移栽情况下,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等主要农艺措施与其越冬苗情和经济性状的关系,依据秦油二号栽培措施效应数学模型,运用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3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方案为,密度10.83~14.91万株/hm2,施N量308.0~344.4kg/hm2,施P2O5量160.4~19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施 氮量 施磷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现场考察报告
16
作者 吴淑珍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共3页
关键词 杂交 品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油二号在山区如何夺高产
17
作者 李建平 《农林科学实验》 1991年第9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品种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百万亩“秦油二号”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张盛祥 《农技服务》 1992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油二号制种的防杂保纯
19
作者 史桂琴 《种子科技》 1993年第3期33-34,共2页
秦油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组配的杂交种,属典型的虫媒花,在制种中极易受昆虫和风力影响传粉,与其它油菜和十字花科作物串花引起生物学混杂,所以防杂保纯技术十分复杂。主要应围绕亲本、环境、媒介三个系统做好工作。
关键词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油二号”的施硼效果与施用技术
20
作者 朱汉娴 王志进 +2 位作者 张晓建 姜剑平 严玉娟 《上海农业科技》 1999年第5期40-41,共2页
为探索硼肥在“秦油二号”上的施用效果与技术,提高油菜产量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1995~1996年我们在通州市的十总、石南、纱场三个乡镇进行了该项研究。
关键词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