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段维程 李华 +4 位作者 李亚雄 张雅永 马啸 江宇 韩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52.9%)。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VR组(47例)和SAVR组(5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住院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以及术后转归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SAVR组比较,TAVR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大[69.0(63.0,72.0)岁比63.0(61.0,66.0)岁,P<0.001],两组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体表面积、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均降低,S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降低;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术后输血比例均减少,而术后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梗死、卒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血管并发症、NYHA心功能分级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SAVR组(50例)比较,TAVR组(44例)的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仍较高;与术后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LVEF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TAVR与SAVR治疗BAV狭窄患者有着同样的疗效,TAVR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天数短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主动脉病变与左心室心肌做功的相关性
2
作者 王栎茗 吴楠 +1 位作者 王莉莉 纳丽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定量评估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改变,并探讨主动脉病变与心肌做功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的BAV患者65例,根据经...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定量评估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改变,并探讨主动脉病变与心肌做功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的BAV患者65例,根据经体表面积校正的主动脉内径大小分为主动脉未扩张组35例(主动脉直径<40 mm或主动脉大小指数<22 mm/m^(2))和主动脉扩张组30例(主动脉直径≥40 mm或主动脉大小指数>22 mm/m^(2)),同期选取3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无用功(GWW)]及常规二维超声参数,对3组间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未扩张组及主动脉扩张组患者GLS绝对值、GWE降低,GWI、GCW、GWW、升主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僵硬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主动脉未扩张组相比,主动脉扩张组GLS绝对值、GWE降低,升主动脉僵硬指数、GWW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2.219、5.266、3.339,P<0.05)。升主动脉内径与GLS绝对值、GWE呈负相关(r=-0.219、-0.324,P<0.001),与GWI、GCW、GWW、升主动脉僵硬指数呈正相关(r=0.178、0.229、0.315、0.529,P<0.001)。结论心肌做功是早期发现功能正常的BAV患者亚临床左心室心肌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对评估BAV患者主动脉病变进展下左心室心肌做功改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主动脉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人工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中的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申祥 许越 +2 位作者 刘强 陈嘉豪 何泽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8-368,共1页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两种情况(有斑块参与和没斑块参与)研究非对称式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瓣环椭圆率为0.2)中的力学行为。结果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瓣膜椭圆率为0.1的椭圆瓣膜的假体瓣叶最大应力(0.5205 MPa)最小,比常规圆形瓣膜对应值(0.6096 MPa)低了14.62%,有效提高了假体瓣膜的耐久性;前者的瓣周漏面积(12.4640 mm^(2))比后者(10.8286 mm^(2))降低了13.12%;在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椭圆率为0.3的椭圆瓣膜的植入效果最佳,其假体瓣叶的最大应力和瓣周漏面积分别为0.641 MPa和9.4113 mm^(2),比常规圆形瓣膜的对应值分别降低了5.18%和39.57%。结论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能有效提高其在二叶瓣中的耐久性和密封性;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选择椭圆率小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较好;当考虑瓣叶钙化时,选择椭圆率大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个性化高性能二叶式主动脉瓣的结构设计及临床上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介入瓣 钙化 瓣周漏 瓣环 椭圆率 对应值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在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转归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大卫 翁梓珑 +2 位作者 张峰 潘文志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BAV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FMR患者,比较不同BAV患者的基线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FMR改善的影响。根据FMR是否改善分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R转归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00例行TAVR的患者,其中二叶瓣0型49例,二叶瓣1型51例。相比二叶瓣1型患者,二叶瓣0型患者年龄较小[(72.78±6.09)岁vs.(77.00±8.35)岁,P=0.050],男性比例偏低(47%vs.73%,P=0.009),BMI偏高[23.19±2.62)kg/m^(2)vs.(21.99±3.13)kg/m^(2),P=0.041],二叶瓣0型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发生率较低(69%vs.92%,P=0.040)。相比非改善组,改善组有更低的冠心病发病率(5%vs.18%,P=0.042),以及更高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20%vs.2%,P=0.007);改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1.98±6.74)mm vs.(48.04±7.72)mm,P=0.009],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高[(4.86±0.95)cm/s vs.(4.47±0.75)cm/s,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AV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瓣口最大流速是TAVR术后FMR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二叶瓣0型与二叶瓣1型患者TAVR术后FMR改善率无显著差异。对于BAV狭窄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快与更高的FMR改善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bav)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功能性尖瓣反流(FMR) 主动脉 瓣狭窄(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二叶式或三叶式主动脉瓣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培尧 孔深柯 +12 位作者 赵强 王坤 王鑫 王文志 赵法允 李艳鑫 王鹏飞 刘瑞闪 张戈军 徐仲英 徐亮 宋会军 李易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AV)行经皮介入手术后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主动脉缩窄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47...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AV)行经皮介入手术后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主动脉缩窄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合并BAV 18例,TAV 29例。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经皮介入治疗后CoA患者术后1年的CoA Vmax、CoA PG、LVEDd、LVEDdi、LVM、LVMI均明显改善,23.4%患者出现了左室逆重构。合并BAV的患者AV Vmax、AV PG、LVEDdi均高于TAV组(P=0.005,P=0.007,P=0.03),BAV患者左室逆重构率低于TAV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术后1年左室逆重构的影响因素。结论部分CoA患者经皮介入手术术后1年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且合并BAV的患者改善情况亚于TAV患者,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瓣 经皮介入手术 左心室重构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的对称型二叶式主动脉瓣在修复手术中结构设计的建议:一项数值研究
6
作者 赵友志 侯倩文 +1 位作者 王倩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4-664,共1页
目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返流修复术中改进瓣叶(AV)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瓣膜并发症,降低再手术风险。本研究针对非狭窄的对称型BAV修复术探究AV解剖特征对瓣膜力学性能和关闭不全(AI)的影响,提出修复建议。方法基于生理解剖... 目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返流修复术中改进瓣叶(AV)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瓣膜并发症,降低再手术风险。本研究针对非狭窄的对称型BAV修复术探究AV解剖特征对瓣膜力学性能和关闭不全(AI)的影响,提出修复建议。方法基于生理解剖构建参数化对称型BAV模型,分别改变AV连合高度H(7.1、7.6、8.1、8.6、9.1 mm)和游离缘凹型高度D(H*10%、20%、30%),共构建5组20种BAV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结构尺寸BAV对术后游离缘的位移变化、应力分布和瓣膜闭合的影响。结果对于D=0 mm的传统结构,随着H的增加,游离缘位移量变化不大;AV最大应力逐渐降低(1.697~1.615 MPa),当H增加到9.1 mm时应力有回升趋势(1.635 MPa);持续增加H会造成AV冗余,关闭时过度贴合。对于5组H模型,随着D的增大,游离缘位移量逐渐减小;当H<8.1 mm时,增加D会增加AV最大应力,不能改善修复效果,H增加20%会造成AI;当H=8.6 mm时凹型结构可降低最大应力,D增加30%会造成AI;当H=9.1 mm时凹型更有利于AV对合,D增加10%、20%、30%,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了3.1%、4.9%、11.7%。结论A患者H较小时,凹型结构容易造成AI,不建议采用;H较大时,建议采用凹型结构而不是降低H,瓣膜闭合和力学表现更具优势,但过度增加D也会导致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缘 修复手术 主动脉瓣 手术风险 对称型 结构设计 生理解剖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全超 洪涛 +5 位作者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宋凯 潘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升主动脉瓣替换加主动脉替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部分患者行CT检查,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3例(5%),出院的57名患者随访到53例,随访率92.9%.随访时间平均(20.3±1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8~47 mm,平均(38.2±4.1) m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内径为26~35mm,平均(31±2)mm;EF为0.49~0.71,平均0.6±0.2,无出院后死亡病例.结论 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如其主动脉窦管部内径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考虑行AVR加升主动脉替换术,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降低,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Bentall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bav) 主动脉替换 手术经验 BENTALL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光远 王墨扬 +9 位作者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陈茂 王建安 冯沅 赵振刚 刘先宝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形态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中心经验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墨扬 周政 +21 位作者 陶凌 罗建方 董念国 张海波 方臻飞 姜楠 王焱 吴延庆 姜正明 安健 陈韵岱 苏晞 杨毅宁 刘继红 郭延松 彭小平 郭然 陈良龙 于波 何奔 陆方林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判断将患者按Sievers分型分为0型二叶瓣组和1型二叶瓣组。通过基线、术中及短期随访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次要终点包括术中即刻不良事件指标;30 d随访指标:延迟冠状动脉阻塞及瓣环破裂、主要出血、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共入选199例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平均年龄(71.77±8.13)岁,男性113例(56.8%),0型二叶瓣组121例(60.8%),1型二叶瓣组78例(39.2%)。所有患者均采用Venus-A瓣膜行TAVR治疗,术中无死亡、无冠状动脉闭塞、无瓣环破裂,1例(0.5%)患者急诊外科开胸,7例(3.5%)患者出现瓣膜移位,24例(12.1%)患者进行了第二枚瓣膜置换。释放后即刻4例(2.0%)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6例(3.0%)患者仍有残余狭窄。术后30 d随访,全因死亡率0.5%,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0.5%,无延迟冠状动脉闭塞及瓣环破裂。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19例(9.5%),1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0型二叶瓣组(19.2%vs.3.3%,P=0.023)。30 d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线有明显改善。5例(2.5%)患者仍存在中量及以上瓣周反流,0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1型二叶瓣组(4.1%vs.0%,P=0.034),1例(0.5%)患者仍有残余狭窄。结论:真实世界中采用Venus-A瓣膜行二叶瓣TAVR短期整体效果满意,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自膨胀瓣膜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伟 吴延虎 +4 位作者 陈亦江 张石江 秦建伟 陈广明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CBAV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83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61例,术中诊断22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CBAV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83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61例,术中诊断2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5例,行双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1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5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6.0%。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CBAV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诊断技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主动脉瓣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燕 梁春香 +2 位作者 赵树梅 杨燕 张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TTE及TEE检查明确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他主动脉瓣病变。结果  10 7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Ⅲ级收...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对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TTE及TEE检查明确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他主动脉瓣病变。结果  10 7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经TTE检查 ,仅有 5 1例患者可明确诊断 ,而用TEE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结论 TEE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主动脉瓣病变为先天性与获得性 ,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3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翠珍 潘文志 +5 位作者 周达新 管丽华 舒先红 孔德红 罗红 葛均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1]。术前病例的筛选和评价对于TAVI非常重要。尤其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解剖病变不同于三...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1]。术前病例的筛选和评价对于TAVI非常重要。尤其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解剖病变不同于三叶式主动脉瓣,手术难度更大,术前的筛选和评价更为重要[2]。系统、全面、准确地应用影像学手段,包括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心脏磁共振显像对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的解剖、形态及大小等的评价,是TAVI成功的前提[1,3,4]。在国内,使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3例病例,并初步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TAVI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畸形 三维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狭窄 患者 应用 食管 植入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开虎 宣海洋 +2 位作者 张飞 徐盛松 曹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积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对29例BAV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或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1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朱文青 林佑善 陈灏珠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07-310,共4页
本文通过对17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CBAV)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29.4%的CBAV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我们的结果表明:①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CBAV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诊断正确率高达85.7%;②感... 本文通过对17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CBAV)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29.4%的CBAV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我们的结果表明:①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CBAV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诊断正确率高达85.7%;②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CBAV的主要并发症,并认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我国CBAV病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狭窄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外科治疗
15
作者 章斌 张石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8-1799,180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化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二叶式主动脉瓣膜手术患者52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替换...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化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二叶式主动脉瓣膜手术患者52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替换人工机械瓣或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34例,双瓣膜置换7例;主动脉瓣膜成形术6例;同时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6例主动脉根部扩张并发主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中行主动脉根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7.7%),其中2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3年,随访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出现心功能衰竭、心前区疼痛、体位性晕厥、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置换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扩张及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主动脉弹性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怡君 单艳 +4 位作者 汪咏莳 李军 徐鹏举 林江 曾蒙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20,共10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升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中段升主动脉(middle ascending aorta,mid-AA)和近端降主动脉(proximal descending aorta,PDA)弹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复...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升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中段升主动脉(middle ascending aorta,mid-AA)和近端降主动脉(proximal descending aorta,PDA)弹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间130名BAV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做3.0 T磁共振检查,测量其主动脉扩张度。根据升主动脉直径和主动脉瓣功能将BAV患者分为4组:BAV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且升主动脉不扩张组(BAV-CTL组,n=30);BAV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NF组,n=40);BAV伴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AS组,n=30);BAV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AI组,n=30)。在右肺动脉平面测量mid-AA和PDA的面积,计算其扩张度。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连续性变量,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结果在无严重瓣膜功能障碍者中,BAV伴升主动脉扩张组较不扩张组mid-AA扩张度降低[2.77(IQR:1.45~6.26)vs.1.52(IQR:1.08~2.19),P=0.004]。在升主动脉扩张者中,BAV伴中重度AI组主动脉扩张度较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组高[mid-AA:1.52(IQR:1.08-2.19)vs.2.29(IQR:1.60~4.08),P=0.006;PDA:3.70(IQR:2.89~4.70)vs.4.79(IQR:2.93~6.80),P=0.024];BAV伴中重度AI组主动脉扩张度较伴中重度AS组高[mid-AA:1.60(IQR:0.99~2.26)vs.2.29(IQR:1.60~4.08),P=0.022;PDA:3.73(IQR:2.38~4.40)vs.4.79(IQR:2.93~6.80),P=0.014]。结论升主动脉扩张和AI是影响BAV患者主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主动脉扩张对弹性的影响局限于升主动脉,而AI对主动脉弹性的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bav) 主动脉扩张度 主动脉瓣狭窄(AS)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在二叶式主动脉瓣形态学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书坤 靳巧锋 +5 位作者 刘天舒 邓文惠 傅雅楠 张怡婵 谢明星 王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BAV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晚期易伴发瓣膜功能障碍及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 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BAV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晚期易伴发瓣膜功能障碍及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准确评估BAV形态及功能从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干预是临床诊治BAV疾病的重点。近年来,多模态影像技术在BAV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重点论述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技术在BAV瓣膜形态学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多模态影像 超声心动图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脏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康 张帅 +4 位作者 龚嘉淼 林宏远 朱坤 郑哲 侯剑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65岁的BAV患者89例,其中行TAVR患者33例(TAVR组),行SAVR患者56例(SAVR组)。结果:TAVR组患者中位年龄长于SAVR组患者[73(70,77)岁vs.69(66,71)岁,P<0.001],男性分别占66.7%和55.4%(P=0.294)。TAVR组患者相比于SAVR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更高(87.9%vs.41.1%,P<0.001),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57.6%vs.35.7%,P=0.045),且术前升主动脉直径更大[41(35,45)mm vs.38(35,41)mm,P=0.042]。SAV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长于TAVR组患者[44(33,62)个月vs.23(19,36)个月,P<0.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TAVR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与SAVR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4.6)%vs.(91.7±4.9)%,P=0.476]。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0(12,31)个月与21(13,39)个月(P=0.744)。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7,2.3)mm/年vs.0.3(-1.2,1.7)mm/年,P=0.525]。结论:对于年龄≥65岁的BAV患者,TAVR和SAVR手术均安全有效,中期生存率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满意。尽管TAVR术后升主动脉仍然持续扩张,但扩张速率相对缓慢,且与SAVR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畸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并存心肌病变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跃武 陈阳 +2 位作者 牛冠男 丰德京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并存心肌病变的流行病学及两者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21年10月之前发表的BAV并存各类型心肌病变的研究文献,提取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结果:共8项临床研究符合...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并存心肌病变的流行病学及两者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21年10月之前发表的BAV并存各类型心肌病变的研究文献,提取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结果:共8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项为横断面调查,2项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获得BAV并存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病率数据4个(患病率在0.7%~17.6%);并存肥厚型心肌病(HCM)患病率数据2个(患病率为0.4%、1.4%);并存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率数据1个(患病率为0.8%);合并心肌纤维化患病率数据1个(患病率为38.0%)。另外,获得LVNC患者并存BAV调查数据2个(患病率为3.4%、5.0%);HCM患者并存BAV调查数据2个(患病率为0.4%、1.4%)。因各研究异质性较大,未做Meta分析。结论:未发现BAV患者具有更高心肌病变发生率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心肌病变 系统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桐 魏培坚 +5 位作者 李晓艺 谢年谨 付冰奇(综述) 庄建 刘健 郭惠明(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