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修水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海平面下降的岩石学证据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亚生 YANG Wan +1 位作者 姜红霞 范嘉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9-3046,共8页
在江西修水四都镇东岭村发现了一个连续的、出露完好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在剖面中有一段厚约2.1m 的地层具有指示海平面下降的岩石组构。这段地层的底部为红色的碳酸盐颗粒岩。红色是颗粒表面的红色铁染,成分为褐铁矿,是出露... 在江西修水四都镇东岭村发现了一个连续的、出露完好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在剖面中有一段厚约2.1m 的地层具有指示海平面下降的岩石组构。这段地层的底部为红色的碳酸盐颗粒岩。红色是颗粒表面的红色铁染,成分为褐铁矿,是出露地表风化形成的。这层红色颗粒岩之上有约2.0 m 的去白云石化灰岩,其中保留了原来粉晶白云石的晶形。去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受淡水影响而发生的,指示海平面下降事件。这段地层之上是厚1m 的颗粒岩和灰泥岩,代表浅水潮下环境。其上是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这段地层之下的地层中生物丰富多样,并且有复(蜒)、钙藻等大绝灭前的生物。这段地层及其以上的地层中生物种类很少,(蜓)、钙藻等已经消失,表明集群绝灭事件开始于这段地层之下,生物大绝灭的发生与海平面下降事件的发生是基本同时的。由此认为,可能是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环境剧变事件引发了二叠纪末的集群绝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二叠纪 集群绝灭 海平面下降 去白云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推覆构造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新亮 胡凤翔 +1 位作者 李玉玺 熊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km,推覆方向180~230°,推...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km,推覆方向180~230°,推覆距离大于4.5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乌兰哈雅地区 二叠纪-三叠纪 推覆构造 晚古生代 陆内造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划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次级构造单元 被引量:70
3
作者 李曰俊 杨海军 +5 位作者 张光亚 郑多明 刘云祥 赵岩 李国会 刘亚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66-2478,共13页
塔北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在古生代克拉通内古隆起的基础上,于二叠纪末-三叠纪早期定型为库车周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新生代,其整体沉降,成为埋藏于北塔里木陆内前陆盆地前渊下的一个残... 塔北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在古生代克拉通内古隆起的基础上,于二叠纪末-三叠纪早期定型为库车周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新生代,其整体沉降,成为埋藏于北塔里木陆内前陆盆地前渊下的一个残余古隆起。目前通用的塔北隆起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构造格局。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建议重新划分塔北隆起构造单元:(1)取消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重新定义轮南低凸起。重新定义的轮南低凸起包括原轮南低凸起、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北部,是一个下古生界大型鼻状背斜构造,形成于前石炭纪;原草湖凹陷南部划归北部坳陷。(2)以中奥陶统顶面海拔约-6500m的等高线作为塔北隆起的南部边界,该等高线较好地反映了塔北隆起南部的构造轮廓,特别是轮南大型鼻状背斜构造的轮廓。(3)以羊塔1-英买8断裂和英买4-英买1背斜组成的一条较清晰的古生界构造线划分轮台凸起和英买力低凸起。此界线两侧,古生界各反射层存在陡然、明显的落差,岩浆作用、地层发育、构造变形和演化历史存在明显差异。重新划分的塔北隆起包括库尔勒鼻状凸起、轮台凸起、轮南低凸起、英买力低凸起和温宿鼻状凸起五个次级构造单元。本文给出了塔北隆起及其各次级构造单元清晰的定义和范围,并简单论述了其形成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划分 塔北隆起 轮南低凸起 哈拉哈塘凹陷 草湖凹陷 英买力低凸起 前石炭纪克拉通内隆起 二叠纪末-三叠纪前缘隆起 晚新生代深埋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天山碰撞造山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曰俊 张洪安 +3 位作者 钱一雄 孟庆龙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5,共9页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火山弧及前陆盆地沉积等地质事实的研究,我们认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碰撞事件 二叠纪-三叠纪 放射虫化石 蛇绿岩 高压变质带 火山弧 前陆盆地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