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二叠纪末期大绝灭后生物在古海洋中复苏的一个标志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大勇 Ryosuke MOTANI +3 位作者 李淳 郝维城 孙元林 孙作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关岭生物群 二叠纪末期 三叠纪 古海洋 贵州 复苏 绝灭 海生爬行动物 中国西南地区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末期生物危机期间海洋和陆地生态体系同时经历的快速崩溃
2
作者 Richard J T 徐明芝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10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二叠纪末期 生物危机 海洋生态体系 陆地生态体系 崩溃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二叠世陆地生物群体灭绝
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灭绝事件 生物群体 二叠 陆地 二叠纪末期 碳同位素异常 海洋无脊椎动物 POR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350
4
作者 孙德有 吴福元 +1 位作者 张艳斌 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上的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末期,并非以前认为的加里东期。岩石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加厚地壳底部... 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上的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末期,并非以前认为的加里东期。岩石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加厚地壳底部基性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属同碰撞型花岗岩,是板块碰撞拼合的直接岩浆岩证据。结合该区呼兰群变质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兴蒙造山带东段的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应于二叠纪末期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玉山岩体 板块缝合带 锆石年龄 二叠纪末期 闭合 同位素年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粘土矿物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开平 韩广民 +6 位作者 杨风丽 Mansy J L 许长海 周祖翼 成鑫荣 刘志飞 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同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地层组段的变化相一致,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物源及地理条件的变...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同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地层组段的变化相一致,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物源及地理条件的变化;同时,伊利石的结晶度也不具有地层梯度的特征。但是,无论是粘土矿物组合还是伊利石结晶度,在P/T界线附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本区当时海洋酸碱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这可能导致了二叠纪末期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 粘土矿物 煤山剖面 伊利石结晶度 物源 二叠 地层 灭绝 二叠纪末期 海洋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地区青龙村群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春艳 张兴洲 邱殿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2-677,共6页
青龙村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粗细粒片麻岩类和大理岩夹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青龙村群的原岩属于钙碱性安山岩-流纹岩组合,这套组合是岛弧区玄武质岩浆分异的产物,推测它是一个较宽阔的大陆边缘拼贴缝合带中的一... 青龙村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粗细粒片麻岩类和大理岩夹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青龙村群的原岩属于钙碱性安山岩-流纹岩组合,这套组合是岛弧区玄武质岩浆分异的产物,推测它是一个较宽阔的大陆边缘拼贴缝合带中的一个岛弧地体。LA-ICP-MS颗粒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青龙村群斜长角闪岩中锆石年龄为(274±6)Ma,梨树沟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年龄为(187±3)Ma,这一事实说明青龙村群的变质作用时代为二叠纪末期,代表华北板块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而周边大面积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属青龙村群碰撞造山后伸展事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村群 锆石年龄 二叠纪末期 燕山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叠纪初”的一次海侵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金华 小松俊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论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一次全球性快速海侵。以往认为该海侵发生在三叠系底部,但新的材料表明属二叠纪末期。在国际标准层型剖面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海侵高潮(海平面快速上升)见于26层黑色页岩,层内含菊石Hypophiceras组合,双壳类... 论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一次全球性快速海侵。以往认为该海侵发生在三叠系底部,但新的材料表明属二叠纪末期。在国际标准层型剖面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海侵高潮(海平面快速上升)见于26层黑色页岩,层内含菊石Hypophiceras组合,双壳类Claraia? baoqingensis和二叠纪牙形刺;在浙江黄芝山剖面海侵见于大灭绝层之上的Claraia cf.bioni层,此层也可与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E_1层(Claraia bioni带)对比;在北极区,海侵层相当于Otoceras Concavum 层。还讨论了康滇古陆东缘和华北古陆南缘此次海侵的影响,这些古陆边缘地区陆相沉积(“卡以头段”和石千峰群)中夹的海相层不是三叠纪,而是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初” 海平面上升 快速海侵 二叠纪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揭示种子植物崛起的秘密
8
作者 颜维琦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1期13-13,共1页
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植物,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能够开花结果的种子植物。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种类高达30多万种,其中2/3属于种子植物。最早的种子植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然而直到数千万年之后的石炭纪末期,种子植物才开始崛起,... 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植物,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能够开花结果的种子植物。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种类高达30多万种,其中2/3属于种子植物。最早的种子植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然而直到数千万年之后的石炭纪末期,种子植物才开始崛起,并逐渐在二叠纪末期取代蕨类植物成为地球的霸主,地球也因此进入中生代。然而,种子植物为什么会在古生代晚期开始崛起?至今,这仍是未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 二叠纪末期 植物种类 石炭纪 泥盆纪 开花结果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