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两类地幔源区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传林 周刚 +2 位作者 王洪燕 董永观 丁汝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9-794,共16页
对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玄武质岩石地质、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总结表明,二叠纪火成岩在分布面积、岩石类型(以玄武岩占绝对优势)、活动时间(以275Ma左右为峰期)等方面均与世界典型的大火成岩省一致,将其命名... 对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玄武质岩石地质、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总结表明,二叠纪火成岩在分布面积、岩石类型(以玄武岩占绝对优势)、活动时间(以275Ma左右为峰期)等方面均与世界典型的大火成岩省一致,将其命名为巴楚大火成岩省(Bachu LIP)。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塔里木玄武岩来自长期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来源深度为60~80km。塔里木基性岩墙和超镁铁-镁铁杂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OIB)部分熔融。中亚造山带西段的玄武岩、基性岩墙和超镁铁-镁铁杂岩主要来自被俯冲带熔体交代的强烈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其中部分地区可能有软流圈物质的加入,如东天山和阿勒泰南缘高Ti系列的玄武质岩石。根据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将巴楚大火成岩省分为2个地幔省(mantledomain),即塔里木省和中亚省。这2个不同地幔省的成矿系列也有显著的差异,塔里木省为钒-钛磁铁矿矿床,而中亚则以铜-镍-(铂族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主,成矿作用的差异和岩浆地幔源区的差异是完全对应的。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认为巴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和二叠纪地幔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中亚造山带 二叠纪巴楚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发育的时空特点(为庆祝塔里木油田石油会战20周年而作)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5 位作者 厉子龙 余星 罗俊成 何光玉 林秀斌 王清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是盆地演化历史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火成岩省的组成单元主要包括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及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碱性正长岩和正长斑岩岩墙等,其中以玄武岩和辉绿...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是盆地演化历史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火成岩省的组成单元主要包括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及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碱性正长岩和正长斑岩岩墙等,其中以玄武岩和辉绿岩最为发育。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单元分布在满加尔坳陷西段和塔北隆起西段,塔中隆起、巴楚隆起以及塔西南坳陷,几乎涵盖半个塔里木盆地,面积约20×104km2,并有7个残余分布的厚度中心。大火成岩省发育具有如下的时间序列:瓦吉里塔格地区的层状岩体→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278×106~292×106a)→开派兹雷克组玄武岩(272×106~288×106a)→辉绿岩脉、超基性岩脉→正长岩(包括石英正长斑岩岩脉)(277×10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 火成岩 分布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虎跳峡和金安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区的约束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云峰 张招崇 +2 位作者 王丽娟 吕林素 李宏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387-4403,共17页
本文对虎跳峡苦橄岩和玄武岩及金安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Sr-Nd-Pb同位素比值与OIB、丽江苦橄岩相似,表现为其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并且不存在Nb、Ta和Ti的负异常,... 本文对虎跳峡苦橄岩和玄武岩及金安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Sr-Nd-Pb同位素比值与OIB、丽江苦橄岩相似,表现为其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并且不存在Nb、Ta和Ti的负异常,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很少受到岩石圈地幔或地壳物质的混染。利用Klein and Langmuir(1987)的方法得出虎跳峡熔岩和金安玄武岩原始岩浆MgO含量分别为15.81%~20.89%和8.06%~13.84%,其相应的地幔温度分别为1493~1611℃和1055~1474℃。所得温度略高于正常软流圈地幔温度,低于丽江仕满苦橄岩的熔融温度(1630~1680℃),推测丽江地区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的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 二叠纪玄武岩 苦橄岩 地幔柱轴部 丽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发现二叠纪苦橄质熔岩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招崇 王福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尽管早有报道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存在苦橄岩,但是是否存在真正的二叠纪苦橄质熔岩一直有争论,笔者等对前人报道的"苦橄岩"产地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前人报道的所谓"苦橄岩&...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尽管早有报道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存在苦橄岩,但是是否存在真正的二叠纪苦橄质熔岩一直有争论,笔者等对前人报道的"苦橄岩"产地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前人报道的所谓"苦橄岩",不是喷出的熔岩,而是呈侵入状态的苦橄玢岩.这些呈侵入状态的苦橄玢岩在区内分布较多,约有数十个,出露面积一般为50×100~200×700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火成岩 二叠纪 苦橄质熔岩 火成岩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江 张招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二叠世瓜德鲁普期末(end-Guadalupian,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GLB,约260Ma)生物灭绝事件。尽管这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巧合的是,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分别与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存在耦合关系。一般认为,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机制是其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和火山灰引发全球性环境气候急剧恶化的结果。本文回顾近年围绕大火成岩省与这两次生物灭绝耦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大火成岩省相关地质过程释放挥发性气体量化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一些现阶段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提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进一步工作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生物灭绝 西伯利亚大火成岩 峨眉山大火成岩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环境与生物效应:进展与前瞻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军 徐义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93,共20页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火成岩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0
7
作者 徐义刚 何斌 +1 位作者 罗震宇 刘海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9,共15页
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的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的对比研究发现,峨眉... 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的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的对比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的地壳隆升,高温原始岩浆,极短的岩浆作用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均支持地幔柱模型。为了解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对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火成岩 地幔柱 峨眉山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高Ti玄武岩成因:对峨眉山地幔柱深部活动规律的地质意义
8
作者 王尉 田雨露 +7 位作者 秦丽媛 孟凡超 陈骁 张玺华 刘冉 李亚 白晓亮 彭思桥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5-1097,共23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作用下的产物,分为内带、中带、外带3个区域,主要由高Ti(TiO_(2)>2.5%,且Ti/Y>500)和低Ti(TiO_(2)<2.5%,且Ti/Y<500)两类玄武岩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内带和中带,外带研究薄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作用下的产物,分为内带、中带、外带3个区域,主要由高Ti(TiO_(2)>2.5%,且Ti/Y>500)和低Ti(TiO_(2)<2.5%,且Ti/Y<500)两类玄武岩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内带和中带,外带研究薄弱,影响了对地幔柱活动规律的认识。四川盆地位于地幔柱外带区域,盆地内发育的二叠纪火山岩为指示地幔柱外带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关键制约。本文对四川盆地周缘和钻孔取心的二叠纪火山岩开展岩石学、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四川盆地玄武岩的岩浆起源和成因机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ELIP全区高Ti玄武岩区域性变化规律,揭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玄武岩TiO_(2)含量介于3.79%~4.42%,Ti/Y比值介于603.93~751.33之间,为高Ti碱性玄武岩,具有类EMII型OIB特征。高Ti玄武岩没有经历明显的地壳混染,部分熔融程度较高,分离结晶作用以单斜辉石为主,起源于被古特提斯洋俯冲物质改造后的峨眉山地幔柱。内带—中带—外带高Ti玄武岩为同期喷发产物。从内带到外带,高Ti玄武岩厚度减薄,源区熔融程度增大,熔融压力减小,熔融深度降低,石榴石相熔融比例减小。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底侵岩石圈,在温度较高的内带,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熔融并产生低Ti玄武岩。随后,峨眉山地幔柱发生减压熔融形成高Ti玄武岩,广泛分布于ELIP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 四川盆地 二叠纪高Ti玄武岩 地幔柱 玄武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二叠纪基性-中性-酸性岩浆岩的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咪咪 田伟 +2 位作者 张自力 潘文庆 宋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9-572,共14页
塔里木西部柯坪地区出露的早二叠纪玄武岩与盆地内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共同构成一个面积约0.25Mkm^2的溢流玄武岩省。巴楚地区出露的早二叠纪辉绿岩、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与石英正长斑岩等多种岩浆岩构成了连续的基性-中性-酸性岩... 塔里木西部柯坪地区出露的早二叠纪玄武岩与盆地内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共同构成一个面积约0.25Mkm^2的溢流玄武岩省。巴楚地区出露的早二叠纪辉绿岩、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与石英正长斑岩等多种岩浆岩构成了连续的基性-中性-酸性岩浆序列。野外露头观察表明,巴楚麻扎尔塔格地区的基性-中性-酸性岩浆岩为近同时侵位。柯坪塔格开派兹雷克组顶部层位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9.0±4.5Ma,该年龄值可限定该区二叠纪溢流玄武岩喷发的最晚时限。巴楚麻扎尔塔格石英正长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3.0±3.7Ma,与前人测定的巴楚辉绿岩脉和正长岩的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巴楚地区的基性-中性-酸性岩浆岩为近同时侵位,时间在275Ma左右。综合已发表的塔里木二叠纪岩浆岩高精度年代数据,本文提出:整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的持续时间约为20Myrs;291~287Ma喷发的巨量溢流玄武岩可能构成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主体,是地幔柱头部熔融的直接产物;283~272Ma侵位的巴楚、一间房和塔北地区的其它类型岩浆岩体积较小,为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溢流玄武岩 火成岩 二叠纪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地幔柱与地表系统演变 被引量:38
10
作者 徐义刚 钟玉婷 +9 位作者 位荀 陈军 刘海泉 颉炜 罗震宇 李洪颜 何斌 黄小龙 王焰 陈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I0001-I0001,359-373,共16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259 Ma,持续时间小于1 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 Ma),持续时...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259 Ma,持续时间小于1 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 Ma),持续时间超过20 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的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的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二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二叠-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 H值的演变历史,使甄别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地幔柱 二叠纪 成矿系统 生物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峻川 莫宣学 +4 位作者 董国臣 喻学惠 邢凤存 李勇 黄行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84-2194,共11页
大面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二叠纪玄武岩构成了面积250000km2的大火成岩省(LIP),长英质火山岩的发现为塔里木二叠纪火山作用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从塔北地区约5000m深的钻井中收集了4件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的样品。通过对其进行锆... 大面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二叠纪玄武岩构成了面积250000km2的大火成岩省(LIP),长英质火山岩的发现为塔里木二叠纪火山作用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从塔北地区约5000m深的钻井中收集了4件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的样品。通过对其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得出其形成时代为274~282Ma,为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具有高钾的特征K2O+Na2O=7·29%~8·34%,K2O/Na2O〉1,大部分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属于过铝质(A/CNK=1·32~1·53)。具有富集LREE和Zr、Hf、Y,亏损Sr、P、Ti、Nb、Ta等特征,微量元素分布曲线形态与地壳相近,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且显示出一定的负铕异常。通过Sr-Nd-Pb同位素的分析得出其源区有大量地壳物质,这与其具有较高的Th、U含量和与地壳平均值相似的Nb/La、Nb/U、Th/Ta相一致。综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的判断,认为塔北地区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地幔柱活动背景下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火山岩 二叠纪 火成岩 地幔柱 锆石U-Pb定年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刘光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9-1099,共11页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深部地质特征。地幔柱是诱发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并形成大火成岩省的主导因素,但地幔柱仅对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地幔柱上涌引起地壳隆升并导致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出现地层差异剥蚀和对盆地中南部二叠纪沉积的控制作用,而盆地中北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拉张槽群和“凹凸相间”沉积-构造格局的形成则主要受控于南秦岭洋岩石圈板块的拉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火成岩 地幔柱 二叠纪 动力学机制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块丹巴二叠纪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訾建威 范蔚茗 +2 位作者 王岳军 孙林华 彭头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松潘-甘孜地块的丹巴二叠纪玄武岩(大石包组)具有较高的TiO2含量(〉2%)和高的Ti/Y比值(平均519),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型式((La/Yb)N=4.2~13.6),εNd(t)=-0.33~2.70,具有洋岛玄武岩(OIB)... 松潘-甘孜地块的丹巴二叠纪玄武岩(大石包组)具有较高的TiO2含量(〉2%)和高的Ti/Y比值(平均519),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型式((La/Yb)N=4.2~13.6),εNd(t)=-0.33~2.70,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其源区来自原始地幔始于石榴子石稳定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上升过程中有来自地壳物质的加入,因而其不相容元素比值如Zr/Nb(4.41~13.09)、La/Nb(1.03~1.80)和Th/La(0.08~0.18)等,以及初始的87^Sr/86^Sr比值(0.706008~0.707257)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征,岩浆演化早期经历了以辉石、橄榄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该套玄武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源区性质类似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高钛(HT)系列,因此认为其是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一部分。松潘-甘孜地块和扬子西缘晚古生代以前地层的可比性以及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分布特征显示,松潘-甘孜洋盆伴随着扬子克拉通的裂解而打开,并且可能都与峨眉山地幔柱有关,是地幔柱活动的浅部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块 二叠纪玄武岩 地球化学 峨眉山大火成岩 地幔柱 丹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的铂族元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演化和硫化物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励音骐 厉子龙 +3 位作者 孙亚莉 杨树锋 陈汉林 余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6-366,共1页
二叠纪大陆溢流玄武岩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及西部地区广泛出露,其覆盖面积达25万km2,它们与大规模辉绿岩墙、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超基性隐爆角砾岩筒、超基性岩脉和石英正长岩体以及双峰式岩墙等共同构成了约274~290Ma的塔里... 二叠纪大陆溢流玄武岩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及西部地区广泛出露,其覆盖面积达25万km2,它们与大规模辉绿岩墙、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超基性隐爆角砾岩筒、超基性岩脉和石英正长岩体以及双峰式岩墙等共同构成了约274~290Ma的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及我国西南部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相似,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内已发现有不少铜镍铂族元素岩浆型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缘的东天山、北山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塔里木 峨眉山大火成岩 成矿作用 大陆溢流玄武岩 二叠纪 硫化物 隐爆角砾岩筒 岩浆型矿床 西伯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震旦系发现二叠纪基性岩床侵入事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鸿翔 黄伟康 +4 位作者 励音骐 林秀斌 陈汉林 程晓敢 章凤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9-1882,共14页
准确识别侵入岩和火山岩并厘定其形成时代是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们对认识区域岩浆事件序列和建立沉积地层年代格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以出露连续的新元古界和丰富多样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成为备受前... 准确识别侵入岩和火山岩并厘定其形成时代是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们对认识区域岩浆事件序列和建立沉积地层年代格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以出露连续的新元古界和丰富多样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成为备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工作者关注的地区。本文通过遥感影像的识别、野外剖面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发现塔里木西北缘阿克苏市西南部的震旦系中发育的基性岩具有典型的岩浆侵入特征,包括局部截切地层、包裹围岩块和内部结晶粗、边缘结晶细等特点。结合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震旦系发育的基性岩浆岩并不全是震旦纪玄武岩,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二叠世(ca.290Ma)侵入的辉绿岩岩床,其侵位年龄与塔里木二叠纪大规模溢流玄武岩的喷发时代接近,很可能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显著的岩浆热事件可能对该地区前寒武纪岩石重磁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启示今后开展塔里木北缘震旦纪岩浆作用研究时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加以仔细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地块 震旦系 基性岩床 二叠纪 塔里木大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纪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小鑫 吴鸿翔 +5 位作者 孙大亥 黄伟康 陈汉林 林秀斌 朱孔阳 章凤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3-764,I0002-I0009,共30页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两个重要的二叠纪大火成省之一,不仅有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喷发,还有复杂多样的侵入岩及其组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等显生宙地层发育区,对于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中是否存在二叠纪岩浆侵入未...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两个重要的二叠纪大火成省之一,不仅有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喷发,还有复杂多样的侵入岩及其组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等显生宙地层发育区,对于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中是否存在二叠纪岩浆侵入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系中识别出数条侵入南华系的基性岩墙和较大规模侵入震旦系的基性岩床。岩墙、岩床与围岩之间均显示出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包括岩体内部结晶粗、边部结晶细的淬冷边结构、岩床顶底面显著的切层现象以及包裹围岩团块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辉绿岩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和嵌晶含长结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侵入下震旦统的辉绿岩岩床和侵入南华系的辉绿岩岩墙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约为290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岩岩床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结合Sr-Nb-Pb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它们来源于碳酸盐化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辉绿岩岩墙具有Nb、Ta、Zr、Hf等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来自曾被俯冲相关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本文的早二叠世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特征、形成构造背景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镁铁质岩石十分相似,在空间发育上毗邻。因此认为这些侵入的基性岩应属于塔里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早期基性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早期不仅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且在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还存在显著的基性岩浆侵入。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石类型和空间分布认识,并增进了对二叠纪岩石圈深部壳幔作用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 火成岩 辉绿岩岩床和岩墙 地幔柱 壳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纪壳源型碳酸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小鑫 吴鸿翔 +5 位作者 黄伟康 陈汉林 林秀斌 朱孔阳 李磐 章凤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2-2464,共23页
碳酸岩是自然界较为特殊的一类火成岩,由于其在上侵过程中不易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可以很好地保留源区原始特征,因而在揭示岩浆源区属性和地球深部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乌什南部地区发育多条侵位到... 碳酸岩是自然界较为特殊的一类火成岩,由于其在上侵过程中不易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可以很好地保留源区原始特征,因而在揭示岩浆源区属性和地球深部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乌什南部地区发育多条侵位到新元古界南华系中的火成碳酸岩岩墙或岩脉。这些岩脉的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出多个年龄峰值,其中最年轻一组(3颗)岩浆锆石的谐和加权年龄为272±4Ma,另外还有400Ma、450Ma、790Ma、850Ma等年龄峰,而这些锆石可能均为碳酸岩岩浆捕获成因。结合区域上发育大量早二叠世辉绿岩岩床及岩墙等侵入事件,推测这些碳酸岩很可能形成于早二叠世(~270Ma)。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90%以上)构成,并含少量的白云石、重晶石、天青石、赤铁矿等其它矿物,可见方解石与白云石之间明显的出溶结构以及野外宏观上碳酸岩包裹围岩等现象。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碳酸岩CaO含量高(44.40%~50.40%),SiO 2含量低(1.83%~7.97%);稀土元素总量很低(ΣREE=21.67×10^(-6)~91.32×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3.90~8.40),具有中等负铕异常(δEu=0.61~0.68)和中等至弱负铈异常(δCe=0.59~0.98);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等相对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稳定同位素δ13 C V-PDB值高(-2.69‰~-2.93‰)、δ18 O V-SMOW值高(17.33‰~17.86‰)。这些特征与壳源碳酸岩特征相似,而与幔源碳酸岩差别较大。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高的(87 Sr/86 Sr)i值(0.710106~0.710558),低的εNd(t)值(-8.46~-12.80),也进一步证实碳酸岩为地壳来源。综合分析认为这些碳酸岩很可能是塔里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事件的组成部分,系由塔里木西北缘地幔柱减压熔融后形成高温的基性岩浆向上侵位运移时,导致下地壳的碳酸盐储库部分熔融形成碳酸岩岩浆,并沿着断裂快速向上侵位形成。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石组成认识,而且有助于增进对二叠纪深部复杂壳幔作用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大火成岩 壳源型碳酸岩 二叠纪 地幔柱 壳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二氧化碳的快速排放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18
作者 Cui Y Li M S +3 位作者 van Soelen E E Peterse F Kurschner W M. 袁超(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69,共1页
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PME,251±0.037 Ma)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发生时间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相一致。现有研究认为,由于该大火成岩省火山的喷发,大气中被注入大量的CO_(2),引发了严重的全... 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PME,251±0.037 Ma)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发生时间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相一致。现有研究认为,由于该大火成岩省火山的喷发,大气中被注入大量的CO_(2),引发了严重的全球变暖、灾难性的海洋缺氧以及极端的海洋和陆地酸化,从而导致二叠纪末陆地和海洋中生命的大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大火成岩 二叠纪 海洋缺氧 生物大灭绝 生物灭绝事件 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 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二氧化碳的快速排放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19
作者 袁超(编译) Cui Y +3 位作者 Li M S van Soelen E E Peterse F Kurschner W M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9-1229,共1页
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PME,251±0.037 Ma)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发生时间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相一致。现有研究认为,由于该大火成岩省火山的喷发,大气中被注入大量的CO_(2),引发了严重的全... 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PME,251±0.037 Ma)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发生时间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相一致。现有研究认为,由于该大火成岩省火山的喷发,大气中被注入大量的CO_(2),引发了严重的全球变暖、灾难性的海洋缺氧以及极端的海洋和陆地酸化,从而导致二叠纪末陆地和海洋中生命的大灭绝。然而,目前对触发二叠纪末全球碳循环扰动的贫13C碳的来源、海洋pH值下降以及该时期全球变暖等问题尚未达成一致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大火成岩 二叠纪 全球变暖 海洋缺氧 生物大灭绝 生物灭绝事件 全球碳循环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喷发旋回、环境与模式 被引量:28
20
作者 夏茂龙 文龙 +6 位作者 李亚 罗冰 何开来 刘冉 邱玉超 何青林 陈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2,共12页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发育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永探1井为该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的首口工业气井,但目前对于该区火山喷发旋回、古地理环境及喷发模式的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对岩相、储层分布的认识和勘探区带评价。为此...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发育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永探1井为该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的首口工业气井,但目前对于该区火山喷发旋回、古地理环境及喷发模式的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对岩相、储层分布的认识和勘探区带评价。为此,从研究该区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入手,分析火山喷发旋回,结合区域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综合对比确定火山喷发环境,建立火山喷发模式,综合钻井、重磁力、地震等资料预测区域火山机构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二叠系火山岩纵向发育5套岩性、4个喷发旋回(期次),早期两个旋回强烈爆发,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晚期两个旋回能量减弱,发育浅成侵入岩;②该区火山岩为东吴运动抬升后陆相环境喷发,主喷发期与峨眉山玄武岩基本一致,为中—晚二叠世之交及其后的100万年(1 Myr);③简阳—中江地区北东向主断裂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的交汇处为深层岩浆上涌通道,控制该区发育中心式多火山口喷发形成的复式火山机构,有利于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叠置、连片规模分布。结论认为,简阳地区火山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环境、喷发时代一致,但喷发模式及岩性、岩相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特殊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简阳地区 二叠纪 火山碎屑岩气藏 火山岩岩相 喷发旋回 喷发环境 喷发模式 峨眉山大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