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
1
作者 钱永新 赵毅 +5 位作者 刘新龙 刘鸿 刘国梁 朱涛 邹阳 陈方文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岩心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产液剖面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页岩油高产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类...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岩心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产液剖面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页岩油高产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类型可划分为砂岩类、白云岩类和泥岩类等,粉砂岩类储层以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泥岩类储层以陆源-内源混积物为主,白云(灰)岩类储层以内源化学沉积为主;玛湖凹陷风城组粉砂岩类、白云岩类和泥岩类储层孔隙喉道尺寸依次减小,孔隙连通性依次变差。②玛湖凹陷风城组粉砂岩类储层含油性最好,其次是泥岩类储层,白云岩类储层含油性最差,孔径较大的孔隙和微裂缝中的游离油含量较高,孔径较小的孔隙中的吸附油含量较高。③玛湖凹陷风城组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分别控制着页岩油的高产区域和高产层段,长英质矿物含量、有效孔隙度值、游离油孔隙度值、裂缝密度和脆性指数等均较高的储层是页岩油高产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低温氮气吸附 孔径分布 游离油 吸附油 裂缝密度 脆性指数 风城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南缘甫沙8井原油与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亲缘关系
2
作者 王祥 葛祝时 +6 位作者 张慧芳 孙迪 王张虎 谢小敏 孟强 陈果 肖七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为进一步拓展塔西南山前南缘油气勘探领域,以该区甫沙克里阳构造带甫沙2井、阳1井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和新发现井--甫沙8井原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亲缘关系研究。通过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为进一步拓展塔西南山前南缘油气勘探领域,以该区甫沙克里阳构造带甫沙2井、阳1井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和新发现井--甫沙8井原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亲缘关系研究。通过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分析,从烃源岩基础地球化学性质、分子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刻画普司格组不同层段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不同层段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初步探讨甫沙8井原油的来源。研究区普司格组上段上部和中段有机质丰度较低,为Ⅲ型有机质,难以作为有效源岩,同时可能存在深部运移烃侵染;普司格组上段下部和下段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为Ⅱ_(1)—Ⅲ型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普司格组上段下部沉积于偏氧化的浅湖环境,有机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下段沉积于还原性较强的深湖—半深湖环境,水生生物贡献相对较高。甫沙8井下侏罗统产出原油的Pr/Ph、C_(24)Te/C_(26)TT和甾烷/藿烷比值较高,C_(19)-C_(23)TT/C_(30)H比值较低,相对富含C_(29)规则甾烷、芴和氧芴,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介于-32.0‰~-29.0‰之间,这与普司格组上段下部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证实两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稳定碳同位素 普司格 二叠系 柯克亚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区块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主采煤层脆性评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庆丰 李子玲 +4 位作者 张继坤 郝帅 孙晓光 尚延洁 左运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保德区块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但井间产能差异大,其重要原因在于储层脆性区域差异导致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岩石力学参数法是常用的储层脆性评价方法。研究岩石力学参数和脆性可为压裂改造提...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保德区块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但井间产能差异大,其重要原因在于储层脆性区域差异导致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岩石力学参数法是常用的储层脆性评价方法。研究岩石力学参数和脆性可为压裂改造提供重要参数基础,但当前方法多借助经验公式,评价精度有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实验获取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多测井曲线转换模型,建立了岩石力学剖面,进而实现脆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含煤层系岩石力学参数适用性较好。保德区块主采4+5^(#)和8+9^(#)煤层脆性指数均整体较低,4+5^(#)煤层较8+9^(#)煤层脆性指数值略高,两套主采煤层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脆性值低。矿物成分差异影响岩石脆性,石英含量越高,弹性模量和脆性指数越大,具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煤层脆性 太原—山西 二叠系 保德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储层分布
4
作者 李亚 王尉 +5 位作者 赵立可 刘冉 张玺华 陈延贵 黄天海 肖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岩屑、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有利储集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中二叠世栖霞期主要为缓坡相沉积,可进一步细... 综合利用岩心、岩屑、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有利储集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中二叠世栖霞期主要为缓坡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盆地等沉积亚相及多种微相,岩性以晶粒白云岩、亮晶生屑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及泥质灰岩为主。②栖一段沉积期,海水相对较深,滩相整体发育程度较低,仅在古地貌相对较高的高石梯区域沉积,岩性以泥晶生屑灰岩为主,沉积相受古地貌的影响较大;栖二下亚段沉积期,水体相对变浅,原古地貌高部位高石梯地区所发育的滩相受可容纳空间不足的影响而向古地貌相对低部位的磨溪地区侧向迁移,使地貌高差减小并逐渐发生反转;栖二上亚段沉积期,磨溪地区的滩相在垂向加积的同时,进一步向蓬莱地区迁移,沉积地貌高差减小但暂未发生反转。栖霞组滩相的发育受沉积微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升降共同控制。③栖霞组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其发育主要受岩相、岩溶及裂缝等因素控制,相对高能的颗粒滩由于沉积地貌相对较高,容易发生暴露而接受早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储层,高孔渗为进一步叠加白云石化作用提供了流体通道。磨溪地区高能滩最为发育,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区带,北部蓬莱地区次之,“德阳—绵阳”凹陷周缘有望成为下一个规模相控的天然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沉积古地貌 碳酸盐缓坡 早期岩溶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栖霞 二叠系 德阳—绵阳凹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库珀盆地二叠系Roseneath组与Murteree组页岩矿物模拟及岩石物性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JADOON Quaid Khan ROBERTS Eric +2 位作者 BLENKINSOP Tom WUST RaphaeI SHAH Syed Anjum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以澳大利亚库珀盆地二叠系Roseneath组和Muteree组页岩样品及测井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技术对Roseneath组和Muteree组页岩进行矿物模拟及岩石物性参数研究,评估这两套页岩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岩心和... 以澳大利亚库珀盆地二叠系Roseneath组和Muteree组页岩样品及测井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技术对Roseneath组和Muteree组页岩进行矿物模拟及岩石物性参数研究,评估这两套页岩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岩心和岩屑样品分析得到的沉积学、岩相学、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数据,建立目的层矿物模型;基于岩心和岩屑的常规岩心分析结果、伽马测井资料、扫描电镜分析结果、XRD分析结果、地球化学和岩相学分析结果,针对关键井进行岩石物理建模。利用所建模型对两套页岩进行矿物成分模拟和岩石物性参数分析。Roseneath组页岩和Murteree组页岩均由黏土、石英、碳酸盐和干酪根组成,还含有少量副矿物,如长石、菱铁矿等。根据孔隙度、渗透率、TOC、含水饱和度、矿物组成等结果判断,Murteree组页岩在盆地范围内的资源潜力比Roseneath组页岩更好,潜力区在Encounter 1井区及其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矿物模拟 岩石物性 库珀盆地 二叠系Roseneath 二叠系murteree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流体相态及油气藏类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铎 曾治平 +5 位作者 徐冰冰 李超 刘德志 范婕 李松涛 张增宝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沙湾凹陷超深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烃源岩热演化模拟实验分析了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产物类型,结合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实验数据,运用相图判别法和经验参数法对沙湾凹陷征10井地层流体相态进行...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沙湾凹陷超深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烃源岩热演化模拟实验分析了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产物类型,结合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实验数据,运用相图判别法和经验参数法对沙湾凹陷征10井地层流体相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征10井上乌尔禾组油气主要来自于下乌尔禾组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5%~1.46%,岩石热解峰温(T_(max))为433~446℃,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目前处于生轻质油阶段。②上乌尔禾组地层流体成分表现为凝析气藏的流体组成,地层温度为166.0℃,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地层压力为155MPa,远高于露点压力,地-露压差大,表明地层条件下流体呈凝析气相特征,但地下油气相态与地表采出流体相态具有一定差异。相图判别法和经验参数法烃类流体相态分析结果均显示,征10井上乌尔禾组气藏为含大油环的凝析气藏。③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紧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近源垂向输导,向局部隆起区运聚,巨厚的三叠系及上乌尔禾组中上部区域盖层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最终在局部隆起区形成岩性-构造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相态 超深层 凝析气藏 近源成藏 上乌尔禾 征10井 二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深层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立勇 史云鹤 +3 位作者 董国栋 张君莹 潘博 王彦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2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煤岩气资源,展现出了巨大的煤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条件、古气候信息可以为煤岩气的形成及有利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煤岩气资源,展现出了巨大的煤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条件、古气候信息可以为煤岩气的形成及有利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煤岩发育控制因素,在钻井岩心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对5号煤岩进行了煤工业组分及全硫含量、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_(o))和主微量的测试分析,并揭示了煤岩的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①5号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灰分含量为6.04%~29.00%,平均为17.23%,挥发分含量为12.21%~35.05%,平均为21.61%,水分含量为0.49%~0.78%,平均为0.63%,全硫含量为0.10%~1.49%,平均为0.53%,Ro为1.75%~1.84%,平均为1.79%;②主元素化合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微量元素以Sr、Ba,稀土元素以Ce为主,含量整体较高,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为主,上地壳分配模式曲线具有Eu负异常特征,表明5号煤岩聚煤过程中未受到深部热液影响;③结合m_(Sr)/m_(Ba)、GI^(*)、m^(Sr)/m^(Cu)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5号煤岩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前缘低位沼泽相和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整体以咸水、温湿的还原环境水体为主,且沉积水体北部偏酸性,南部偏碱性,5号煤岩的聚煤过程整体受到海侵作用控制。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煤岩发育控制因素的认识,为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山西 5号煤岩 地球化学 成煤环境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威 刘珠江 +1 位作者 魏富彬 李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5-1367,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发育一套海相优质页岩,页岩储层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以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发育一套海相优质页岩,页岩储层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以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二叠系茅口组三段和吴家坪组二段等海相页岩储层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提出了大隆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区优质页岩发育,沿开江-梁平陆棚呈环带状分布,厚度介于20~35 m。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发育混合硅质页岩相和含灰硅质页岩相。南江地区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介于20~30 m,以混合硅质页岩相为主;在普光地区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相对较大,介于30~35 m,以含灰硅质页岩相为主;而靠近陆棚中间位置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略有减薄,在20 m左右,以硅质页岩相为主。②大隆组页岩储层具有“高碳、高脆、高孔、高含气”的“四高”特征。页岩为有机质发育的孔隙型储层,总体具有高孔-特低渗、微孔占比高和孔隙连通性较好的特征。③沉积环境控制了大隆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及类型,流体超压使孔隙后期得以保存。④相比其他层系,海相页岩储层大隆组岩性组合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为主,纵向灰岩夹层多,岩性非均质性强。不同层系页岩主要储集空间总体相似,均以有机质孔为主,但大隆组储层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度较其他层系页岩总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储层特征 页岩 大隆 二叠系 川东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文燕 梁仲 +4 位作者 杨靖 王维星 陆松嵩 周中成 何奎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18-125,131,共9页
为探索重庆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地质特征,基于区内煤田勘查、煤层(系)气勘查取得的地质资料及测试数据,对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煤储层、暗色泥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区内煤储层具有煤体... 为探索重庆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地质特征,基于区内煤田勘查、煤层(系)气勘查取得的地质资料及测试数据,对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煤储层、暗色泥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区内煤储层具有煤体结构以碎裂—块状为主、埋深中等、孔隙不发育、低孔低渗、含气量高的特点;暗色泥页岩储层具有低脆性、单层厚度薄、孔隙不发育、低孔低渗、含气量一般的特点;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薄、孔隙不发育、低孔低渗、含气性一般的特点。若考虑组合开发,具备一定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龙潭 煤系地层 非常规气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波 冯德浩 +5 位作者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度普遍较大,自东北部斜坡区向凹陷中部厚度逐渐增大,并向西部莫索湾凸起逐渐减小,最大泥岩厚度可达536 m。(2)研究区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综合评价为中等—极好,纵向上以平一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平面上以凹陷东北部滴南7井区和滴南19井区最高;平地泉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少部分为Ⅱ_(1)型,纵向上以平二段有机质类型最好,平面上凹陷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3)热演化史模拟结果显示,凹陷区和斜坡区烃源岩分别在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达到生烃高峰,现今分别处于高成熟阶段和成熟阶段。(4)研究区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类油气藏,其中平地泉组烃源岩与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平二段和平一段的优质烃源岩与湖盆边缘的小型扇三角洲沉积在平地泉组内部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二者油气勘探潜力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高有机质丰度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模拟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平地泉 二叠系 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12
作者 唐勇 袁云峰 +8 位作者 李辉 王亚飞 吕正祥 卿元华 李树博 陈洪 秦志军 王秋玉 谢知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5-978,共14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存在的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该类储层的勘探。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存在的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该类储层的勘探。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以及成储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双填隙物”特征,砾石间主要被较粗的砂质组分填隙,胶结作用主要发生于砂质组分之间;砂砾岩孔隙度低,砾石中基本不发育孔隙,砂质填隙物中孔隙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和次生溶孔;与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演化现象主要发生在砾石之间的粗填隙物砂质组分中,主要为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形成较多的溶蚀孔隙;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高能沉积微相中储层更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与长石溶蚀有关,裂缝、不整合面是酸性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早成岩期酸性流体主要为沿不整合面下渗的大气水,尤其是靠近北三台凸起的区域大气淡水溶蚀更为显著,中成岩期主要为有机酸溶蚀;砂砾岩中发育大气酸溶蚀型、有机酸溶蚀型和双源酸叠加溶蚀型等3类储层,不同类型储层分布决定了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斜坡区、凹陷区的砂砾岩+断裂发育叠合区是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上乌尔禾 二叠系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远 陈轩 +5 位作者 覃建华 李映艳 何吉祥 陶鑫 尹太举 高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及内部侵蚀面沉积构造为湖泊异重流成因,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水下天然堤、朵叶体及侧缘4种微相类型,其中水道和朵叶体为有利储集微相。②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吉木萨尔凹陷古地貌整体呈“南低北高、中部低东西高”的沉积格局,低部位发育古沟槽、古低凸起及古低洼3类微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内水道储层为加积叠置、厚层状充填,古低洼区内朵叶体为进积—侧积叠置、薄层席状披覆,古低凸起分割异重流沉积;古斜坡区异重流欠发育。③吉木萨尔凹陷南部发育3个异重流供给水道区。异重流水道向北进积,主水流线分散成多支,在水道末端形成多个连片叠置的朵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页岩油 异重流 朵叶体 水道 芦草沟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陈诚 赵永强 +4 位作者 俞凌杰 卢龙飞 刘伟新 潘安阳 李楚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7,共15页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氧化碳吸附、氮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技术,开展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定性—定量研究,并运用基于二氧化碳吸附的V-S模型、氮吸附的FHH模型和高压压汞的分形几何模型对不同孔径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纳米级有机孔和少量的无机孔,有机孔发育特征随有机质显微组分不同和分布形式差异而显示强的非均质性。大隆组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与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相似,以介孔和微孔为主,占总孔体积的90%以上;页岩孔隙结构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的影响。分形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深层页岩宏孔非均质性强于介孔和微孔。其原因可能为深层页岩微孔孔径较小,分布集中,成因单一,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孔隙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小分形维数;而宏孔孔径较大,分布范围较广,成因多样,易受成岩作用影响,表现出强非均质性。深层页岩微孔—介孔因其丰富的储集空间和较强的自相似性,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渗流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页岩储层 大隆 二叠系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二庭 米巨磊 +4 位作者 张宇 潘越扬 迪丽达尔·肉孜 王海静 高秀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东道海子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二叠系平地泉组是该区烃源岩发育的重点层系。通过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生成油气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道海子凹... 东道海子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二叠系平地泉组是该区烃源岩发育的重点层系。通过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生成油气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道海子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的Pr/nC17值为0.35~1.18,Ph/nC18值为0.23~0.81,显示其生烃母质主要为混合源,既有陆地生物的贡献,也有水体生物的贡献。②纵向上,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质量最好,平一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81.1%,TOC平均值为1.88%,平二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62.5%,TOC平均值为1.55%,而平三段的好—优质烃源岩仅占30.2%。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主要为Ⅱ型,占比分别为66.7%和48.4%,既可生油也可生气,平三段烃源岩质量较差,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平面上,烃源岩从边缘区向凹陷区逐渐变好。③凹陷边缘区的烃源岩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烃源岩埋深较大,达到高—过成熟演化阶段,该套烃源岩在埋深约为2500m时达到生烃门限,在埋深为4350m处达到大量排烃门限,而当埋深大于5050m时,进入大量裂解生气阶段。④研究区油气分布明显受烃源岩分布及成熟度控制,在远源端剥蚀区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发现成熟油,下凹斜坡区二叠系以轻质油为主,而凹陷中心以平地泉组“自生自储”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地球化学特征 自生自储 平地泉 二叠系 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超威 李辉 +4 位作者 王泽胜 王秋玉 谢知益 黄志强 张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康探1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亿吨级储量的落实,展现了阜康凹陷深层油气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总结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的勘探经验与理论认识,指导其他富烃凹陷碎屑岩领域下凹勘探,依托井资料、储集层岩石...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康探1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亿吨级储量的落实,展现了阜康凹陷深层油气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总结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的勘探经验与理论认识,指导其他富烃凹陷碎屑岩领域下凹勘探,依托井资料、储集层岩石薄片、孔渗分析以及试油资料等,对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下凹勘探突破进行系统分析。阜康凹陷周缘凸起带和斜坡区油气主体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烃源岩高熟油气主要富集在凹陷区;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沉积期古地貌的控制,发育退覆式沉积低位域砂体,形成了古凹槽区叠置连片规模储集体;凹陷区普遍存在超压,有利于深埋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还有助于微裂缝的形成,提高储集层渗流能力,增加深埋储集层的有效性。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到芦草沟组烃源岩晚期高熟油气的充注、退覆式沉积的规模成砂以及超压作用的保孔增渗,具备规模增储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 勘探启示 退覆式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逸飞 赵卫卫 +4 位作者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3,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大面积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平均质量分数为2.12%,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Ro为2.0%~3.7%,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优质烃源岩。(2)研究区山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整体上具有富黏土特征,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56.7%,有利于吸附气的赋存;主要发育无机矿物孔、有机孔和微裂缝3种储集空间类型;岩石含气性受不同岩性组合的影响而差异较大,山2段相较于山1段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平均质量体积为1.38 m3/t)。按照源储配置关系,可划分为厚层泥页岩夹薄砂层、泥页岩与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泥页岩与煤层混层3种类型,不同的源储配置具有不同的含气特征。(3)研究区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在成藏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转化。其聚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有机质开始生成气态烃,页岩气开始吸附聚集;中—晚侏罗世,气态烃大量生成膨胀造隙,气态烃排出,裂缝关闭,循环运移聚集;早白垩世,有机质达到高—过成熟阶段,进入最后一个生排烃时期,直至地层抬升,生烃终止。泥页岩良好的封盖作用为页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源储配置 吸附态 游离态 聚集规律 封盖作用 山西 二叠系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田录 吴承美 +2 位作者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地震、测井和微地震监测等资料,在天然裂缝模型和地应力模型的约束下,运用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模拟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特征及其对压裂缝网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 综合利用岩心、地震、测井和微地震监测等资料,在天然裂缝模型和地应力模型的约束下,运用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模拟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特征及其对压裂缝网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包括层理缝和构造缝,以层理缝为主,数量多、倾角小,裂缝数量平均为251条,裂缝面密度为0.58~1.34条/m,平均为0.93条/m。构造缝倾角为70°~95°,裂缝数量明显少于层理缝,根据形成时间及产状,构造缝可分为Ⅰ类和Ⅱ类构造缝。(2)研究区最小水平主应力为50.41~55.22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53.52~74.43 MPa,有利于水力压裂缝网的延伸,芦草沟组纵向存在应力隔层,最大层间应力差可达12 MPa,水力压裂时人工裂缝不易穿层。(3)研究区芦草沟组页岩压裂改造以激活高角度构造缝为主,96.45%的压裂缝为“T形”裂缝,而“十字形”和“一字形”压裂缝仅占2.24%和1.21%,芦草沟组压裂缝半缝长度为70~100 m,高度为10~30 m,邻近断层时由于缝长过大,易发生井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层理缝 构造缝 压裂扩展模拟 芦草沟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
19
作者 白玉彬 李梦瑶 +4 位作者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通过岩石薄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R_o)等多种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以典型井为例系统刻画了研究... 通过岩石薄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R_o)等多种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以典型井为例系统刻画了研究区“甜点”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白云石,其次为方解石和黏土矿物,岩石类型包括灰质泥岩、砂质泥岩、云质泥岩与泥岩。②不同岩性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TOC平均为0.75%;有机质类型以生油Ⅱ型为主,其次为Ⅰ型和少量的Ⅲ型;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以中等—极好烃源岩为主。③优选TOC、氯仿沥青“A”、游离烃S_(1)和R_o作为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将其划分为富集、中等富集、低效与无效共4种资源类型。④典型井玛页1井的页岩油“甜点”评价结果显示,高TOC、高氯仿沥青“A”和S_(1)、高油饱指数(OSI)的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最好;相对贫有机质、S_(1)较高的层段,页岩油也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页岩油 “甜点”评价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风城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高含水气藏地质建模
20
作者 邱新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7,13,共8页
为了精细描述致密高含水气藏可供开发调整的有利区、明确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适合高含水气藏的建模方法,综合岩心、测井、钻井等资料,借助Petrel软件建立了该... 为了精细描述致密高含水气藏可供开发调整的有利区、明确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适合高含水气藏的建模方法,综合岩心、测井、钻井等资料,借助Petrel软件建立了该区下石盒子组气藏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整体上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宽缓单斜,区内发育两条正断层、小型鼻状隆起以及背斜构造;②盒1段河道及复合心滩规模较大,呈“砂包泥”状,盒2+3段河道及心滩规模相对较小,呈“泥包砂”状,研究区泥岩夹层占比为50%,粉砂岩夹层和致密层夹层占比为30%;③所建模型数据与实际钻井情况较为相符,能够快速高效地计算研究区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出A井区下石盒子组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41.16×10^(8) m^(3)。结论认为:①利用精细水平井单层划分成果细化地层微构造可以建立全区精细构造模型;②建立水平井构型控制的沉积微相模型及隔夹层模型能有效提高物性参数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③沉积微相、岩石相、断层等主控因素约束的水平井气藏属性参数建模能有效提高物性参数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在致密高含水气藏“多、薄、窄、密、强、杂”型的储层空间中适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 致密高含水气藏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