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确立在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 被引量:1
1
作者 殷鸿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2001年3月7日,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传来一个振奋地学界的消息: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被正式确定在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这不仅是我国几代地学工作者数十年艰辛努力奋斗的结晶,而且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大荣耀.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 剖面 点位 浙江 长兴县 煤山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慈利江垭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序的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全锋 丁奕 曹长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37-3648,共12页
本文对湖南慈利江垭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序(大隆组顶部9.4m和大冶组底部7.5m)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划分出八种微相类型,并结合露头和光面上的沉积特征,对每种微相的成因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界线附... 本文对湖南慈利江垭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序(大隆组顶部9.4m和大冶组底部7.5m)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划分出八种微相类型,并结合露头和光面上的沉积特征,对每种微相的成因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大隆组顶部层序沉积于相对海平面持续上升阶段,随着相对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环境逐渐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在大隆组最顶部,相对海平面有一快速的大幅度下降,沉积环境由深水盆地突然转变为浅水台地。之后自大冶组底部向上,相对海平面又逐渐上升,沉积盆地依次经历了滞流盆地、半循环盆地和循环盆地的转换;在距离大冶组底部约7m处,相对海平面开始下降,气候变得极为干燥,沉积盆地转变为蒸发盆地。值得指出的是,大隆组-大冶组界线处的快速海退面正好对应于二叠纪末生物灭绝面,从而表明大海退很可能是造成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垭剖面 湖南慈利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沉积微相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新认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9-1196,共8页
通过对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的研究,认为微生物岩的树枝状构造的形成有两种控制因素:(1)成岩作用,成岩流体对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及化石内部的孔隙的胶结作用,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重结晶作用,使受成岩... 通过对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的研究,认为微生物岩的树枝状构造的形成有两种控制因素:(1)成岩作用,成岩流体对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及化石内部的孔隙的胶结作用,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重结晶作用,使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区域因晶体较粗在露头上表现为深颜色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2)微生物的影响。在微生物富集的地方,微生物死亡腐烂后形成孔隙,成岩流体易于在这些区域运移,在孔隙中形成胶结物,使这些区域成为露头上颜色较深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形态不规则,在薄片上呈蝴蝶状、云朵状、不规则圆形的或者新月形等形状,大小在100~600μm之间,内部被方解石胶结物充填,没有保存任何内部构造。根据形态和大小,推测这种化石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菌落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瑶琪 柴之芳 +2 位作者 毛雪瑛 马淑兰 马建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8-196,共9页
本文对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连续的二叠-三叠系海相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豫化学的研究。查明了REE分布特征;REE沿粘土层垂向上的变化,比较了界线粘土与非界线粘土在REE分布上的差异。讨论了界线粘... 本文对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连续的二叠-三叠系海相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豫化学的研究。查明了REE分布特征;REE沿粘土层垂向上的变化,比较了界线粘土与非界线粘土在REE分布上的差异。讨论了界线粘土的成因,根据稀土模式所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由中酸性山火山岩和代表冲击溅射产物的上部地壳物质组合的混合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混合模式 粘土 三叠系 中国 二叠系 界线 REE分布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树旺 郑月娟 +6 位作者 张健 张海华 张德军 苏飞 黄欣 公繁浩 甄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1-838,共18页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锆石U-PB年龄 火山岩 界线 连续沉积 沉积环境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大兴安岭南部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殷鸿福 鲁立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7-267,共11页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述了煤山与其他剖面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磁性地层学的对比。介绍了δ13C和δ34S的化学地层学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PTB附近多个δ13C负漂移的发现。两项重要的分子地层学研究显示了基础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微生物生态系的灾变和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之交严重缺氧事件期间透光带的静海相环境。文章报道了自2001年以来PTB年代测定的进展。PTB之下14cm处火山成因的粘土层25层的年代,现在定为(252·4±0·3)Ma(Mundil等,2004)。文章还讨论了事件地层学,认为尽管在25-26层有一个主事件,煤山PTB附近的事件是多幕式的,并且开始于事件层25-26层之前。因此,PTB大绝灭主因是外星撞击导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型剖面和点 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树枝状微生物岩状岩石成因初解 被引量:25
7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I0002,共7页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树枝状构造的暗色部分为残留的灰泥岩;浅色部分为灰岩经过重结晶、白云石化—去白云石化作用改造而成。在暗色的残留灰岩里有保存很好的丰富的球状微生物化石。研究认为,岩石中暗色部分和浅色部分的原始组分是同时沉积的;是成岩作用控制了浅色部分的形成。这一成果应当对认识老龙洞剖面树枝状微生物岩的成因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树枝状构造 白云石化 去白云石化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张克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型剖面 综述 煤山剖面 Δ^13C 全球 磁性地 缺氧事件 生物危机 分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段古地磁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永安 金小赤 +3 位作者 孙东江 程政武 庞其清 李佩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36,共12页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的大隆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Da段。梧桐沟组顶部和锅底坑组底部,正、负极性变化频繁,极性特征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部对比,即相当于Db段。锅底坑组下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上部对比,即相当于Dc段。锅底坑组中下部以负极性为主,上部夹1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上部磁性特征对比,即相当于Dd段。锅底坑组中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4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飞仙关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Fa段。根据磁性段的划分对比,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置于Fa和Dd之间,即本次研究测制剖面的41层和42层之间。根据各岩组的古地磁特征求得岩组形成时的古地磁极:梧桐沟组79.1°N,238.1°;锅底坑组72.3°N,322.2°;下三叠统77.5°N,320.8°。古纬度基本一致,为32°~3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新疆 吉木萨尔县 大龙口 捂桐沟组 锅底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巢湖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微生物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红剑 周跃飞 +1 位作者 谢巧勤 陈天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2-828,共7页
文章对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微生物岩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分析,同时探索了盐酸溶解法分离样品中不同种类碳酸盐矿物的方法。结果表明,界线微生物岩成分均一,具有较高的Si、Al和Mn含量,主要由方解石、石英、黏土矿物和铁... 文章对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微生物岩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分析,同时探索了盐酸溶解法分离样品中不同种类碳酸盐矿物的方法。结果表明,界线微生物岩成分均一,具有较高的Si、Al和Mn含量,主要由方解石、石英、黏土矿物和铁白云石组成,岩性上为泥质、白云质灰岩;岩石中的铁白云石自形程度较高,截面呈正三角形或菱形,晶粒大小在10μm左右;采用0.3%HCl(固液质量比1∶50)可以有效区分微生物岩中的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前者溶解,后者不溶)。研究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微生物岩形成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促进了黏土矿物的生成,对碳酸盐矿物的生成无影响;铁白云石的生成经历了含铁碳酸盐沉积—碳酸盐去Mg、Fe作用—铁白云石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 铁白云石 氧化还原条件 沉积 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研究——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素新 彭元桥 +3 位作者 喻建新 杨逢清 殷鸿福 史玉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岩中出现了异常。据此得出岔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确定在第66f层比较合适;第66f和68a这两层粘土岩为此剖面的界线粘土岩;自第66f层底部至第68a层顶部这一段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组);界线粘土岩的成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降落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岩 陆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岔河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素新 冯庆来 +1 位作者 顾松竹 于吉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26,共6页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纳水剖面黏土岩中未发现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迹象。由此可知华南大部分地区在晚二叠世曾受强烈的火山作用影响,但也有少部分深水相地区未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同是深水相P-T界线剖面附近的黏土岩以及同一剖面不同层位的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碎屑物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火山作用的强弱、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以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黏土岩 黔桂地区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元桥 高勇群 +2 位作者 杨逢清 殷鸿福 G.R.Shi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从岩石地层研究着手,介绍了南非卡鲁盆地内综合地层研究的相关成果。在生物地层方面,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的研究在该区具有传统优势,孢粉化石的研究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取得较大进展,在陆相界线地层研究中菌孢化石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约... 从岩石地层研究着手,介绍了南非卡鲁盆地内综合地层研究的相关成果。在生物地层方面,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的研究在该区具有传统优势,孢粉化石的研究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取得较大进展,在陆相界线地层研究中菌孢化石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约1 m厚的地层内的富集事件属首次报道。在地球化学地层方面,南非有机碳同位素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变化趋势与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存在相似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海、陆相界线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在磁性地层方面,南非卡鲁盆地内的磁极性存在从反向到正向然后再反转(R-N-R)的变化,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则位于第一反向极性带的顶部。同时,结合目前全球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陆相界线地层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指出华南地区可能为突破传统观念的研究地区,陆地事件地层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卡鲁盆地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生物地 地球化学地 磁性地 事件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尚彦 殷鸿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7期16-21,共6页
近3年通过对滇东黔西地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证实滇东黔西地区是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的良好地区;2发现并证明研究区有连续的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3)发现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事件... 近3年通过对滇东黔西地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证实滇东黔西地区是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的良好地区;2发现并证明研究区有连续的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3)发现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事件成因的“界线粘土岩”;4)丰富了研究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古生物资料;5)分析研究了宣威组露头地层层序;6)进行了华南海相和陆相二叠—三叠系地层界线之间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 界线粘土 古生物 宣威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地区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中发现微球粒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尚彦 殷鸿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1-414,共4页
在滇东黔西地区的几条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研究中,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普遍存在1~2层非正常事件成因的粘土岩,并在粘土岩中发现了大量微球粒。依据化学成分,这些微球粒可分为硅质和钡质两类。笔者认为这种含微球粒的粘... 在滇东黔西地区的几条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研究中,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普遍存在1~2层非正常事件成因的粘土岩,并在粘土岩中发现了大量微球粒。依据化学成分,这些微球粒可分为硅质和钡质两类。笔者认为这种含微球粒的粘土岩成因很可能是,陨石撞击地球诱发大规模火山爆发,其产物又经历正常沉积作用并有非火山和撞击的正常沉积物混入。这些奇异的球粒,可能就是撞击的产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粘土岩 微球粒 化学成分 成因 火山 陨石 沉积作用 硅质球 钡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西口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剖面综合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训练 王雷 +2 位作者 张海军 张世红 夏国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1-302,共12页
对中国海相石炭—二叠系界线典型剖面陕西镇安西口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事件地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建立了4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treptogna-thoduselegantulus带,S·elongatus带... 对中国海相石炭—二叠系界线典型剖面陕西镇安西口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事件地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建立了4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treptogna-thoduselegantulus带,S·elongatus带,S·gracilis带和S·isolatus带。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S·isolatus带的底界,较以带Pseudofusulinakrotowisphaeroidea-Dunbarinella(PD)带的底界为标志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层位低3·3m。在西口剖面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以初始海泛面作为层序界面,识别出12个四级层序(大体相当于副层序组),构成5个Ⅱ型三级层序。这5个三级层序及其对应的海平面变化与贵州独山、罗甸纳水、紫云扁平剖面同期地层中三级层序及海平面变化旋回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对应关系。除下杨家河阶外,其余各阶的底界,包括逍遥阶、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的底界,基本上都位于沉积相转换点或其附近,即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关键界面或其附近。表明这5个三级层序的关键界面与年代地层界线的关系相当密切。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与碳酸盐岩微相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显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重要地层界线附近常出现磁化率异常高值,说明碳酸盐岩磁化率可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地层中可识别出两次明显的类辐射事件。第一次类辐射事件发生在Occidentoschwagerinaalpina-O·postgallowayi(OS)组合带底部,即下杨家河阶的底部。第二次辐射事件发生在Mccloudiaregularis-Par-aschwagerinafragosa-Robustoschwagerinaxiaodushanica(MPR)组合带底部,即范家河阶的底部。具有三级和三级以上隔壁的四射珊瑚动物群突然大量繁盛,代表四射珊瑚演化进程中一次重大变革。在陕西镇安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这个生物事件首现层位相当于类Pseudofusulinaurdalensi(PU)带下部,高于该带底界不到12m,以Xikouphyllum-Shaannanophyllum-Szechuanophyllum-Wentzellophyllum组合带为代表。在这个层位牙形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出现的层位关系密切。在垭口阶底界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吻合最好,隆林阶底界次之,然后是范家河阶底界。与上述3条界线相比,在镇安西口剖面上,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位置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事件地层特征不明显,既不是一个生物辐射演化面,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也不太明显,在实际工作中不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界线 综合地 高分辨地 序地 事件地 磁化率 陕西镇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菊石生物地层划分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杨 吴会婷 +5 位作者 肖异凡 杨廷禄 何卫红 王瀚 孙曦 吴顺宝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3,共9页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露头良好,长兴期菊石动物群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大隆组-大冶组底部菊石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菊石带: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第22~32层)、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露头良好,长兴期菊石动物群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大隆组-大冶组底部菊石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菊石带: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第22~32层)、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第33~70层)、Hypophiceras-Ophiceras带(第72~74层)。对该剖面菊石带划分及区域对比表明,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的时代为长兴期早期,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为长兴期晚期,Hypophiceras-Ophiceras带为长兴期末期-印度期早期。另外,对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序列的区域对比,以及克脚剖面菊石标准化石的分布表明,克脚剖面第71层的灰白色黏土岩和顶部的黑色泥岩,分别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6层;第72~74层的泥质灰岩,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7层;第75层的灰白色黏土岩,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8层。同时,剖面第73层产菊石Ophiceras sp.,是三叠纪的标准化石,因此,本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于第72层内部(第72层共厚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克脚剖面 菊石分带 区域对比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概念、术语、有关规定与研究实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克信 童金南 +3 位作者 赖旭龙 何卫红 江海水 罗根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42,共20页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层型及点("金钉子")定位我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极大地推动了PTB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与点建立的相关概念、术语和有关规定、地层划分的主要种类及其...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层型及点("金钉子")定位我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极大地推动了PTB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与点建立的相关概念、术语和有关规定、地层划分的主要种类及其地层单位术语的基础上,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为研究实例,综述了该金钉子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现状。煤山D剖面构建了目前全球最完整的PTB地层牙形石带序列,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物残存和复苏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坐标系,也为相关的地质事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钉子”建立 术语 煤山D剖面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牙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攀P—T界线深水相剖面与煤山剖面地层学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凡 冯庆来 +2 位作者 何卫红 蒙有言 顾松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放射虫生物地层学、黏土矿物事件地层学和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方面对广西柳桥地区东攀二叠系—三叠系深水相剖面进行了研究,并与浙江煤山剖面(GSSP)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攀剖面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与煤山剖面具有较好的... 从放射虫生物地层学、黏土矿物事件地层学和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方面对广西柳桥地区东攀二叠系—三叠系深水相剖面进行了研究,并与浙江煤山剖面(GSSP)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攀剖面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与煤山剖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①东攀剖面放射虫A.yaoi带可以与煤山剖面的Clarkin achangxingensis-C.postwangi-C.postsubcarinata-C.deflecta组合带对比;②两剖面都具有性质相似、延伸稳定的界线黏土岩;③在两剖面界线黏土岩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都发生了巨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深水相 东攀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4
20
作者 谭聪 袁选俊 +3 位作者 于炳松 刘策 李雯 崔景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TOC测试对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气候环境代用化学指标的波动指示了从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氧化程度相对低,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紫红色砂泥岩代表水体较浅的河流-三角洲相,强氧化环境,气候干旱炎热;而到中三叠统纸坊组沉积期,湖平面上升,元素的迁移作用加强,氧化程度变弱,气温降低,气候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上δ^13CPDB存在显著负偏,与全球范围内的海相P/T界线具有一致性,说明在华北地台陆相P/T界线上同样存在气候突变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与海相地层可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碳、氧同位素 古气候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