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审召-统万城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斌
雷卞军
+2 位作者
徐小红
张洪峰
李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上古生界气藏的主力产层,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的分析基础上,对山1、盒8段储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控制储...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上古生界气藏的主力产层,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的分析基础上,对山1、盒8段储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砂岩
储层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乌审召-统万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砂岩中的凝灰质填隙物分异特征及其对油气储集空间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
50
2
作者
王建伟
鲍志东
+4 位作者
陈孟晋
孙粉锦
刘锐娥
赵密福
孙全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8,i0002,共11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填隙物
分异
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
二叠系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被引量:
9
3
作者
陈刚
李书恒
+3 位作者
章辉若
丁超
杨甫
雷盼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3-1465,共13页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Ma和145~115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Ma和130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和125~118℃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Ma和140~128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C、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Ma和140~128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二叠系砂岩
储层
自生伊利石定年
流体包裹体分析
油气成藏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审召-统万城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斌
雷卞军
徐小红
张洪峰
李野
机构
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油田分公司试油测试公司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录井二公司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上古生界气藏的主力产层,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的分析基础上,对山1、盒8段储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二叠系砂岩
储层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乌审召-统万城地区
Keywords
Permian sandston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Ordos Basin, Wushenzhao-Tongwancheng Area.
分类号
TE122.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砂岩中的凝灰质填隙物分异特征及其对油气储集空间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
50
2
作者
王建伟
鲍志东
陈孟晋
孙粉锦
刘锐娥
赵密福
孙全元
机构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8,i000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3)
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研究成果。
文摘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关键词
凝灰质填隙物
分异
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
二叠系砂岩
Keywords
Tuff fillings, Differentiation, Porosity, The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The Permian sandstones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被引量:
9
3
作者
陈刚
李书恒
章辉若
丁超
杨甫
雷盼盼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3-1465,共13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2003CB214607)
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与留学基金委西部计划项目(2007127S073)
+2 种基金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610111000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Z5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勘查项目(1212011220761)共同资助
文摘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Ma和145~115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Ma和130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和125~118℃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Ma和140~128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C、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Ma和140~128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二叠系砂岩
储层
自生伊利石定年
流体包裹体分析
油气成藏年代学
Keywords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OB)
Permian sandstone reservoirs
authigenic illite (AI) dating
fluid inclusion (FI) analysis
geochronology of oil-gas accum Ulation (OG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审召-统万城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刘斌
雷卞军
徐小红
张洪峰
李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砂岩中的凝灰质填隙物分异特征及其对油气储集空间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为例
王建伟
鲍志东
陈孟晋
孙粉锦
刘锐娥
赵密福
孙全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陈刚
李书恒
章辉若
丁超
杨甫
雷盼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