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脂质体及其性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畅 薛璐 +3 位作者 芦晶 逄晓阳 张书文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10-117,共8页
本实验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等因素对DHA藻油脂质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 本实验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等因素对DHA藻油脂质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大豆磷脂质量浓度为20 mg/m L,大豆磷脂与DHA藻油质量比为4∶1,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11.9∶1,吐温-80用量为大豆磷脂质量的15%,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为138 MPa,均质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DHA藻油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9.35±3.05)nm,多分散指数为0.189±0.025,包封率为(94.2±2.9)%。此外,对DHA藻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DHA藻油脂质体的微观结构为球状,且分布均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与未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脂质体相比,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脂质体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过的DHA藻油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 脂质体 高压微射流均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二十二碳六烯酸功能因子输送体系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博 张书文 +4 位作者 刘鹭 逄晓阳 芦晶 吕加平 于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93-99,共7页
以酪蛋白酸钠-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M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作为乳化剂,在不同的均质条件下制备O/W型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乳状液,以相同条件下单独的酪蛋白酸钠作为对比,利用稳定性分析仪分析、贮... 以酪蛋白酸钠-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M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作为乳化剂,在不同的均质条件下制备O/W型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乳状液,以相同条件下单独的酪蛋白酸钠作为对比,利用稳定性分析仪分析、贮藏期间的氧化程度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DHA藻油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利用酪蛋白酸钠-葡萄糖MRPs制备的DHA藻油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远优于同等条件下单独的酪蛋白酸钠,说明酪蛋白酸钠经美拉德反应改性后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抗氧化活性;同时,均质压力和次数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和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95 MPa、均质3次,此时酪蛋白酸钠-葡萄糖MRPs制备的DHA藻油乳状液的状态较好,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对其扫描结果显示,乳状液只有轻微的顶部脂肪上浮和底部澄清,稳定性系数为1.55,小于其他各组;室温(25℃)贮藏28 d期间的总氧化值处于同期的最低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乳状液中油滴的粒径较小,主要分布在0.47~0.59?μm之间,且形态完整、较为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 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乳状液 物理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DHA藻油及其在水包油型乳液中的氧化行为分析
3
作者 张泽楠 刘君 +6 位作者 黄雪艳 朱雪晴 金帅祥 杨瑞楠 马祥 孙聪 毕艳兰 《食品科学》 2025年第13期41-53,共13页
以3%的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为油相、1%的Tween 60为乳化剂和96%水相,应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得低内相水包油型藻油乳液,研究常温密闭储存条件下富DHA藻油及其在乳液体系中的氧化行为。实验通过过氧化值(peroxide... 以3%的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为油相、1%的Tween 60为乳化剂和96%水相,应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得低内相水包油型藻油乳液,研究常温密闭储存条件下富DHA藻油及其在乳液体系中的氧化行为。实验通过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V)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反映藻油的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顶空固相微萃取-GC-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法分析各脂肪酸损耗及氧化产物分子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乳液体系藻油的PV、TBARS值及脂肪酸损耗均高于纯藻油体系,藻油在低内相乳液中的氧化速率更快。在1H NMR谱图中观测到藻油DHA端位单氢过氧化物(DHA-terminal monohydroperoxide,DHA-TMHP)和内位单氢过氧化物(DHA-inner monohydroperoxide,DHA-IMHP)共振信号,内位氢过氧化物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环化氢过氧化物,次级裂解产生非挥发性α,β-含氧烯醛;定量分析共轭二烯类氧化产物(DHA-conjugated diene,DHA-CD)、氢过氧化物(DHA-OOH)和非挥发性醛类氧化产物(DHA-non-volatile aldehyde oxidation products,DHA-NAD),含量水平为DHA-CD>DHA-OOH>DHA-NAD,反映了DHA产生较高水平的中间氧化产物;比较乳液及纯藻油体系DHA-TMHP与DHA-IMHP相对比例,发现乳液体系中DHA-TMHP比例显著高于纯藻油体系,说明乳液体系利于端位DHA-OOH的生成路径;DHA-NAD在氧化初级阶段即产生,含量水平为饱和醛>(E,Z)-2,4-二烯醛>α,β-含氧烯醛>(E)-2-烯醛。GC-MS的结果显示,DHA藻油乳液在储藏开始即产生挥发性次级氧化产物(volatile secondary oxidation products,VSOPs)。乳液和纯藻油VSOPs的主要成分包括烯醛、烯酮类和烯醇,相对水平为醛类>酮类>醇类。其中,(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3,5-辛二烯-2-酮、2,4-壬二烯醛、2-戊烯基呋喃、1-戊烯-3-醇、庚烷、1-壬烯和辛醛为主要VSOPs贡献物质,推测由DHA-IMHP发生α、β裂解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烯酸- 氢过氧化物 挥发性氧化产物 核磁共振氢谱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产物对DHA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雪晗 张慧君 +4 位作者 李萍 宋君宇 王屈园 王若懿 宋秘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藻油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性,利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包埋藻油,对包埋后藻油的储藏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蛋... 为探究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藻油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性,利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包埋藻油,对包埋后藻油的储藏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蛋白质量比1∶12、反应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glu-zein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达到最高,为72.31%。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抗脂质过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P<0.05)。将藻油包埋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中考察藻油的储藏稳定性,在加速氧化期间,其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低于裸藻油及未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包埋的藻油。60℃条件下储藏18 d后,glu-zein包埋的藻油POV较未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低3.68 mmol/kg,较裸藻油低39.14 mmol/kg;室温条件下与未包埋藻油货架期相比延长240 d;同时,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包埋的藻油二十二碳六烯酸保留率为96.95%。研究结果可为扩大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性及递送易受氧气影响的生物活性物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糖基化改性 二十二烯酸 抗氧化性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