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东北工业基地的经略与建设 被引量:8
1
作者 傅颐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4,共7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从中国工业化的长期建设、工业的合理布局、国防安全等方面经略和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在民主革命后期,党中央即已充分重视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工业基础。建国初到“一五”期间,中央将东北地区确定为新中国工业建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从中国工业化的长期建设、工业的合理布局、国防安全等方面经略和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在民主革命后期,党中央即已充分重视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工业基础。建国初到“一五”期间,中央将东北地区确定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基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东北的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50年代末至60年代,为改变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态,中央进一步确定了由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的部署,同时统筹兼顾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在经略东北的同时,带动内地工业更好地发展。“三五”期间,由于国家基建投资重点转向“三线”地区,东北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巩固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东北工业基地 工业化 工业经济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南翔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教育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冰(口述) 苏峰(整理)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蒋南翔 教育建设 清华大学 中国新民主主义 中央美术学院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刊物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以《中国学生周报》等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丽 曹春玲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论文主要从《中国学生周报》为代表的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刊物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进行阐述,基于文化传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些刊物中被不断地强调,通过刊物的文化空间让海内外的青年了解... 本论文主要从《中国学生周报》为代表的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刊物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进行阐述,基于文化传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些刊物中被不断地强调,通过刊物的文化空间让海内外的青年了解民族文化传统的丰富、博大和精深,使广大海内外华人青年学生能突破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的局限,担当起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的大任。《周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宣传主要集中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学生 刊物 周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关于党的领导的若干思考
4
作者 丁俊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共3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方针政策上对于一切工作起领导作用,党管干部、管思想、管政治,但不是包办一切;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切实转变党的领导方式,正确处理党与政府、群众团体等其他组织的关系,切实做好党的领导工作;要发扬实事求是作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加强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力求使党的领导工作符合于客观实际,保持党的正确领导。这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对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全面执政以来党的领导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刘少奇 党的领导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建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剧创作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吴新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3,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剧创作与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一样,须要体现出“新文化”的特点,承担起建构意识形态的职责。回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剧创作理论与实践,可以更为真实细致地呈现当时的历史镜像,人们借此能够了解历史剧在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剧创作与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一样,须要体现出“新文化”的特点,承担起建构意识形态的职责。回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剧创作理论与实践,可以更为真实细致地呈现当时的历史镜像,人们借此能够了解历史剧在意识形态建构中的具体表现和遭遇的问题,从而反思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历史剧 意识形态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专业态度审视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评《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皓 熊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I0002-I0002,共1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正确的心理和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更是保证思政教育顺畅进行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并非中国特色的“产物”。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校已纷纷开设专门的辅导员专业,培养大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正确的心理和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更是保证思政教育顺畅进行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并非中国特色的“产物”。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校已纷纷开设专门的辅导员专业,培养大批专业辅导员人才,协助高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于1953年首次正式提出并在清华大学试行,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专业成长 专业态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评《秦腔故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戏曲剧种,是河北梆子等梆子声腔的鼻祖,对北京、安徽、浙江等地区的梆子声腔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地方戏曲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未更名,仍然采用“秦腔”的传统叫法。为了传播秦腔的传统文化,对...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戏曲剧种,是河北梆子等梆子声腔的鼻祖,对北京、安徽、浙江等地区的梆子声腔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地方戏曲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未更名,仍然采用“秦腔”的传统叫法。为了传播秦腔的传统文化,对秦腔的历史发展进行简述,杨云峰编著了《秦腔故事》一书,以新媒体融合出版的方式将秦腔文化以故事的形势带给读者,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了解秦腔的发展和基本知识。笔者在做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秦腔中的关中方言研究”(18JK0322)时对该书作了重点研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陕西省教育厅 河北梆子 秦腔文化 杨云峰 声腔发展 新媒体融合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情感教育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庄宇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6,共4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教育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这种倾向在外语教学中表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教育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这种倾向在外语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然而实践证明,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考 情感问题 教育理念 国际理解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 英语 语言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