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青峰 朱有敏 +2 位作者 仝振祥 闻雅男 赵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74,共4页
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 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著,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著,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二化性品种 饲料转化效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蛹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性家蚕品种一代杂交种在印度的小区试验报告
2
作者 董占鹏 吴克军 +5 位作者 杨卫 罗坤 丁善明 陈松 沈正伦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33-736,共4页
2004年在印度南部进行了2次二化性家蚕品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印度实验室条件下,供试品种生长强健,抗病、抗逆性强,发育整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印度凉季,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好,各性状与对照种基本一致,且茧层率高,丝质较优。在... 2004年在印度南部进行了2次二化性家蚕品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印度实验室条件下,供试品种生长强健,抗病、抗逆性强,发育整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印度凉季,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好,各性状与对照种基本一致,且茧层率高,丝质较优。在印度暑季,供试品种的各项性状均较对照种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二化性品种 一代杂交种 印度 小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性家蚕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孟刚 司马杨虎 赵林川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二化性家蚕卵以25℃和15℃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 二化性家蚕卵以25℃和15℃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后期的蚕卵经25℃催青,卵中的GST活性显著高于15℃催青蚕卵;蚕卵即时浸酸未显著改变胚胎滞育发动阶段蚕卵中的GST活性;5℃低温处理显著提高了滞育卵中的GST活性,但是未能显著改变即时浸酸卵的GST活性。上述结果表明,蚕卵中的GST活性变化与二化性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二化性品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滞育诱导 滞育解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育成蚕品种的历史回顾(Ⅱ)
4
《广东蚕业》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5新九 ×8301 “新九×8301”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新九属中系二化性品种,由中华×247杂交育成,于1972年开始杂交,至1975年选育至F13代,性状基本稳定。8301由683×7301杂交育成,1973年开始杂交,至... 5新九 ×8301 “新九×8301”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新九属中系二化性品种,由中华×247杂交育成,于1972年开始杂交,至1975年选育至F13代,性状基本稳定。8301由683×7301杂交育成,1973年开始杂交,至1975年选育至F9代,性状基本稳定。该品种抗逆性强,全龄经过19日-20日,五龄期5Et-6日,虫蛹率84.21%,全茧量1.655g,茧层量0.325g,茧层率19.77%,一茧丝长863m,解舒率76.8%,净度89.3分,纤度2.55dtex。品种于1976年育成后,逐步推广应用,对提高蚕茧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杂交育成 品种 历史 蚕业研究所 二化性品种 抗逆性强 蚕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条件优化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溱博 廖森泰 +4 位作者 杨琼 刘吉平 肖阳 李庆荣 邢东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处理条件,并测试以不同来源水处理蚕种的孵化效果,为热水浴法在蚕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出可替代传统盐酸孵化法且更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的蚕种人工孵化方法。【...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处理条件,并测试以不同来源水处理蚕种的孵化效果,为热水浴法在蚕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出可替代传统盐酸孵化法且更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的蚕种人工孵化方法。【方法】选用两广二号为供试蚕种,以卵龄(A)、处理时间(B)和处理温度(C)为变量,以蚕卵实用孵化率(Y)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处理条件;选择自来水、纯净水及矿泉水等不同来源的水,并选取萨尼斯、932、湘晖和春5等4个蚕种品种,分别采用优化后的条件对蚕卵进行热水浴处理,检验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效果。【结果】蚕卵实用孵化率对3个变量因素的二项式拟合方程为:Y=91.03-2.01A-4.60B+22.89C+0.040AB+4.03AC+0.89BC-10.46A~2+3.25B~2-19.60C~2,响应面设计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各因素对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排序为处理温度(C)>处理时间(B)>卵龄(A),其中,处理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处理时间影响显著(P<0.05,下同),卵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排序为AC>BC>AB。修正后的热水浴法最佳处理条件:卵龄17.5 h,处理时间13 s,处理温度50℃,此条件下的实际蚕卵实用孵化率为97.94%,与理论预测值(98.81%)接近。不同来源水对两广二号正、反交种进行热水浴处理后的实用孵化率均在95.00%以上,仅阳山自来水和纯净水1在热水浴处理两广二号正交种时的实用孵化率显著低于盐酸即时浸酸法,但其实用孵化率仍高于93.00%;萨尼斯、932、湘晖、春5等4个家蚕品种的热水浴实用孵化率与盐酸即时浸酸法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热水浴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结论】热水浴法能有效解除蚕卵滞育,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作为蚕业生产上替代传统盐酸孵化法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浴法 化性家蚕品种 蚕卵 解除滞育 人工孵化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卵高温即时浸酸阻断家蚕微粒子病胚种垂直传播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邢东旭 肖阳 +3 位作者 廖森泰 李庆荣 叶明强 杨琼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卵进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考察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对蚕卵中Nb的灭活作用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卵后20 h的带毒蚕卵用47.5℃或48℃质量浓度为1.075 g/m L的盐酸溶液分别浸渍6.0、6.5和7.0 min,对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依据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蚕用显微镜镜检Nb的数据,测算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0%~97%。此外,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方法,检测高温即时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中的Nb孢子目标基因的相对拷贝数,较常规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下降了97%~99%。上述结果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Nb孢子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垂直传播,可作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即时浸酸 蚕卵 化性家蚕品种 家蚕微孢子虫 灭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