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经济模型的修正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1
作者 朱兆生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5,共2页
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效应问题。
关键词 二元经济模型 修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所体现出来的城乡发展关系——兼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累发展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亮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城乡发展差距是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文章在论述和评析各个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城乡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农村自我积累发展机制,并提出相关建立途径。
关键词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城乡发展关系 新农村建设 积累机制和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及其经济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良媛 叶楚红 费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3-61,共9页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还有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用工荒"是现行工资低于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的结果,因此提高农民工工资是解决"用工荒"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新生代农民工 代际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被引量:7
4
作者 梁小民 《经济科学》 1982年第2期63-67,共5页
二元经济结构这一概念最早是荷兰经济学家J.H.伯克(Boeke)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东方落后国家里,一方面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前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两种制度并存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技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鲜明对照,就... 二元经济结构这一概念最早是荷兰经济学家J.H.伯克(Boeke)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东方落后国家里,一方面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前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两种制度并存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技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鲜明对照,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性。S·库茨涅茲、B·海根、R·纳克斯、H·迈因特、G·缪尔达尔等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把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看作是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并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途径,提出了不同的二元经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理论 刘易斯 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经济 现代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问题 二元经济模型 二元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购买力数学模型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健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居民家庭最大购买力数学模型P=(1-Eg)I2/MGDP和比价系数C=T/P阐明了居民购买力与房价的比价关系。在此进一步将其延伸到居民消费性收入、投资性收入的界定和计算,提出了生存因子和发展因子的表达式,创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数学模型,论述... 居民家庭最大购买力数学模型P=(1-Eg)I2/MGDP和比价系数C=T/P阐明了居民购买力与房价的比价关系。在此进一步将其延伸到居民消费性收入、投资性收入的界定和计算,提出了生存因子和发展因子的表达式,创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数学模型,论述了我国政府提倡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性收入 投资性收入 生存因子 发展因子 二元经济模型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均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嵩 王震蕾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借用生物学领域中种群之间的共生现象,利用Logistic模型建立了工业与农业相互作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中均衡点的稳定条件,指出了工农两部门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路径转换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在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 本文借用生物学领域中种群之间的共生现象,利用Logistic模型建立了工业与农业相互作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中均衡点的稳定条件,指出了工农两部门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路径转换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在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率较低,导致吸纳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能力差,可能出现劳动力"回流"到农业部门而形成"低积累均衡陷阱",此时有必要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在工业发展中后期,其边际产出呈正效应,而农业部门边际产出呈负效应,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工业有必要反哺农业,以期两部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LOGISTIC模型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 均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 被引量:21
7
作者 尹继东 王秀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5,共8页
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显示,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 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显示,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就业歧视以提高转移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多种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模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武 《产经评论》 2012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文章构建了城乡分割体制下的简单二元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关系,并采用静态和SVAR动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非农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负相关,且长期内将持续缩小城乡收入不均... 文章构建了城乡分割体制下的简单二元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关系,并采用静态和SVAR动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非农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负相关,且长期内将持续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城镇化以及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就业的程度与城乡收入不均等正相关,且长期内均将扩大城乡收入不均等,但影响逐步衰减。最后基于产业梯度推移理论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城镇化 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 二元经济模型 S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