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混合工质灌注式替代的冰箱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鞠飙 刘志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12,共7页
本文从理论制冷循环上计算分析得出了几种全HFC混合替代物HFC32/HFC134a、HFC32/HFC152a、HFC125/HFC134a和HFC125/HFC152a,并对之进行了冰箱实验研究。得出一种性能较为优... 本文从理论制冷循环上计算分析得出了几种全HFC混合替代物HFC32/HFC134a、HFC32/HFC152a、HFC125/HFC134a和HFC125/HFC152a,并对之进行了冰箱实验研究。得出一种性能较为优良的冰箱二元混合替代制冷剂HFC125/HFC15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剂 HFC 二元混合工质 冰箱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混合工质HFC32/125绝热指数计算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波 裴勇华 郑钢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4,共5页
绝热指数与定压比热在制冷系统数值分析和计算中极为重要。本文以纯物质的PR状态方程为基础 ,利用适当的混合法则对绝热指数和定压比热进行理论推导 ,得出适用于二元混合工质的绝热指数与定压比热方程 ;对HFC32 /1 2 5的定压比热分区间... 绝热指数与定压比热在制冷系统数值分析和计算中极为重要。本文以纯物质的PR状态方程为基础 ,利用适当的混合法则对绝热指数和定压比热进行理论推导 ,得出适用于二元混合工质的绝热指数与定压比热方程 ;对HFC32 /1 2 5的定压比热分区间进行数值拟合 ,得出定压比热的拟合方程。本文对理论推导和数值拟合的结果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型 二元混合工质 HFC32/125 绝热指数 定压比热 制冷剂 热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氮二元混合工质脉管制冷特性实验
3
作者 甘智华 陈国邦 +3 位作者 G.Thummes C.Heiden 邱利民 余建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7,12,共8页
进行了氦氮二元混合工质在单级脉管制冷机中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氮组分在 3%~ 2 5 %范围内的氦氮混合工质都可以提高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 ,实验中观察到了氦氮混合工质在制冷过程中存在气 液相变和液 固相变温度 ,并得到氮组... 进行了氦氮二元混合工质在单级脉管制冷机中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氮组分在 3%~ 2 5 %范围内的氦氮混合工质都可以提高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 ,实验中观察到了氦氮混合工质在制冷过程中存在气 液相变和液 固相变温度 ,并得到氮组分在其三相点附近的温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 氦氮二元混合工质 制冷特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70、R600a二元混合工质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雪东 吴玉凤 +1 位作者 公茂琼 吴剑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进行了R170/R600a二元混合工质池内核态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在0.3 MPa饱和压力下,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浓度配比的池内核态沸腾传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各浓度配比下,壁面过热度和池内沸腾换热系数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进行了R170/R600a二元混合工质池内核态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在0.3 MPa饱和压力下,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浓度配比的池内核态沸腾传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各浓度配比下,壁面过热度和池内沸腾换热系数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泡露点温差和气液相浓度差都随着R170液相组分浓度配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池内沸腾换热系数则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沸腾换热系数实验数据与相应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的比较分析发现,Inoue关联式能够比较好的关联各浓度配比下的沸腾换热系数,其平均绝对偏差为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内核态沸腾换热 R170/R600a 二元混合工质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方程结合vdW混合法则推算二元及三元HFC/HC混合工质汽液相平衡性质 被引量:8
5
作者 胡芃 高静轩 +1 位作者 陈龙祥 陈则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0-355,共6页
以PR方程结合vdW混合法则,利用建立的二元相互作用系数kij差值关联模型,对11组二元HFC/HC混合工质及5组三元HFC/HC混合工质(HFC32/HFC125/HFC134a,HC290/HC600a/HFC32,HFC125/HFC143a/HFC134a,HFC32/HC290/HFC227ea,HFC32/HFC125/HC290... 以PR方程结合vdW混合法则,利用建立的二元相互作用系数kij差值关联模型,对11组二元HFC/HC混合工质及5组三元HFC/HC混合工质(HFC32/HFC125/HFC134a,HC290/HC600a/HFC32,HFC125/HFC143a/HFC134a,HFC32/HC290/HFC227ea,HFC32/HFC125/HC290)汽液相平衡性质进行了推算,并与文献实验数据比较,对压力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23%、8.32%、1.43%、0.40%、1.71%,对气相组分计算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086、0.0132、0.0054、0.0071、0.0089。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推算二元及三元HFC/HC混合工质汽液相平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相平衡 二元混合工质 三元混合工质 HFC/HC 推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氮-氟里昂低温混合工质的最佳配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名尧 何雅玲 吴沛宜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4-58,共5页
从高技术应用的要求出发,论述了纯质及氮-烃类混合工质的不足,用PR方程分析了成分配比对二元氮-氟里昂混合工质节流循环特性的影响,指出合理的成分配比对二元氮-氟里昂混合工质是十分必要的。并以不同温度下的△H_T为目标函... 从高技术应用的要求出发,论述了纯质及氮-烃类混合工质的不足,用PR方程分析了成分配比对二元氮-氟里昂混合工质节流循环特性的影响,指出合理的成分配比对二元氮-氟里昂混合工质是十分必要的。并以不同温度下的△H_T为目标函数,优化计算了一些二元氮,氟里昂低温混合工质的最佳成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工质 制冷循环 最佳配比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工质Marangoni对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志强 陈淑玲 +1 位作者 刘秋生 同少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79,共6页
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正值表面张力温度系数的二元醇类特殊水溶液Marangoni对流流动.首先通过实验测量确定正戊醇水溶液表面张力在特定的浓度分布和温度区间内具有明显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变化区域,然后利用特定浓度配比的正戊醇... 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正值表面张力温度系数的二元醇类特殊水溶液Marangoni对流流动.首先通过实验测量确定正戊醇水溶液表面张力在特定的浓度分布和温度区间内具有明显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变化区域,然后利用特定浓度配比的正戊醇水溶液,采用PIV方法实验观测了矩形液池中二元工质液层在水平温差驱动下的Marangoni对流,发现了不同于常规的反向热毛细对流流动,测量的表面速度分布与相同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实验观测和理论结果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正值时二元工质液层的热毛细流动输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工质 Marangoni对流 表面张力 PIV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摩尔配比对LNG绕管式换热器壳侧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密晓光 陈杰 +3 位作者 余思聪 丁超 胡海涛 丁国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0,12,共5页
为了明确混合工质摩尔配比对LNG绕管式换热器壳侧换热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乙烷/丙烷二元混合工质两相流体在壳侧的换热特性试验研究。其中,乙烷与丙烷摩尔配比分别为10:90、30:70与60:40,干度工况范围为0.2~1.0,质流密度为40~80 kg/(m^2&#... 为了明确混合工质摩尔配比对LNG绕管式换热器壳侧换热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乙烷/丙烷二元混合工质两相流体在壳侧的换热特性试验研究。其中,乙烷与丙烷摩尔配比分别为10:90、30:70与60:40,干度工况范围为0.2~1.0,质流密度为40~80 kg/(m^2·s),热流密度为6 kW/m^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乙烷/丙烷二元混合工质,当干度小于0.7时,换热系数随乙烷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干度大于0.7时,换热系数随乙烷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绕管式换热器 乙烷/丙烷二元混合工质 两相流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R134a/R23焓-浓度图的绘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雁 杜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使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混合工质R134a/R23进行了气液相平衡的预测和焓、熵的计算。针对PR方程液相精度比较差的问题,对PR方程引入了修正系数,重新推导了逸度系数、余函数等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得到... 使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混合工质R134a/R23进行了气液相平衡的预测和焓、熵的计算。针对PR方程液相精度比较差的问题,对PR方程引入了修正系数,重新推导了逸度系数、余函数等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得到的R134a/R23热物性数据,绘制了工程上广泛使用的二元混合工质的焓-浓度图,为基于该混合工质的循环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34A 浓度图 绘制 二元混合工质 PR方程 气液相平衡 热物性数据 修正系数 逸度系数 实验数据 计算结果 循环计算 基础数据 表达式 余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