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组二元对立模式 |
李曦珍
何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
|
美丑二元对立模式的构建——兼论当代文学的审丑意向 |
李志明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2 |
1
|
|
3
|
性格塑造中的二元对立模式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0 |
|
4
|
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
杨文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5
|
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概念二元对立解读模式的反思 |
万庆
|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进化论语境中的中西文化比较——近代以来的一种文化比较模式 |
隋淑芬
余灵灵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图书馆的精英化与大众化及其他 |
黄珊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8
|
成长的寻找——读孙惠芬的《寻找张展》 |
韩文淑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9
|
主体性的弥散——对90年代文学的一种反思 |
洪治纲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5
|
|
10
|
新世纪小说中的“古典”倾向[笔谈:3篇]--以“高贵”为特征的“古典主义”--对21世纪小说创作一条精神线索的粗略描述与概括 |
孙先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跨文化视野下的聂华苓后期离散写作研究 |
许燕转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2
|
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 |
季广茂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4
|
|
13
|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研究出现转型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从“红玫瑰”到“红旗”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