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硫二元团簇[Ag·(Ag_2S)_n]^+(n=1,2)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崔勐 封继康 +4 位作者 葛茂发 王素凡 孙家锺 高振 孔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用abinitio分子轨道限制Hartree-Fock(RHF)和密度泛函(DFT)方法对团簇[Ag·(Ag2S)n]+(n=1,2)的各种可能的几何构型分别进行全优化,得到其稳定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关键词 银硫二元团簇 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硫二元团簇Pb_5S_4^+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勐 封继康 +4 位作者 王素凡 孙家锺 刘剑波 高振 孔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铅硫二元团簇 Pb5 S+ 4 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具有 Cs对称性的笼状结构的异构体最稳定 .
关键词 铅硫二元团簇 几何 电子结构 光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磷二元团簇的形成和光解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春英 邢小鹏 +1 位作者 高振 朱起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2-625,共4页
用 53 2 nm的 Nd∶ YAG激光直接溅射铬 /磷粉末混合物样品产生铬 /磷团簇 ,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分布及紫外激光光解规律 .实验表明 ,铬 /磷极易形成富磷的二元团簇离子 ,Cr P+ m团簇离子系列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 用 53 2 nm的 Nd∶ YAG激光直接溅射铬 /磷粉末混合物样品产生铬 /磷团簇 ,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分布及紫外激光光解规律 .实验表明 ,铬 /磷极易形成富磷的二元团簇离子 ,Cr P+ m团簇离子系列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效应 ,且 Cr P+ 4,Crn P+ 8(n=1~ 4 ) ,Cr4 P+ 9,Cr5P+ 11,Cr6P+ 12 和 Cr8P+ 14 等为质谱中丰度较大的离子 ,不随样品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光解时主要以失去中性 P2 和 P4 的方式进行解离 ,尝试对其电子结构进行推测 .并与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溅射 激光光解 形成机理 二元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_6^+,Ti_2P_6^+二元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革波 封继康 +2 位作者 任爱民 韩春英 高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93-896,共4页
利用含有电子相关效应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选择LANL2DZ双 基组,并考虑极化函数,对TIP6+,TiP6+二元团簇各种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得到了TimPn+二元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其中TiP6+的... 利用含有电子相关效应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选择LANL2DZ双 基组,并考虑极化函数,对TIP6+,TiP6+二元团簇各种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得到了TimPn+二元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其中TiP6+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C3v对称性的半笼状结构,Ti2P6+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D6h对称性的六角双锥,所得构型很好地说明了激光光解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磷二元团簇 几何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nPd^-(n=1~5)二元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5
作者 刘军娜 李华博 +1 位作者 赵爽 张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4,10,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PW91PW91)方法,结合LANL2DZ基组,优化得到了Ag_nPd^-(n=1~5)二元掺杂团簇稳定的基态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将Pd原子掺入Ag^n^-(n=1~5)负电簇能显著提高团簇的稳定性;平均原子键能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呈逐渐增加的... 采用密度泛函(PW91PW91)方法,结合LANL2DZ基组,优化得到了Ag_nPd^-(n=1~5)二元掺杂团簇稳定的基态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将Pd原子掺入Ag^n^-(n=1~5)负电簇能显著提高团簇的稳定性;平均原子键能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除Ag5Pd-具有三维结构外,其他较小掺杂团簇的电子基态倾向于平面二维结构。Ag_nPd^-团簇碎片化能量计算结果表明:AgPd^-和Ag_3Pd^-团簇的优势解离通道解离出单个Pd原子,而Ag_2Pd^-、Ag_4Pd^-和Ag_5Pd^-的优势解离通道解离出单个Ag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团簇 密度泛函方法 几何结构 解离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镍/磷二元团簇离子的形成与光解
6
作者 韩春英 邢小鹏 +2 位作者 张霞 高振 朱起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18-824,共7页
利用激光直接溅射法产生了铁、钴、镍/磷二元团簇正负离子,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团簇离子的组份和激光光解规律.质谱研究表明,铁、钴、镍易与磷结合成簇,而且样品中磷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大尺寸团簇离子的生成.当形成的团簇离子中... 利用激光直接溅射法产生了铁、钴、镍/磷二元团簇正负离子,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团簇离子的组份和激光光解规律.质谱研究表明,铁、钴、镍易与磷结合成簇,而且样品中磷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大尺寸团簇离子的生成.当形成的团簇离子中含金属原子数目较少时,磷原子数目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其中、、、(M=Fe、Co、Ni,n=2、3、4)团簇离子均具有较高的丰度;随着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加,磷原子数目的变化范围相应地变窄,铁/磷趋向于形成原子数目比接近1∶1的团簇正离子,钴/磷则易形成富磷的团簇正离子,镍/磷团簇正离子中镍原子数远多于磷原子数,而这三种金属与磷形成的负离子团簇随样品中磷含量的增加由富金属簇向富磷簇转化.对部分团簇正离子的紫外激光光解表明,铁/磷团簇正离子中P4或P2光解时易剥落;而钴/磷、镍/磷团簇正离子的主要光解通道或是P4、P2的剥离,或是中性MnPm(m为偶数)碎片的失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团簇离子 激光光解 激光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硒二元团簇离子的形成和紫外光解
7
作者 陈云清 邢小鹏 +1 位作者 高振 朱起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47-2150,共4页
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铜 /硒二元团簇正负离子 ,正离子主要系列为( Cu2 Se) n Cu+和 ( Cu2 Se) +n ,负离子主要系列为 ( Cu2 Se) n Cu Se- 和 ( Cu2 Se) n Se- ;研究了团簇正离子的紫外光解 .结果表明 ,光... 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铜 /硒二元团簇正负离子 ,正离子主要系列为( Cu2 Se) n Cu+和 ( Cu2 Se) +n ,负离子主要系列为 ( Cu2 Se) n Cu Se- 和 ( Cu2 Se) n Se- ;研究了团簇正离子的紫外光解 .结果表明 ,光解产物主要是一级谱中丰度较大的一些离子 .用密度泛函方法 ( DFT)对 Cu3 Se- ,Cu3 Se+2 的稳定构型及光解通道进行了理论计算 ,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硒二元团簇离子 激光烧蚀 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 紫外光解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磷二元团簇的激光溅射产生、光解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嵘 刘剑波 +1 位作者 韩春英 高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1-585,共5页
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上用 53 2 nm激光溅射碳 /磷混合样品 ,所得团簇分为两类 :碳 /磷二元团簇离子和纯碳团簇离子 .纯碳团簇离子的相对强度随样品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变强 ,说明磷对纯碳团簇离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所形成的碳 /磷... 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上用 53 2 nm激光溅射碳 /磷混合样品 ,所得团簇分为两类 :碳 /磷二元团簇离子和纯碳团簇离子 .纯碳团簇离子的相对强度随样品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变强 ,说明磷对纯碳团簇离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所形成的碳 /磷二元团簇中 ,正离子主要有 Cn P+ 2 ( 0 <n<3 0 ) ,Cn P+ 3( 0 <n<2 2 )两类 ,而负离子则较多 ,有 Cn P- ( 0 <n<2 0 ) ,Cn P- 2 ( 0 <n<3 0 ) ,Cn P- 3( n为 2— 3 0间的偶数 )、Cn P- 5 ( n为 2— 2 0间的偶数 )四类 ,但没有 Cn P- 4 . Cn P+ 2 团簇离子的激光光解结果表明 ,其主要光解通道为剥落一个磷原子 .用B3 LYP/ 6-3 1 G* * 对 Cn P2 的结构进行分析 ,确定磷在两端的直线型链状结构为最稳定的结构 .此稳定结构与团簇的光解结果相吻合 .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的 Cn P2 的电离能 ( PI)和电子亲合能 ( EA)出现了奇偶变化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溅射 碳/磷二元团簇 飞行时间质谱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分族元素二元团簇及其与Co形成的团簇离子
9
作者 张霞 唐紫超 高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共5页
通过比较激光烧蚀E1/E2(代表Ge/Sn,Ge/Pb和Sn/Pb)和Co/E(E为Ge、Sn、Pb)混合样品形成的二元团簇负离子飞行时间质谱分布和谱峰的相对强度及形成的幻数团簇离子峰,发现E1/E2二元团簇离子中原子量大的锗分族元素在团簇离子中占主要组分,... 通过比较激光烧蚀E1/E2(代表Ge/Sn,Ge/Pb和Sn/Pb)和Co/E(E为Ge、Sn、Pb)混合样品形成的二元团簇负离子飞行时间质谱分布和谱峰的相对强度及形成的幻数团簇离子峰,发现E1/E2二元团簇离子中原子量大的锗分族元素在团簇离子中占主要组分,而原子量小的元素则少量掺杂,其组成和分布特点说明其结构和性质与纯E团簇离子相似,可能的结构为该类负离子团簇所有原子都在笼结构的骨架上;对于二元团簇离子GeSn9-、GePb9-和SnPb9-其结构可能是双帽反四棱柱构型,只是每个原子均为骨架的一部分.而对激光烧蚀过渡金属钴与锗分族元素的混合物的研究发现,反应形成了丰富的Co/E二元合金团簇负离子,分析发现该类簇离子为钴内包覆于E(锗分族元素)笼状结构.幻数离子CoGe10-、CoSn10-和CoPb10-可能具有双帽四角反棱柱结构,而CoPb12-可能具有二十面体构型,钴原子均为笼状结构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分族元素 CO 离子 激光溅射 二元合金 笼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钯二元小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典勇 黄雪娜 +3 位作者 邹婷 金诚 胡建平 伏秦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3-460,共8页
在UBP86/LANL2DZ和UB3LYP/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Pd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阐明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除单取代混合团簇(AunPd和AuPdn,n=5或6)外,五和... 在UBP86/LANL2DZ和UB3LYP/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Pd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阐明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除单取代混合团簇(AunPd和AuPdn,n=5或6)外,五和六原子混合团簇中钯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Pdcore,金原子分布在Pdcore周围形成PdcoreAushell结构.含一个和两个钯原子团簇的电子性质与纯金团簇类似,呈现一定奇偶振荡.混合团簇的电子性质,如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Fermi能级和化学硬度等均与团簇空间结构和金、钯原子数之比直接相关.混合团簇中存在钯原子到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表明团簇中存在明显金钯间成键作用.分析团簇的电荷分布、前线轨道和化学硬度表明,金钯混合团簇对小分子如O2、H2和CO等的反应活性要强于纯金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金钯二元团簇 垂直电离势 垂直电子亲和能 Fermi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锗、锡、铅/磷二元原子团簇的形成、光解和结构
11
作者 刘剑波 韩春英 +2 位作者 曾嵘 高振 朱起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83-889,共7页
利用激光溅射产生了第IV主族 (硅、锗、锡、铅 ) /磷二元团簇正负离子 ,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团簇离子的组成规律和激光光解产物 .研究表明二元团簇稳定性受团簇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的影响 ,但随着第IV主族元素自上而下 ,几何结构对团簇... 利用激光溅射产生了第IV主族 (硅、锗、锡、铅 ) /磷二元团簇正负离子 ,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团簇离子的组成规律和激光光解产物 .研究表明二元团簇稳定性受团簇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的影响 ,但随着第IV主族元素自上而下 ,几何结构对团簇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二元团簇离子中存在两类幻数团簇 :一类可以用Wade规则解释 ,其中磷原子或者充当给电子配体结合在第IV主族原子构成的团簇骨架外 ,或者直接参与团簇骨架的构成 ;另一类则与稳定的第IV主族中性团簇 (或磷中性团簇 )是等电子体 .利用从头计算和Wade规则对幻数团簇的结构和价键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原子 光解 二元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建平 王俊 +2 位作者 唐典勇 伏秦超 张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6,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合团簇上.CO氧化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容易进行.AuAg-团簇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插入AuAgO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u―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CO2和AuAgO-,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中间体[Au―AgC(O―O)O]-形成两分子的CO2和AuAg-.而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团簇上,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效应不明显.AuAg-和AuCu-对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强于Au2-团簇,因此,Ag和Cu掺杂可以提高金团簇的催化活性,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O氧化 二元铜族负离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及二元合金团簇吸附小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雪方 王新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47-150,共4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小分子(CO,O2)在Au32和Au20Pd12团簇(正二十面体结构)表面上的单吸附行为以及O2和H2O在这两个团簇上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或者O2在Au20Pd12团簇上的吸附较Au32强;当O2和H2O共同吸附到Au32和Au20Pd12...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小分子(CO,O2)在Au32和Au20Pd12团簇(正二十面体结构)表面上的单吸附行为以及O2和H2O在这两个团簇上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或者O2在Au20Pd12团簇上的吸附较Au32强;当O2和H2O共同吸附到Au32和Au20Pd12团簇表面时,由于有H2O分子的加入,O2在这两个团簇上的活性增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吸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原理对Al_nP_m^-(n+m=5)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玲 武海顺 金志浩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5-342,350,共9页
用第一原理中的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 水平上对AlnP-m(n+m=5)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Al-n相似,而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P-... 用第一原理中的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 水平上对AlnP-m(n+m=5)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Al-n相似,而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P-m相似。并用B3LYP/6-311G 方法计算了AlnP-m的垂直电子离能(VDE)和绝热电子离解能(ADE),同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磷二元团簇 几何构型 电子离解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镍六原子团簇吸附CO的密度泛函研究
15
作者 唐典勇 胡建平 +1 位作者 伏秦超 张元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在UBP86/LAN2DZ水平上计算了金镍二元团簇(AunNi6-n,n=0~6)吸附CO的稳定构型和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unNi6-nCO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AunNi6-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基础上吸附CO分子而形成。优化结构中C-O键长表明,吸附后... 在UBP86/LAN2DZ水平上计算了金镍二元团簇(AunNi6-n,n=0~6)吸附CO的稳定构型和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unNi6-nCO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AunNi6-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基础上吸附CO分子而形成。优化结构中C-O键长表明,吸附后的CO没有解离,即CO分子在AunNi6-n团簇表面发生非解离吸附。除Au6和Au5Ni团簇外,AunNi6-nCO团簇中C-O键长均在0.120 nm以上,CO分子的活化程度较大。除Au6团簇外,CO在AunNi6-n团簇表面的吸附能均比较大,表明CO吸附后不容易发生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镍二元团簇 电子结构 CO吸附 吸附能 密度泛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Se,MnO_2/Se和Mn/SeO_2体系形成的团簇离子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云清 邢小鹏 +3 位作者 刘鹏 曾嵘 高振 朱起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3-746,共4页
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激光直接溅射 Mn/Se混合样品产生的二元团簇、团簇的光解行为及溅射MnO2/Se和 Mn/SeO2样品产生的团簇正负离子.在 Mn-Se二元团簇中,(Muse)n+是正离子的主要组分,[(Mus... 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激光直接溅射 Mn/Se混合样品产生的二元团簇、团簇的光解行为及溅射MnO2/Se和 Mn/SeO2样品产生的团簇正负离子.在 Mn-Se二元团簇中,(Muse)n+是正离子的主要组分,[(Muse)nSe]-是负离子的主要组分.当n<5时,(Muse)n+的紫外光解有多种通道; n≥5时光解以剥落MuSe方式进行.激光直接溅射 MnO2/Se, Mn/SeO2两种体系产生的正负离子极为相似,符合团簇的气相聚合生长机理.正离子中(Mno)n+是主要组分,负离子中Sen-,(SeO)-和(SenO3)-是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解 二元团簇离子 氧族元素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H_5N-(NH_3)_n氢键团簇的多光子电离与从头计算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月 胡勇军 +1 位作者 吕日昌 王秀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10-817,共8页
在355和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仪研究了C4H5N-(NH3)n系列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实验发现,两波长下除了得到一系列团簇离子外,还观测到一系列质子化产物C4H5N-(NH3)n-H+.这些质子化产物来自于光电离过程中团簇内部的质子转移反... 在355和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仪研究了C4H5N-(NH3)n系列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实验发现,两波长下除了得到一系列团簇离子外,还观测到一系列质子化产物C4H5N-(NH3)n-H+.这些质子化产物来自于光电离过程中团簇内部的质子转移反应;系列离子出现反常强度变化,即离子强度较离子明显减小;从头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是由于中性团簇稳定性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电离 吡咯 二元团簇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nP_m^+(n+m=5)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素凡 封继康 +2 位作者 孙家钟 高振 孔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 Sin P+ m( n+m=5 )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 ,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 ,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 ,当 n>m时 ,团簇的稳定构型与 Si+ n 相似 ,而当 n<m时 ,团簇的稳定构型... 在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 Sin P+ m( n+m=5 )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 ,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 ,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 ,当 n>m时 ,团簇的稳定构型与 Si+ n 相似 ,而当 n<m时 ,团簇的稳定构型与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二元团簇 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稳定性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