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无融合生殖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7-963,共7页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VVV+0、2n=27+0;VVV+1C、2n=27+1;VVV+2C、2n=27+2等,其中VV+1C、2n=18+1的植株传递率平均为96.7%,表现为稳定传递,具有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特性;其余各种分离植株的传递率总计为3.25%,有性生殖发生率较低.(2)胚胎学研究表明,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胚珠中,珠孔处看不到花粉管,胚囊没有发生受精作用.2个助细胞提前退化,半数卵细胞的极性与正常卵细胞相反;卵与次生核不经受精而自发分裂,卵细胞自发分裂产生无性胚,次生核自发分裂产生核型胚乳,而且次生核自发分裂早于卵细胞分裂;有性生殖胚珠中,珠孔处可见多条花粉管,胚囊里见到精卵融合的图像.表明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是以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为次要敏殖方式的兼性无融合生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甜菜 栽培甜菜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无融合生殖系SMA-1的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福耀 B.L.Burson +2 位作者 J.Actkinson 韩雪梅 崔贵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70,共6页
谷子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谷子SMA-1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 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无孢子生殖类型与专性无融合生殖狼尾草相同,单核胚囊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 四核胚囊,无反足细胞。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与磨... 谷子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谷子SMA-1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 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无孢子生殖类型与专性无融合生殖狼尾草相同,单核胚囊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 四核胚囊,无反足细胞。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与磨擦禾相似。胚珠发育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表明,该 系前期的无融合生殖频率较高,达13.3%,在有性、无性的竞争发育中无融合生殖势减弱,到胶囊成 熟期无融合生殖频率减低到5.4%,但一些植株有较高的无融合生殖频率,达29.4%,加强筛选可能 获得谷子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无融合生殖 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华敏 陈建华 +4 位作者 尹守恒 马爱锄 张明 肖婉露 焦子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孤雌生殖 核内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