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白芥属间杂种后代的小孢子培养获得二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永泰 李爱民 +3 位作者 陆莉 陈柳 惠飞虎 王幼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4-1766,共3页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芥 小孢子培养 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黑麦二体异附加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金华 王长有 +1 位作者 王秋英 吉万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用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及分子标记方法,对小麦-黑麦衍生系N9436-0-2-29-9进行分析鉴定,以明确N9436-0-2-29-9中具体的外源染色体。农艺性状调查表明,N9436-0-2-29-9衍生系在形态上整齐一致,对白粉病高抗;细胞学分析表明,染色体构型稳定... 用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及分子标记方法,对小麦-黑麦衍生系N9436-0-2-29-9进行分析鉴定,以明确N9436-0-2-29-9中具体的外源染色体。农艺性状调查表明,N9436-0-2-29-9衍生系在形态上整齐一致,对白粉病高抗;细胞学分析表明,染色体构型稳定,2n=44=22Ⅱ;Giemsa C-分带和SSR分析表明,该衍生系为普通小麦-黑麦6R二体异附加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HMW-GS)表明,外源染色体的导入使该衍生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表达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黑麦 二体异附加系 GIEMSA C-分带 SSR分析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BAC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书元 晁金泉 +5 位作者 徐有明 王太霞 闫晓红 王力军 胡琼 魏文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TM pCC1BACTM(HindⅢCloning-Ready)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TM pCC1BACTM(HindⅢCloning-Ready)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该文库含有69 12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达110kb,相当于甘蓝型油菜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6.336倍。随机挑选3个大于100kb的克隆进行稳定性继代实验,经100代后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该材料BAC文库的建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等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疆野生油菜 二体异附加系 BAC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二体异附加系分子标记鉴定及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析
4
作者 顾爱侠 许愿超 +4 位作者 冯大领 刘立平 赵建军 王彦华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2-875,882,共5页
利用与抗霜霉病、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和能够区分大白菜和结球甘蓝FLCs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二体异附加系(AC1d)及其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1d及其双亲中均含有与抗霜霉病基因连锁的标记;AC1d和亲本结球... 利用与抗霜霉病、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和能够区分大白菜和结球甘蓝FLCs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二体异附加系(AC1d)及其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1d及其双亲中均含有与抗霜霉病基因连锁的标记;AC1d和亲本结球甘蓝中含有与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连锁的标记,亲本大白菜中无该标记;AC1d除具有4个大白菜Br FLCs基因外,同时还添加了结球甘蓝Bo FLC3基因。AC1d自交后代的株高、株展、球高、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及其7种硫苷组分含量超出了亲本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叶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和对小菜蛾的抗性等超出了亲本大白菜。为利用AC1d后代选育携有目标性状的易位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二体异附加系 抗病性 表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条锈病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7St二体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军伟 王斯文 +4 位作者 姚广平 赵继新 陈春环 吉万全 王长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9-1196,共8页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携带很多优异基因,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了将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以普通小麦品种阿勃的缺体系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4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普通小麦-中...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携带很多优异基因,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了将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以普通小麦品种阿勃的缺体系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4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ES-24,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ES-24有44条染色体,其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 n=22Ⅱ,且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可均等分离,表明其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ES-24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中间偃麦草的7St染色体,并利用Oligo-pTa535得到了7St染色体的FISH核型。条锈病抗性鉴定表明,ES-24在苗期和成熟期均对条锈病表现为高抗。综上结果表明,E S-24是高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7St二体异附加系,可以作为小麦抗病育种的潜在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二体异附加系 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分析 条锈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FLP鉴定普通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附加系中外源染色体的同源转化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陶文静 刘金元 +2 位作者 王秀娥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用小麦族7个部分同源群的40个RFLP探针对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分析,在证实了原有细胞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供了纤毛鹅观草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分子证据.即96K025、96K026中添加的一对纤毛鹅观草染色体B属于第2部分同源... 用小麦族7个部分同源群的40个RFLP探针对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分析,在证实了原有细胞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供了纤毛鹅观草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分子证据.即96K025、96K026中添加的一对纤毛鹅观草染色体B属于第2部分同源群;96KO12、96K013中添加的一对染色体E属于第5部分同源群.对以上株系的衍生株系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B、E在后代中可稳定传递.96K030中添加的一对染色体D与染色体B同属第2部分同源群.端二体附加系96K033所添加的纤毛鹅观草染色体B的一条臂,只与第2群短臂探针有杂交信号,从而初步确定其可能与小麦族第2部分同源群短臂同源.而另一条臂则与第2群长臂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纤毛鹅观草 二体异附加系 RFLP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条锈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1 位作者 薛秀庄 王秋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58,共5页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体 ,其中 St5和 St7附加的染色体相同 ,但不同于 St3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这表明中 4的中间偃麦草 St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携带有抗条锈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 条锈病抗性 减数分裂 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异代换系、异附加系的氮营养性状
8
作者 张小村 孔凡美 +1 位作者 郭军 孔令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寻找氮高效基因,在高、低氮2个水平下,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试材,对其氮素利用特性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E附加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低氮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中国... 为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寻找氮高效基因,在高、低氮2个水平下,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试材,对其氮素利用特性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E附加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低氮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5E代换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高氮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4E代换系氮素总累积量和籽粒氮累积量在高、低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表明5E和4E染色体可能分别携有促进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促进氮素吸收转运的高效基因,长穗偃麦草5E和4E染色体可以作为提高小麦氮营养特性的有益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代换系 二体异附加系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异附加系创建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特点研究
9
作者 孔凡晶 王洪刚 +2 位作者 孔令让 张红军 高居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55-59,66,共6页
以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和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920633,932847和9328643个小麦新品系,对其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细胞学特征稳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2%,1832%,2002%。3个品系对... 以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和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920633,932847和9328643个小麦新品系,对其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细胞学特征稳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2%,1832%,2002%。3个品系对条锈和白粉病高抗,对叶锈病中抗;920633品系的库容量、最大灌浆速度比对照品种鲁麦14大,而灌浆时间、籽粒缩减率较对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系 灌浆特性 二体异附加系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