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聂尊珍 郭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96-402,共7页
目的探索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病理科2019—2020年术前均未经治疗的胃腺癌样本15例,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 目的探索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病理科2019—2020年术前均未经治疗的胃腺癌样本15例,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疫组化染色、NGS检测,探索NGS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1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缺失,同时伴有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强表达,与NGS检测结果一致。NGS检测发现1例罕见的BRIP1胚系突变,同时发现高频体细胞突变亚型包括TP53(11/15,62.5%)、MUC6(4/15,26.7%)、MUC16(4/15,26.7%)、CRP1B(4/15,26.7%)、PIK3CA(3/15,20%)等,另外在具有胃癌遗传特征的3例患者中发现TP53、CDH1、CDH9、MUC6和MUC16等体细胞突变。随访15例患者,11例无病生存,4例死亡。结论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能同时、高效筛查出胃癌中多种基因、多位点或不同方式的基因突变,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遗传性胃癌 胚系突变 体细胞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8例
2
作者 郑文川 吴敏丹 +5 位作者 庄嘉 吴树瀚 周琪鹏 蔡俊福 郑泓斌 张淇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8/8)、咳嗽(8/8)、咳痰(4/8)、神经系统症状(3/8)。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4/8)、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8)、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8/8);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伴有低蛋白血症(8/8);谷丙转氨酶(8/8)、谷草转氨酶(8/8)、肌酸激酶(4/8)、乳酸脱氢酶(6/8)升高;胸部影像学多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实变(7/8)、团块状实变(1/8),累及单侧居多(7/8)。所有患者均由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确诊后调整为多西环素(4/8)或奥玛环素(2/8)或莫西沙星(2/8),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临床诊断仍然困难。mNGS检测快、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林霞 颉满珍 +2 位作者 王根绪 张庆华 赵傲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脑脊液常规与生化、脑脊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脑脊液结核DNA与单纯疱疹病毒DNA检测、脑脊液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测定(高度疑似乙脑患者),头颅MRI检查。同时外送脑脊液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 4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DNA检测40例,阳性36例,包括病毒DNA 17例(42.50%)、化脓性细菌5例(12.5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例(5.00%)、真菌2例(5.00%)、罕见病原体10例(25.00%);RNA检测14例,均为阴性。最终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23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李斯特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各3例,真菌脑炎、布氏杆菌脑炎、伤寒脑炎各1例,宏基因二代测序敏感性85.19%,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32.50%,假阴性4例,假阴性率10.00%。DNA病毒诊断符合率39.13%,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10,诊断符合率为100.00%,化脓性细菌诊断符合率100.00%,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符合率66.67%,真菌诊断符合率100.00%,罕见病原体诊断符合率100.00%,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诊断符合率0。结论 宏基因二代测序对确定DNA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罕见病原体感染敏感性高,但其对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诊断敏感性低,临床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需谨慎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的结果,与常规检验方法结合,综合判定,以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血清学化验 脑脊液 头颅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睿君 王虹 +1 位作者 李虹 李慧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期33-36,81,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与宏基因组二代...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研究共收集26份标本,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13份阳性,mNGS共检出23份阳性,mNGS灵敏度(88.5%)高于微生物培养灵敏度(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致病菌检出方面,mNGS共检出细菌20种,真菌7种,病毒9种以及寄生虫1种;微生物培养共检出细菌5种,真菌5种。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基因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海东 朱东 +1 位作者 高麟 李海龙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1期803-804,833,共3页
目的: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神经外科术后拟诊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两周后由3位神经外科专家共同判断是否确诊为颅内感染。对20例患... 目的: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神经外科术后拟诊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两周后由3位神经外科专家共同判断是否确诊为颅内感染。对20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13/13),85.7%(6/7)及95.0%(19/20);细菌培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9.2%(9/13),57.1%(4/7),65.0%(13/20);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 脑脊液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协助诊疗肾移植受者混合感染的分析
6
作者 李喆 朱淑华 +2 位作者 王杨 许书添 李世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761,共4页
0引言。肾移植受者的感染,需要根据移植后时间、免疫状态、临床影像学特征等预判高危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可协助混合感染、机会性感染、罕见感染病原体检出,需早期取样精准、病... 0引言。肾移植受者的感染,需要根据移植后时间、免疫状态、临床影像学特征等预判高危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可协助混合感染、机会性感染、罕见感染病原体检出,需早期取样精准、病情变化动态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肾移植受者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协助诊断支气管扩张、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合并肺结核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航 金志贤 +1 位作者 韩芳 杨丽娟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9期134-136,共3页
1临床资料1.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肖某,男性,70岁,因“反复咳嗽、喘息6年余,加重伴发热半天”于2020年5月27日收入某市级医院进行治疗。患者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咳脓痰,量多,易咳出,活动后喘息明显,曾在某市级... 1临床资料1.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肖某,男性,70岁,因“反复咳嗽、喘息6年余,加重伴发热半天”于2020年5月27日收入某市级医院进行治疗。患者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咳脓痰,量多,易咳出,活动后喘息明显,曾在某市级医院呼吸科多次住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科内行抗感染及多次行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经治疗后可好转出院,在家氧疗及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治疗。既往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前列腺增生、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形成”病史,曾发现有血糖升高病史,但未进一步明确糖尿病诊断,2015年3月因“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入住该院呼吸科,并行“支气管动脉、左膈动脉、左肋间动脉栓塞术”,术中造影考虑存在“左右支气管动脉畸形并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慢阻肺重叠 肺结核 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鉴别儿童肠道病原菌与耐药菌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小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鉴别儿童肠道病原菌与耐药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0例腹泻患儿,连续采集其自住院第一天起至出院期间每天的粪便标本,并尽量采集其痊愈出院后的...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鉴别儿童肠道病原菌与耐药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0例腹泻患儿,连续采集其自住院第一天起至出院期间每天的粪便标本,并尽量采集其痊愈出院后的粪便一次,以便于进行连续观察。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6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8.67%。其中主要病原菌有志贺菌属(8株)、大肠埃希菌(6株)、沙门菌属(6株)、变形杆菌属(6株)、肠球菌属(6株)。药敏试验显示,以上5种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借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肠道病原菌检测中发现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儿童 肠道病原菌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考吾沙尔·巴合提江 夏宇 穆坎代斯·吐尔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恶性血液病、实体器官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常见,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重症感染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预后较差。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原菌谱及病原体种类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在很大程度... 恶性血液病、实体器官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常见,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重症感染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预后较差。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原菌谱及病原体种类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多数为机会性病原体与混合性感染为主。因此,早期精准诊断病原体对于治疗和改善临床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是一种可同时独立无偏移检测数千至上亿基因片段的检测技术,以快速及准确的优势在病原体检测诊断中广泛应用。mNGS在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未来可能成为补充常规诊断方法的宝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微生物检 免疫功能低下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梦瑶 任建发 +1 位作者 陈亚南 邸卫英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86-90,共5页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从脑脊液样品中提取DNA或RNA片段,并在数千至百万条片段中进行高通量随机测序,从而分析出病原体的一种技术。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菌性...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从脑脊液样品中提取DNA或RNA片段,并在数千至百万条片段中进行高通量随机测序,从而分析出病原体的一种技术。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炎等的诊断,在检测新病原体、提高检测阳性率、降低漏诊率和诊断难确诊性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基因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1
作者 戴媛媛 马筱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迅速发展。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相比,mNGS能无偏倚性直接分析出标本中的病原体谱、丰度和分布情况,改变传统病原学...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迅速发展。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相比,mNGS能无偏倚性直接分析出标本中的病原体谱、丰度和分布情况,改变传统病原学诊断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mNGS在病原体检测、感染性疾病诊断、检测影响因素和结果判读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促进mNGS技术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临床病原学诊断 临床微生物学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殷康 黎雨 +1 位作者 李文涛 柳广南 《内科》 2021年第3期296-298,307,共4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并进行病原微生物mNGS与常...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并进行病原微生物mNGS与常规涂片+培养检测,评估mNG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中,进行mNGS检测,检出病原微生物的患者共50例,检出率为83.33%;进行常规涂片+培养检测,检出病原微生物的患者共14例,检出率为23.33%。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mNGS检测的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进行常规涂片+培养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应用价值极高,但检测费用较高,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亚玮 李鑫 +1 位作者 武国德 石正洪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108-111,共4页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常没有特异性,明确诊断困难。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载量较低、诊断方法所需时间长,导致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免疫学检测方法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较困难。宏基因组二代测...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常没有特异性,明确诊断困难。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载量较低、诊断方法所需时间长,导致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免疫学检测方法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较困难。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具有无偏倚检测、检测周期短、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不受抗结核药物影响等优点。但mNGS技术尚存在背景菌或污染问题、病原学数据库不完善、测序成本高、操作复杂、检测结果解读程度不一等局限性,在应用中应注意降低特异序列数的界线范围、增加脑脊液样本量、重复多次检测及提高测序深度,从而提高mNGS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mNGS 检测在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陈玙 卫珊珊 +3 位作者 汪颖 刘琼 唐晓磊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血液病合并发热并进行外周血mNGS检测的48例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实验室资... 目的: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血液病合并发热并进行外周血mNGS检测的48例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影响mNGS病原学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发热前住院时间7.50(2.00,25.25)d。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9例(81.25%),多重感染6例(12.50%)和上呼吸道感染4例(8.33%);mNGS检测中位检出时间2.00(2.00,3.00)d,检出细菌7例(14.58%),真菌10例(20.83%),病毒21例(43.75%),少见病原体1例(2.08%)。其中2种以上混合感染11例(22.92%)。外周血mNGS常见病原体检出率高于血培养(P<0.001),mNGS中位检出时间较血培养和分泌物培养检出时间均缩短(P<0.05);mNGS阳性的CRP表达水平高于mNGS阴性(P<0.05)。结论: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外周血mNGS病毒及真菌检出率高、混合感染比例高,mNGS和传统培养方式相比更高效和灵敏,且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因此推荐应用于血液病伴发热患者的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发热 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mNGS技术在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龚春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19-1021,1058,共4页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痰菌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痰菌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肺泡灌洗液标本,并行抗酸染色及mNGS技术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60例痰菌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中,48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12例非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中被确诊为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48例,以男性(60.42%)、年龄<50岁(68.75%)、有吸烟史(52.08%)、病灶累及右肺上叶(47.92%)、形态为肺叶/段实变(72.92%)等为主;肺泡灌洗液mNGS技术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的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0.00%、87.50%,高于抗酸染色诊断的73.33%、68.75%(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mNGS技术对痰菌阴性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相较于抗酸染色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及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菌阴性肺结核 基因技术 抗酸染色 肺泡灌洗液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GS在发热血液肿瘤患者血液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及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陈姝谕 雷坳錡 颜学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发热血液肿瘤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构建mNGS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方法发热血液肿瘤患者104例,同时行外周血mNGS检测及常规检测(血培养、真菌培养及涂片、G/GM试验、EBV及CMV病毒定量检... 目的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发热血液肿瘤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构建mNGS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方法发热血液肿瘤患者104例,同时行外周血mNGS检测及常规检测(血培养、真菌培养及涂片、G/GM试验、EBV及CMV病毒定量检测、痰抗酸染色、PPD试验、T-SPOT、IGRAs、十三项病原菌检测及十一项病原菌检测),比较mNGS与常规检测技术的病原体检出率。以mNGS细菌检出阳性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白细胞、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hs-CRP、降钙素原、血清血蛋白、IL-6、D-二聚体、合并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血液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发热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的预测模型。ROC评估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热血液肿瘤患者mNGS细菌及病毒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测技术(P均<0.05)。hs-CRP升高、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发热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10、5.048、3.563,P均<0.05)。发热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PRE)=-4.768+0.01×hs-CRP+1.619×肺部感染+1.271×低蛋白血症(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为1)。PRE预测发热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的AUC为0.822(95%CI 0.737~0.907),在Cut-Off值=0.415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9%、76.2%。结论在发热肿瘤患者中,mNGS细菌及病毒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测技术。综合hs-CRP升高、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成功建立了发热肿瘤患者mNGS细菌检出阳性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发热 血液肿瘤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救治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红菊 闫曼 +3 位作者 李小敏 裴春亚 徐海英 王巍 《巴楚医学》 2021年第1期88-90,共3页
衣原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专性胞内寄生菌,不仅可以感染动物,某些亚型对人类有较强的致病性[1]。其中,鹦鹉热是临床上少见的衣原体感染,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严重者可导致重症肺炎,危及患者生命[2]。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 衣原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专性胞内寄生菌,不仅可以感染动物,某些亚型对人类有较强的致病性[1]。其中,鹦鹉热是临床上少见的衣原体感染,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严重者可导致重症肺炎,危及患者生命[2]。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临床快速确诊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3]。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并治疗鹦鹉热重症肺炎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华 张弦 +2 位作者 汤伟 顾宇峰 张彬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同时接触活鸽,先后2 d发病,均有高热等毒血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低钾...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同时接触活鸽,先后2 d发病,均有高热等毒血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低钾血症,肝功能轻度异常。胸部CT表现为单侧下肺炎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发现鹦鹉热衣原体,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例均经米诺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除有肺炎表现外,常有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等肺外脏器受损表现;常规检测方法难以确诊,通过肺泡灌洗液的mNGS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帮助;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基因技术 米诺环素 莫西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修建 朱爱玲 葛德海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梅山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8例患者均高热起病,伴其他临床特征如下:8例咳嗽、1例胸痛、4例肌肉...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梅山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8例患者均高热起病,伴其他临床特征如下:8例咳嗽、1例胸痛、4例肌肉酸痛、1例腹泻、1例呼吸困难、2例乏力;8例患者均有鸟类/家禽接触史:2例养鸽子,3例养鸡,1例养鹦鹉,1例运输家禽、1例邻居养鸽子;实验室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低钠血症;胸部CT示8例患者单肺病变居多且以下肺为主,主要胸部CT影像学表现是磨玻璃影、实变影、支气管空气征及细网格征;8例患者均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检测,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39~757条),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调整抗生素为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治疗后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鸟类/家禽接触史是重要诊断线索,对疑似患者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明确诊断,米诺环素为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基因组学技术(mNGS) 米诺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猫抓病患者的药学干预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巧姐 《北方药学》 2023年第3期138-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猫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后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确诊猫抓病患者的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临床药师建议予阿奇霉素胶囊口服抗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猫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后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确诊猫抓病患者的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临床药师建议予阿奇霉素胶囊口服抗感染治疗,并结合患者基础情况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方案及监护计划。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继续口服阿奇霉素治疗4天。结论:临床药师在猫抓病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中开拓思路,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抓病 汉氏巴尔通体 基因技术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