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战构造”中两岸媒体的记忆政治——以“二二八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向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对“二二八事件”历史话语解释权的把握,需要在长时段中进行比较历史研究,采用内战和冷战的“双战构造”框架来分析两岸“二二八事件”的媒体话语特征及变迁轨迹,进而审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政治。研究发现,两岸媒体的报道和话语转化... 对“二二八事件”历史话语解释权的把握,需要在长时段中进行比较历史研究,采用内战和冷战的“双战构造”框架来分析两岸“二二八事件”的媒体话语特征及变迁轨迹,进而审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政治。研究发现,两岸媒体的报道和话语转化所形成的媒体记忆是被政治化的,在各据一方的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需求之中,报道的主题和叙事折射出两岸主导价值的差异以及记忆政治的延续与变化。两岸和平与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形成新的共识,未来需要着重讨论两岸分别发展的不同政治话语将如何被整合,并从中找寻更具兼容性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两岸媒体 双战构造 记忆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潮中的民声与官声——“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新闻媒体之所见所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汪朝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的主要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论,其中《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党和政府持批评立场,大体可谓民声的代表,《中央日报》则基本上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可谓官声... “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的主要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论,其中《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党和政府持批评立场,大体可谓民声的代表,《中央日报》则基本上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可谓官声的代表。大陆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大体上反映了事件的进程,评论也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多数媒体都表现出对台湾同胞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以及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但有些报道和评论亦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而在对事件的全面反映与分析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申报》 《大公报》 《文汇报》 《中央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二八”事件中国民政府派兵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傅玉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50,共8页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光复后一股强烈的民怨所引发的政治事件。爆发之初的一周内 ,台湾当局未向国民政府请兵镇压 ,而是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然而 ,由于台湾当局对局势的错误估计和官僚态度 ,台湾局势逐渐失控。面对当时复杂、混乱的局...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光复后一股强烈的民怨所引发的政治事件。爆发之初的一周内 ,台湾当局未向国民政府请兵镇压 ,而是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然而 ,由于台湾当局对局势的错误估计和官僚态度 ,台湾局势逐渐失控。面对当时复杂、混乱的局面 ,台湾当局反应过度 ,将台湾民众正常的政治要求错误地定性为暴乱 ,向中央政府请兵赴台。国民政府 (主要是蒋介石 )在错误信息下进行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决策 ,派兵赴台镇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国民政府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光复初期许寿裳若干史实考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细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89,共18页
台湾光复之初,许寿裳受命赴台创设台湾省编译馆,从事文化重建工作。二二八事件之后,许寿裳向陈仪提出辞呈,深感"心力若瘁"。其实,对于许寿裳而言,主持编译馆,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由于沉重的家庭经... 台湾光复之初,许寿裳受命赴台创设台湾省编译馆,从事文化重建工作。二二八事件之后,许寿裳向陈仪提出辞呈,深感"心力若瘁"。其实,对于许寿裳而言,主持编译馆,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由于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工作的艰辛和因宣传鲁迅思想而遭受的精神压力,以及复杂的人事关系,使许寿裳身心俱疲。关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重建与二二八事件的关系,与其说文化重建是导致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之一,还不如说是二二八事件打断了正常的文化重建工作的进程。今后在研究台湾光复及相关历史问题时,要高度警惕历史悲情之下的过度诠释与史观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许寿裳 台湾省编译馆 文化重建 二二八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调查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 被引量:4
5
作者 尤淑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00,254,255,共15页
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4月17日,1945年10月29日撤销。作为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筹备机构,台湾调查委员会不但做了一些诸如搜集台湾情报资料、培训接收台湾党政干部之类的基础性工作,还拟制出一份《台湾接管计划纲要》,提议国民政府采... 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4月17日,1945年10月29日撤销。作为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筹备机构,台湾调查委员会不但做了一些诸如搜集台湾情报资料、培训接收台湾党政干部之类的基础性工作,还拟制出一份《台湾接管计划纲要》,提议国民政府采取"行政接收"与"台湾设省"方案来收复和治理台湾。但后因美军改变对日作战计划,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这份方案,改用"军事接收"方式收复台湾,且采取军政一体的行政长官公署制来管理台湾,间接造成军事接收台湾的混乱与冲突,也埋下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隐患。从台湾调查委员会的内部讨论,可知台籍精英希望台湾回归后设省、实行地方自治的政治诉求;比较《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与《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的制度差异,更能清楚认识国民政府在治理回归初期的台湾时遭遇巨大顿挫的制度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调查委员会 《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 二二八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光复初期台籍精英的参政诉求 被引量:2
6
作者 褚静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中 ,台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起来 ,要求扩大台胞的参政权。台湾光复初期 ,国民党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各级机构的主要权力 ,严重挫伤了台籍精英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转而参选各级民意代表 ,指责国... 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中 ,台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起来 ,要求扩大台胞的参政权。台湾光复初期 ,国民党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各级机构的主要权力 ,严重挫伤了台籍精英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转而参选各级民意代表 ,指责国民党大陆籍官僚的腐败统治。在“二二八事件”中 ,台籍精英要求实现台湾高度民主自治 ,国民党政权视其为暴乱行为 ,调兵残酷镇压 ,在日据时代成长起来的台湾一代精英遭到惨重打击。国民党高层被迫调整治台政策 ,吸纳台籍精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籍精英 参政 挫折 "二二八事件" 国民党官僚 台湾省 政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