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示差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新军 汪选兵 +1 位作者 张永生 南海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8-460,共3页
本实验对传统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测定铜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示差光度技术使测量方法的线性范围向下扩展,在0.5~10.0μg铜/10ml萃取液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用于大米中铜含量的测定,回收率96%~103%。
关键词 示差光度法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黄铜管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强强 李伟 +1 位作者 李义久 周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通过失重法、交流阻抗(EIS)以及极化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3%NaCl溶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TC)对黄铜管的缓蚀行为。失重测试结果表明,SDDTC在质量浓度为120mg/L时具有最佳缓蚀效果,缓蚀效率达到95%。交流阻抗的测... 通过失重法、交流阻抗(EIS)以及极化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3%NaCl溶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TC)对黄铜管的缓蚀行为。失重测试结果表明,SDDTC在质量浓度为120mg/L时具有最佳缓蚀效果,缓蚀效率达到95%。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表明,黄铜电极的极化电阻Rp值最初随着浓度的增加及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浸泡72h以及质量浓度达到120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SDDTC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Rp值反而有所下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该缓蚀剂对黄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行为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失重 交流阻抗 极化曲线 缓蚀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通过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延缓马铃薯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
3
作者 程新艳 宋兵芳 +5 位作者 柳宁 田文茂 尹燕 李永才 毕阳 王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共7页
用1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浸泡处理损伤后的马铃薯块茎,测定块茎愈伤期间伤口处StSODs基因表达、SOD活性、活性氧含量、苯丙烷代谢酶活性和总酚... 用1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浸泡处理损伤后的马铃薯块茎,测定块茎愈伤期间伤口处StSODs基因表达、SOD活性、活性氧含量、苯丙烷代谢酶活性和总酚及木质素含量,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suberin polyphenolic,SPP)和木质素的沉积。结果表明,DDC处理下调了块茎愈伤期间伤口处StSODs基因表达和SOD活性,减少了H_(2)O_(2)含量,还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酚和木质素含量。愈伤1 d时,处理块茎的StCSD1、StFSD3和StMSD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31.90%、69.30%和61.83%,SOD活性、H_(2)O_(2)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低于对照36.17%、15.38%、28.20%和24.90%。DDC处理减缓了块茎伤口处SPP和木质素的沉积,愈伤7 d时,处理组块茎的SPP和木质素细胞层厚度分别低于对照16.84%和23.00%。综上,DDC处理下调了马铃薯块茎伤口处StSODs的表达,抑制了SOD活性,降低了H_(2)O_(2)含量,削弱了苯丙烷代谢,延缓了块茎愈伤组织中SPP和木质素的积累。因此,DDC延缓马铃薯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其抑制SOD歧化产生H_(2)O_(2)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超氧化物歧化酶 H_(2)O_(2)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对铜的缓蚀行为
4
作者 魏荣博 谭轶童 +2 位作者 杨冬 黄磊 廖强强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0,53,共6页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TCV同时抑制铜电极的阳极反应过程和阴极反应过程。当添加0.30 mmol/L的DTCV时,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8.34%。DTCV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DTCV可以认为是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良好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二硫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齐玉军 方传文 +5 位作者 邢兴华 徐泽俊 王晓军 孙东雷 卞能飞 王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干质量下降幅度、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R OS)水平更小;同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PX)、谷胱甘肽还原酶(G 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 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 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 SH)含量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南农1138-2在淹水胁迫下根系抗氧化能力更强。预喷施DDTC(在大豆初花期(R 1)叶面喷施15mmol L-1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能进一步提高两品种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 APX、DHAR和GR活性、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降低根系ROS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增加根系干重,表明DDTC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了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胁迫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大豆 花期 根系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花期淹水大豆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邢兴华 徐泽俊 +4 位作者 齐玉军 孙东雷 卞能飞 王晓军 王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叶片、根系和根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物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中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南农1138-2植株干物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根系中淀粉含量比徐豆18下降幅度小,而两品种间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与之不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SS(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其中,南农1138-2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幅较小,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幅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干物重,缓解了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并降低了SS(分解方向)和AI活性,促进了淹水胁迫下叶片中蔗糖向根系和根瘤的转运; DDTC处理也增加了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表明DDTC处理在调控淹水胁迫下大豆植株生长和碳代谢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大豆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螯合体系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莉 张国英 崔兆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NaDDC)为螯合剂 ,对Cu(Ⅱ )、Hg(Ⅱ )、Pb(Ⅱ )、Zn(Ⅱ )、Cd(Ⅱ )、Cr(Ⅵ )六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螯合萃取分离体系的方法研究 ,用HPLC方法建立了上述金属离子的最佳分离条件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 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NaDDC)为螯合剂 ,对Cu(Ⅱ )、Hg(Ⅱ )、Pb(Ⅱ )、Zn(Ⅱ )、Cd(Ⅱ )、Cr(Ⅵ )六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螯合萃取分离体系的方法研究 ,用HPLC方法建立了上述金属离子的最佳分离条件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用C1 8反相柱 ( 5 μm ,1 5 0× 4 6mmi d )和流动相 (V(乙腈 )∶V(甲醇 )∶V(水 ) =5 5∶1 5∶3 0 )能有效分离上述重金属离子 ,最低检测限在 0 1~ 1 6ng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金属离子 反相HPLC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测定磷矿石中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宁伟 朱登峻 +3 位作者 朱金连 柳天舒 李丙祥 徐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光度法测定 磷矿石 微量砷 柠檬酸溶液 微量有害元素 国家标准方法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o-溴苄基)锡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二(o-氯苄基)锡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结构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复兴 邝代治 +4 位作者 冯泳兰 王剑秋 庾江喜 蒋伍玖 朱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67-2374,共8页
二(o-溴苄基)二溴化锡和二(o-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二(o-溴苄基)锡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和二(o-氯苄基)锡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2)。用X-射线单晶衍射... 二(o-溴苄基)二溴化锡和二(o-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二(o-溴苄基)锡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和二(o-氯苄基)锡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827 36(4)nm,b=0.900 60(2)nm,c=1.988 41(5)nm,β=114.878 0(10)°,V=2.968 71(12)nm3,Z=4,Dc=1.690 g·cm-3,μ(Mo Kα)=38.50 cm-1,F(000)=1 496,R1=0.051 6,wR2=0.154 6。化合物2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参数a=2.241 28(4)nm,b=0.818 78(2)nm,c=1.542 69(3)nm,β=106.787 0(10)°,V=2.710 37(10)nm3,Z=4,Dc=1.623 g·cm-3,μ(Mo Kα)=14.65 cm-1,F(000)=1 336,R1=0.022 9,wR2=0.056 5。晶体中锡原子呈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体外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o-溴苄基)锡双(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酯 二(o-氯苄基)锡双(吡咯啶二硫氨基甲酸)酯 合成 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兴华 方传文 +5 位作者 齐玉军 徐泽俊 王晓军 孙东雷 卞能飞 王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_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_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_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_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_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胁迫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大豆 初花期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自组装膜的拉曼光谱和缓蚀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忠文 廖强强 +3 位作者 王作华 李义久 陈亚琼 葛红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13-2220,共8页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铜电极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的自组装单层结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进行研究。SERS光谱表明:APDTC分子通过硫原子垂直吸附在铜表面形成APDTC自组装单分子膜(APDTC SAMs)。交流...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铜电极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的自组装单层结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进行研究。SERS光谱表明:APDTC分子通过硫原子垂直吸附在铜表面形成APDTC自组装单分子膜(APDTC SAMs)。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在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APDTC SAMs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8%;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拉曼光谱 自组装单分子膜 缓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原油模拟液中对316L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晓光 杨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配制原油模拟液,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TC)于模拟液中单独使用以及分别与硫酸锌,铬酸钠的复配对316L钢的缓蚀效果.实验表明:在高酸高氯环境下,SDDTC能够很好地抑制316L钢的腐蚀;而且SDDTC与硫酸锌、铬酸钠之复配缓蚀剂具有... 配制原油模拟液,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TC)于模拟液中单独使用以及分别与硫酸锌,铬酸钠的复配对316L钢的缓蚀效果.实验表明:在高酸高氯环境下,SDDTC能够很好地抑制316L钢的腐蚀;而且SDDTC与硫酸锌、铬酸钠之复配缓蚀剂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这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硫酸锌 铬酸钠 缓蚀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测定铁矿石中砷溶样方式的改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睿涛 朱红玉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3-424,共2页
改进了铁矿石样品溶解方法,尝试用硫-磷混酸溶解铁矿石样品,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精度。溶解后的样品以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Ag-DDTC)用于部级标准物质测定,砷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用于碱性矿石如球团样品中砷的分析,... 改进了铁矿石样品溶解方法,尝试用硫-磷混酸溶解铁矿石样品,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精度。溶解后的样品以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Ag-DDTC)用于部级标准物质测定,砷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用于碱性矿石如球团样品中砷的分析,多名操作者的测定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磷混酸 银-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法(Ag—DDTC) 样品溶解 铁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表面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自组装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沈阳 廖强强 +3 位作者 徐少迪 杨冬 赵璐璐 葛红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在自组装时间为4 h、自组装浓度为120 mg/L的缓蚀效率接近于97%。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证明了DTCG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 自组装膜 电化学方法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铜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苓 朱锁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4期54-55,共2页
采用流动注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铜,优化了试验条件,讨论了干扰离子的影响。方法在0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7 mg/L,水样测定的RSD≤0.8%,加标回收率为98.5%~101%,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关键词 流动注射 二乙氨基二硫甲酸 分光光度法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苄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脂及苄基N-吗啉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与生物活性
16
作者 林秀云 张树德 +2 位作者 刘增勋 王惠林 曹如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9期823-826,共4页
本文报导了对较普遍的水田和旱田杂草有不同活性的两个化合物除草剂,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两个化合物的晶胞参数a_(Ⅰ)=21.422Å、b_(Ⅰ)=14.645Å,C_(Ⅰ)=8.769Å;a_(Ⅱ)=22.191Å、b_(Ⅱ)=12.355Å、c_(... 本文报导了对较普遍的水田和旱田杂草有不同活性的两个化合物除草剂,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两个化合物的晶胞参数a_(Ⅰ)=21.422Å、b_(Ⅰ)=14.645Å,C_(Ⅰ)=8.769Å;a_(Ⅱ)=22.191Å、b_(Ⅱ)=12.355Å、c_(Ⅱ)=9.404Å,空间群均为P_(b c a)、Z=8,分别用MuLTAN和RANTAN测定其结构,用块对角线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冶R_(Ⅰ)=0.092、R_(Ⅱ)=0.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二硫氨基甲酸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晶胞参数 对角线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钼(Ⅴ)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络合物的歧化离解平衡及其离解常数
17
作者 白明章 罗宣干 孙丽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1期1-5,共5页
由于发生歧化离解,Mo_(2)O_(3)(S_(2)CNEt_(2))_(4)的溶液不遵守Beer定律,我们测定了有关溶液的光吸收性质以及Mo_(2)O_(3)(S_(2)CNEt_(2))_(4)的歧化离解常数,于15℃时数值为2.2×10^(-4)。
关键词 离解常数 离解平衡 光吸收性质 歧化 双核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 络合物 C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英文)
18
作者 田来进 商志才 +3 位作者 俞庆森 赵文娜 周正宇 于文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85-690,共6页
合成了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867(17)nm,b=0.67885(8)nm,c=3.1902(3)nm,β... 合成了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867(17)nm,b=0.67885(8)nm,c=3.1902(3)nm,β=97.311(7)°,Z=8,μ=1.715mm-1,R=0.0334。中心锡原子为含有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的两个硫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波谱数据表明化合物1和2存在着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对锡原子的配位,而在化合物3和4中这一配位则被两个或三个双齿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所替代。化合物2的理论研究表明AM1半经验计算可以成功预测这类有机锡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 N N-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配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有机锡配合物 量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伟杰 李杰 +1 位作者 李艳霞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51,共8页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Cu^(2+)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O-TETA-DTC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以及Langmuir方程;从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GO-TETA-DTC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94.12 mg/g;吸附过程以吸热和熵增的形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硫氨基甲酸 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饲料总砷含量方法的改进
20
作者 吴田瑞 杨林 《中国饲料》 1995年第20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二乙基二硫 氨基甲酸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