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探究——兼论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被引量:
4
1
作者
周翔宇
周国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4,共7页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属辞比事"、唐宋时期的"事迹类编"、两宋之际纪事本末体裁创始、元明时期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属辞比事"、唐宋时期的"事迹类编"、两宋之际纪事本末体裁创始、元明时期本末体持续发展、清代"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最终确立等环节。在每一环节中,《春秋》纪事本末体著作能够紧扣经学主题,形成有别于史学著作的鲜明特点。它们共同说明,一个独立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序列"之外的"经解序列"确实存在。对这一序列进行探究,有助于考察《春秋》学以事解经的手法,能够更具体地研究经学在宋清之际的转变,还可以对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问题提出更丰富、更完备的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
事
本末体
经
解
序列
《春秋》学
以
事解
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宋之争与经典解释——以阮元、李翱的“性命”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崔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2,共7页
李翱尝试取法佛老,以期在形上的方向上完善思孟的心性论,并由此成为宋学的远源。于是,在汉宋之争中,援佛入儒的李翱受到了阮元的批驳。李翱、阮元虽有共同的话语平台,但由于各自对思孟之心性论的定位不同,以致在解读儒家的性命观时,李翱...
李翱尝试取法佛老,以期在形上的方向上完善思孟的心性论,并由此成为宋学的远源。于是,在汉宋之争中,援佛入儒的李翱受到了阮元的批驳。李翱、阮元虽有共同的话语平台,但由于各自对思孟之心性论的定位不同,以致在解读儒家的性命观时,李翱以"心通"解经而发明"复性"说,阮元则认为应以"事解"注经而申明"节性"说。二人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些关于经典解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宋之争
经典
解
释
性命
心通
事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的到来如何可能?——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物”及其通达
被引量:
3
3
作者
贡华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共8页
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对物首要的态度不是追问“物之为物”,而是关注如何“成物”;强调以自身参与到物的生成中去,成己以成物,遂使物成为“事”,使万物一体;强调以“味”、“感”方式进入物之中,发展出不同于“看”的通达事物之方法论。...
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对物首要的态度不是追问“物之为物”,而是关注如何“成物”;强调以自身参与到物的生成中去,成己以成物,遂使物成为“事”,使万物一体;强调以“味”、“感”方式进入物之中,发展出不同于“看”的通达事物之方法论。进入事物之中而使事物退隐的可能性降低,为克服今日世界的数字化、表象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物
以
事解
物
味
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亭集序》人教版注译质疑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华军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兰亭集序》一文的注释和翻译,值得质疑之处颇多:兰亭,不是"亭子",而是行政区划之名;"万殊"不是"千差万别",而是"绝对不同";"静躁"之"躁"不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兰亭集序》一文的注释和翻译,值得质疑之处颇多:兰亭,不是"亭子",而是行政区划之名;"万殊"不是"千差万别",而是"绝对不同";"静躁"之"躁"不是"急躁",而是"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形骸之外"不是"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是"放纵"自己的怀抱;"不能喻之于怀"不是"不明白"临文嗟悼的原因,而是"不能释怀";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把握
以文
解
文
以
事解
文
以理
解
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探究——兼论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被引量:
4
1
作者
周翔宇
周国林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编纂"(10zd&093)
文摘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属辞比事"、唐宋时期的"事迹类编"、两宋之际纪事本末体裁创始、元明时期本末体持续发展、清代"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最终确立等环节。在每一环节中,《春秋》纪事本末体著作能够紧扣经学主题,形成有别于史学著作的鲜明特点。它们共同说明,一个独立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序列"之外的"经解序列"确实存在。对这一序列进行探究,有助于考察《春秋》学以事解经的手法,能够更具体地研究经学在宋清之际的转变,还可以对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问题提出更丰富、更完备的新解释。
关键词
纪
事
本末体
经
解
序列
《春秋》学
以
事解
经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宋之争与经典解释——以阮元、李翱的“性命”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崔发展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2,共7页
文摘
李翱尝试取法佛老,以期在形上的方向上完善思孟的心性论,并由此成为宋学的远源。于是,在汉宋之争中,援佛入儒的李翱受到了阮元的批驳。李翱、阮元虽有共同的话语平台,但由于各自对思孟之心性论的定位不同,以致在解读儒家的性命观时,李翱以"心通"解经而发明"复性"说,阮元则认为应以"事解"注经而申明"节性"说。二人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些关于经典解释的问题。
关键词
汉宋之争
经典
解
释
性命
心通
事解
Keywords
the Han-song Controversy
classical hermeneutics
nature-life theories
spiritual judgment
material judgment
分类号
B2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的到来如何可能?——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物”及其通达
被引量:
3
3
作者
贡华南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共8页
文摘
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对物首要的态度不是追问“物之为物”,而是关注如何“成物”;强调以自身参与到物的生成中去,成己以成物,遂使物成为“事”,使万物一体;强调以“味”、“感”方式进入物之中,发展出不同于“看”的通达事物之方法论。进入事物之中而使事物退隐的可能性降低,为克服今日世界的数字化、表象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成物
以
事解
物
味
感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亭集序》人教版注译质疑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华军
王俊鸣
机构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
北京十二中高中部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文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兰亭集序》一文的注释和翻译,值得质疑之处颇多:兰亭,不是"亭子",而是行政区划之名;"万殊"不是"千差万别",而是"绝对不同";"静躁"之"躁"不是"急躁",而是"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形骸之外"不是"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是"放纵"自己的怀抱;"不能喻之于怀"不是"不明白"临文嗟悼的原因,而是"不能释怀";等等。
关键词
整体把握
以文
解
文
以
事解
文
以理
解
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探究——兼论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周翔宇
周国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宋之争与经典解释——以阮元、李翱的“性命”为例
崔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物的到来如何可能?——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物”及其通达
贡华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兰亭集序》人教版注译质疑
张华军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