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事物转化的过程和层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鸿安 郜庭台 王钟瑞 《中州学刊》 1986年第5期32-33,共2页
辩证的转化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也是事物发展的中心环节。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无限多样的,是由无数系统构成的。一事物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也是相对的,有母系统、子系统,系统中又由多种要素组成,构成复杂的并列因素的综合体。正因... 辩证的转化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也是事物发展的中心环节。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无限多样的,是由无数系统构成的。一事物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也是相对的,有母系统、子系统,系统中又由多种要素组成,构成复杂的并列因素的综合体。正因为如此,我们讲的转化既是事物多种并列要素间的转化,也是由要素的转化到系统的转化。复杂的事物则要由要素到系统再到整体系统的转化,必须在主要要素、主要系统发生了转化,才能导致更大系统或整体的转化。以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整个国民经济是个大系统,包括着工、农、交通、财贸等多个系统,这个整体系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而农业的改革是由个别地区开始逐步到整个的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转化 整体系统 要素组成 辩证的转化 大系统 原子核 吸引和排斥 数系统 母系统 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物转化地位刍议
2
作者 石国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117-118,共2页
多年来我国流行这样一句哲学语言:革命者的任务就是宣传事物的辩证法,促进事物的转化。不少人把“促转化”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目标所在,似乎保持事物原来的质态就是保守、落后的表现,实现转化才是革命、进步的表观,不加分析地对事物的转... 多年来我国流行这样一句哲学语言:革命者的任务就是宣传事物的辩证法,促进事物的转化。不少人把“促转化”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目标所在,似乎保持事物原来的质态就是保守、落后的表现,实现转化才是革命、进步的表观,不加分析地对事物的转化一律肯定,对保持事物原质态的一律贬斥。这恰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没有达到“宣扬事物辩证法”的目的。 诚然,马克思主义者是十分重视转化的。转化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变,是飞跃,是由旧质转变为新质的决定环节。旧质在一定条件下会限制量的活动范围,只有通过质变,打破旧质对量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使矛盾得到解决,才能实现事物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化,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所以,否认旧质向新质的转化。就是否认质变,否认飞跃,就必然要从根本上否认发展,否认辩证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质,来一个转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尤其是在革命转变时期,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往往特别强调质变,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很多场合强凋转化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辩证法离不开讲事物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转化 质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新质 生产关系 外部条件 无产阶级 革命转变 活动范围 反动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矛盾转化的不同类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冀宁 《江汉论坛》 1981年第2期82-86,共5页
不少同志对矛盾的转化与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加区分,似乎二者是一回事,把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看成了是矛盾转化的唯一情形。这个看法值得商榷。首先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矛盾的转化。列宁说过:“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 不少同志对矛盾的转化与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加区分,似乎二者是一回事,把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看成了是矛盾转化的唯一情形。这个看法值得商榷。首先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矛盾的转化。列宁说过:“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恩格斯指出:“不管一切渐进性,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总是一种飞跃,一种决定性的转折。”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都必须用矛盾的学说来加以说明。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统一性和斗争性),其矛盾运动必将进入到一个决定性的转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转化 矛盾性 不同类型 事物转化 统一性 矛盾运动 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 运动形式 渐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物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关于事物发展之根本原因的探讨
4
作者 韩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10,共3页
在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事物的外部原因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对前者提出的一些事例却作不出有充分说明力的回答。对事物及其发展原... 在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事物的外部原因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对前者提出的一些事例却作不出有充分说明力的回答。对事物及其发展原因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以后,我发现,必须对事物的构成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发展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论断。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缺陷,就是没有认识到事物有两种不同的构成状态,不知道事物之“内”和“外”的界限在哪里,因此也就不能完满地解决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转化 根本原因 连续性 对立统一 间断性 发展原因 主要矛盾 非独立 生产力发展 内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和转化的趋势与可能 对矛盾同一性的意义的一点理解
5
作者 彭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7-48,共2页
在研究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弄清楚矛盾同一性的准确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同一性的意义时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在研究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弄清楚矛盾同一性的准确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同一性的意义时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毛泽东选集》袖珍本第304页)这里,同一性包含了两种意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同一性 矛盾统一体 互相联系 发展过程 互相贯通 外部条件 资产阶级 事物转化 对立面 相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机论”论纲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振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契机”原由德文Moment翻译而来,本义指事物转化的关键。近年来,学术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契机一词使用日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在正确确立契机概念的基础上,将其更广泛地运用到领导科学和各项工作... “契机”原由德文Moment翻译而来,本义指事物转化的关键。近年来,学术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契机一词使用日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在正确确立契机概念的基础上,将其更广泛地运用到领导科学和各项工作实践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握契机 事物转化 领导者 发展变化 关键因素 工作指导 无形要素 表现形态 领导科学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解放思想与调查研究的辩证关系
7
作者 严家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79-83,共5页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是要人们破除对旧事物和旧观念的迷信,摆脱思想上的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接触新问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发挥其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提出...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是要人们破除对旧事物和旧观念的迷信,摆脱思想上的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接触新问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发挥其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客观辩证法的必然要求。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长青的发展过程,人们的认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需要,也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环节 解放思想 论解 调查研究 社会行动 方针政策 客观实际 辩证关系 社会实践 事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8
作者 张六牛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6期54-55,61,共3页
“人老一时,麦熟一晌”。凡事都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事物转化的关键,或叫契机,也就是事物转化的最佳时机。我们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获取知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对象,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而且要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 “人老一时,麦熟一晌”。凡事都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事物转化的关键,或叫契机,也就是事物转化的最佳时机。我们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获取知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对象,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而且要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只要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教育,才能促其转化,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以为教育的最佳时机可列出如下数端: 一、五新之时。新学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形势。此时,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新奇的感觉,萌生一种新的意识,新的愿望,新的动力,新的竞争力,新的压力,即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时机 教育学生 学生会 事物转化 思想认识 老师 新形势 教育效果 新环境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