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价值和使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显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7,共5页
论价值和使用价值孙显元中国科技大学哲学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严格地说来,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不是经济... 论价值和使用价值孙显元中国科技大学哲学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严格地说来,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不是经济上的形式规定,因而由商品学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使用价值 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主体 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 事物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功能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喜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9,共9页
一、教育内涵的规定性研究教育的功能,首先要对“教育”一词的内涵作出规定。人们所用名词的含义不同,往往在思想交流中造成误解,不利于问题的深化研究。
关键词 教育本体功能 社会需求 教育的本体功能 人的发展 教育功能 新生一代 社会功能 事物的属性 身心发展 研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产品类型及其价值规定的立体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泉 《经济问题》 1986年第4期23-26,共4页
一、信息产品的分类 信息产品是人脑对信息过滤和再组合的产物。是人们对事物反映和摄写的结果。这种笼统的解释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的属性及其联系,是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在人脑中的,人们正是依赖信息这个中介,沟通人与... 一、信息产品的分类 信息产品是人脑对信息过滤和再组合的产物。是人们对事物反映和摄写的结果。这种笼统的解释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的属性及其联系,是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在人脑中的,人们正是依赖信息这个中介,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定 信息产品 立体结构 产品类型 信息过滤 人与外部世界 事物的属性 再组合 客观存在 人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观三题
4
作者 张锦魁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价值关系 人的需要 价值观 客观事物 主体需要 价值评价 事物的属性 价值标准 主体和客体 价值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的类型及理论意义
5
作者 孙奎贞 《河北学刊》 1984年第3期105-106,共2页
辩证矛盾的含义是确定的,是一切矛盾所共有的,即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排斥、互相转化。但是具体的现实的矛盾又表现为特殊的多样性。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笔者把矛盾分为质型、重型和关系型三类。 质型矛盾。质型矛盾,是指... 辩证矛盾的含义是确定的,是一切矛盾所共有的,即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排斥、互相转化。但是具体的现实的矛盾又表现为特殊的多样性。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笔者把矛盾分为质型、重型和关系型三类。 质型矛盾。质型矛盾,是指一切事物的两种相反的质或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之间形成的矛盾。例如:作用与反作用、阴电和阳电、生与死、奉命与反动、雌性与雄性、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等等。这就是说,矛盾双方各是事物的一种质,而且二者正相反,形成了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由于事物是多样性质的统一体,但是发生矛盾的仅仅是正相反的两种质,除了发生对立关系的两种质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质,因此,应该注意,质的对立,不是整个事物的对立,而是事物的两种质的对立,例如雌性与雄性的矛盾。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除了雌性和雄性的性质之外,还有其它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与意识 理论意义 红与专 关系型 种质 矛盾关系 事物的属性 相互转化 正相反 对立统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与分类
6
作者 黎文虹 蔡向晖 《教育学报》 1995年第5期17-20,共4页
比较与分类北京师范大学黎文虹北京五中蔡向晖一、比较法比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目的,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来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运用比较方法能够启发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广泛... 比较与分类北京师范大学黎文虹北京五中蔡向晖一、比较法比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目的,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来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运用比较方法能够启发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索。一方面,通过比较,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方法 现象分类 归纳分类 相同点 本质特征 自然分类 事物的属性 比较法 认识和实践 本质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关系网并评“价值真理”论——兼与袁贵仁同志商榷
7
作者 黄海澄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3期43-53,59,共12页
读了发表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的袁贵仁同志的论文《论价值真理概念的利学性》,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划分缺乏科学根据袁贵仁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说:“事实,如果从其本义说,它是指‘... 读了发表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的袁贵仁同志的论文《论价值真理概念的利学性》,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划分缺乏科学根据袁贵仁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说:“事实,如果从其本义说,它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属性、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事实不包括价值,而同价值相并列;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事实同人的关系。因此,严格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真理 系统质 价值关系 袁贵仁 事实真理 认识论 “关系” 事物的属性 湖南农民运动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