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案解明义务”一般化之辨——以美国“事证开示义务”为视角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杭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9-169,共11页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从"(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不负证明责任之一方当事人的事案解明义务逐渐浮出水面。事案解明义务应否一般化是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理论争议的热点问题。作为一般化的样本,美国事证开...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从"(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不负证明责任之一方当事人的事案解明义务逐渐浮出水面。事案解明义务应否一般化是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理论争议的热点问题。作为一般化的样本,美国事证开示义务殊值探究。美国之所以确立一般性事证开示义务,与其诉答机制、具体化义务、证明责任等所具有的特殊性有关。而且,其事证开示义务范围趋向限缩。我国尚不具备确立一般性事案解明义务的必要及可能,但仍可参考其事证开示方法对文书提出命令等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案解明义务 证开示义务 具体化义务 证明责任 文书提出命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之事案解明义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磊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86,共4页
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支配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若双方诉讼地位并不对等,为落实诉讼法上的武器平等原则,有令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协力解明待证事实的必要。有鉴于反证不提出法则本身在解释适用上仍有疑义,且消极不解明事案与本案事实受证... 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支配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若双方诉讼地位并不对等,为落实诉讼法上的武器平等原则,有令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协力解明待证事实的必要。有鉴于反证不提出法则本身在解释适用上仍有疑义,且消极不解明事案与本案事实受证明与否并无必然关系,应将事案解明的法律性质定位为"义务",而非"责任"。明确事案解明义务的成立要件有助于解明讼争事实,避免因过度强调证明困难而使原本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遭受额外的证明负担。违反事案解明义务的法律效果,应采自由裁量说,允许法官在当事人拒绝协力解明事实时可依心证决定是否对该当事人作出不利的认定,避免因一律使用证明责任转换所生之流弊,确保法律效果适用合乎个案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案解明义务 证明责任 证据偏在 武器平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法视角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难题之破解 被引量:6
3
作者 纪格非 陈嘉帝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民事诉讼领域呈现出明显的证明难困境。为此,需要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着手,针对其所具有的明显的信息偏在性、目的公益性、问题专门性特点,多主体合力促进证明难困境的有效破解。具体而言,在当事人层面,基...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民事诉讼领域呈现出明显的证明难困境。为此,需要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着手,针对其所具有的明显的信息偏在性、目的公益性、问题专门性特点,多主体合力促进证明难困境的有效破解。具体而言,在当事人层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信息偏在性,为平衡原被告之间的举证能力和负担,被告需承担相较于普通民事诉讼更为广泛的信息提供义务,而原告应就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负担初步的事案解明义务,以此为被告的反驳和举证划定具体的范围。在裁判者层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公益性,法院应主动依职权调查证据和委托鉴定。此外,应通过特殊主体协助证明以应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证明困境,厘清相关行政文书的性质与效力,并发挥专家辅助人与技术专家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公益诉讼 证据偏在 事案解明义务 公文书 专家辅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明责任视角下的抗辩与否认界别 被引量:41
4
作者 袁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抗辩与否认的根本差异在于对请求原因事实的攻击路径:抗辩排斥请求原因事实发生的法律效果,承认请求原因事实的客观存在;否认直接排斥请求原因事实本身。在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层面,以上本质差异填补了"抗辩者承担证明责任,否认... 抗辩与否认的根本差异在于对请求原因事实的攻击路径:抗辩排斥请求原因事实发生的法律效果,承认请求原因事实的客观存在;否认直接排斥请求原因事实本身。在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层面,以上本质差异填补了"抗辩者承担证明责任,否认者不承担"的论证缺口。进而可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7条中的"被告辩称"的性质是积极否认,被告不对该事实主张负担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在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层面,结合规范意旨以及民间借贷案件事实认定具有相当难度的客观现实,应遵从被告举证在先、原告举证在后的顺位,施以被告事案解明义务,以促进确定争点、发现事实、克服真伪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辩 否认 证明责任 要件 事案解明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证提出命令程序性制裁理论检视——以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为切入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剑锋 牛正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1,共11页
书证作为"证据之王",贯穿民事诉讼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程序始终。以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为典型的现代型诉讼中,当事人非对称性所导致的证据分布非均衡性,使书证结构性偏在现象愈发严重,证明妨碍行为呈现普遍化。作为准实体性程序... 书证作为"证据之王",贯穿民事诉讼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程序始终。以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为典型的现代型诉讼中,当事人非对称性所导致的证据分布非均衡性,使书证结构性偏在现象愈发严重,证明妨碍行为呈现普遍化。作为准实体性程序裁决的书证提出命令程序框架存在着诸多理论困惑与制度空白,导致实践中书证提出命令存在适用率低、准许率低、救济缺失、尺度不一等诸多制度失灵问题和司法适用困境。书证提出命令的理论基础在于事案解明义务理论、经典证明责任理论及程序性制裁理论之融贯,应将程序性制裁理论引入书证提出命令程序理论研究与制度构建中,以诚信原则作为逻辑原点和价值导向,科学构建准实体性程序裁决的全新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证提出命令 商业秘密 准实体性程序裁决 事案解明义务 程序性制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东出资“合理怀疑”规则的检视及程序展开——基于《公司法解释三》第20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登科 尹志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1,共8页
《公司法解释三》第20条建立了对股东出资情况的“合理怀疑”规则。这一规则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力图查明事实的功能定位不同,与解决证据偏在问题所设定的两项具体规则衔接并不顺畅。规则本身未确定“合理怀疑”的实体判断标准,规则适用... 《公司法解释三》第20条建立了对股东出资情况的“合理怀疑”规则。这一规则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力图查明事实的功能定位不同,与解决证据偏在问题所设定的两项具体规则衔接并不顺畅。规则本身未确定“合理怀疑”的实体判断标准,规则适用的程序节点不明确,以致司法实务效果欠佳。法官应参照“合理怀疑”的实体判断基准,以现行民事诉讼程序为基础,在庭前会议、证据调查环节,通过原告事实主张具体化,适时对被告科处事案解明义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举证责任承担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主张具体化 事案解明义务 合理怀疑证据 股东出资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中犯罪数额证明机制的反思及其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亢晶晶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5,共14页
网络犯罪中犯罪数额证明问题目前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当前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证明机制的基本特点是趋于宽松化,具体表现为转移证明责任以及降低证明标准。此种证明机制虽然便利于司法实务,但是因为违背刑事证明基本法理而存在正... 网络犯罪中犯罪数额证明问题目前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当前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证明机制的基本特点是趋于宽松化,具体表现为转移证明责任以及降低证明标准。此种证明机制虽然便利于司法实务,但是因为违背刑事证明基本法理而存在正当性上的不足,亟须完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犯罪中犯罪数额证明机制的优化路径应是在坚守刑事证明基本法理的基础上,融入大数据元素,与此同时对证明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的理解作出新的阐释。具体言之,可将大数据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并强化对大数据证据的实质审查。尝试引入民事诉讼中的事案解明义务,赋予被告方协同查清案件事实的义务。此外,法官需要合理运用经验法则“综合认定”犯罪数额,同时有必要对经验法则的运用予以程序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犯罪数额 大数据 事案解明义务 经验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